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均提沙弥

2010/12/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昔日,有一群商人带着一只狗到其他国家做生意,行至半途,商人停下来稍作歇息。狗儿趁着商人不留意时,便将放在一旁的肉给刁去吃了。商人发现后,生气地拿起棍棒将狗儿的腿打断,并将它丢弃在路旁。此时,舍利弗尊者以天眼看见断了腿且饥饿不堪的狗儿,便着衣持钵入城乞食,然后以神通力飞至狗儿的身边,将乞得的食物给它吃。狗儿欢喜地用完食物,舍利弗尊者便为其开示说法。狗儿命终后,则投生至舍卫国的一户婆罗门家。

一天,这位婆罗门看见舍利弗尊者独自入城乞食,便上前询问:‘尊者没有沙弥随行吗?’尊者回答:‘我没有沙弥随行,听说您有一子,可否随我出家?’婆罗门说:‘我有一幼儿,名叫均提,待其年纪稍长再让他跟随尊者出家修行。’等到均提七岁时,婆罗门便带他到 祇洹精舍出家修行。均提沙弥不断地薰修佛法,精进修行,最后心开意解,证得阿罗汉果。

均提沙弥思惟今生能得遇圣者、悟道证果,必是过去的因缘,便以神通力观见自己过去世为一只饿狗,蒙舍利弗尊者慈悲救助,今日方能为人并获圣果。于是均提沙弥发愿:‘我蒙尊者之恩,得以脱离诸苦,今生应当终身随侍于尊者。’便终身求作沙弥而不受大戒。

当时,阿难尊者见此因缘,请示佛陀:‘不知此人曾造何种恶行,受此狗身?又曾造何等善根,蒙尊者救助而得解脱?’佛陀告诉阿难:‘迦叶佛时,有一群比丘聚集一处修行。当时僧团中有一年少丘音声清雅且善于梵呗,人皆乐听;另一位年长比丘音声浊钝,不善梵呗,但因功德具足,已得阿罗汉果。这名年少比丘自恃好声,便嘲笑老比丘的声音犹如狗吠。老比丘心知年少比丘种下恶果,便慈悲地对年少比丘说:“我已得证阿罗汉果,功德悉备。”年少比丘自知罪行,心惊毛竖,惶怖自责,便赶紧向老比丘忏悔自己的罪过。’

佛陀告诉大众:‘当时的年少比丘就是今日的均提沙弥,由于恶言果报,五百世常受狗身;也因出家持戒清净的功德,得以见佛而后悟道证果。’诸大比丘们闻佛所说,欢喜信受,顶戴奉行。

典故摘自:《贤愚经·卷十三》

省思

所谓‘诚于中,形于外’,我们若心存善念,所言、所行皆是光明,所得果报亦皆如是。年少比丘因轻慢心而造恶口,故五百世堕为狗身;也因持戒修行,悟道证果。所以,一切因果唯心所造,当慎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调伏心念如牧牛

过去佛在舍卫国游化时,有一年夏安居,波斯匿王发心要...

出家与在家的比较

下边就是在家出家的问题了。这个我们也要讲一下,因为...

详解佛教《四威仪》偈语

佛教《四威仪偈》是自古以来在佛门中广为游行的讲述行...

找出家人的过失,对自己伤害最大

一个僧团中难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出家人也是凡夫,...

僧人的生活——闻钟而起,闻鼓而眠

世人多羡慕僧人,就连宋朝的仁宗皇帝也说:若得为僧,...

出家是对家的超越,对私欲占有的勘破

在家人总是对家充满着执著,可以说,家就是执著的堡垒...

僧人的威仪与形象也是度众方式

人有人格,国有国格,僧人也应该有僧格。作为三宝之一...

出家的要求:十三重难与十六轻遮

有些人以为出家做和尚,乃是最容易的事,只要头发一剃...

改过获福感应二则

改悔孝亲晚年得子 在浙江的仁和,有一位秀才名区思治,...

印祖念佛治眼疾

印祖说他刚出家的时候,在做照客的时候,不是六月初六...

主人在何处

雪岩祖钦问弟子高峰原妙:日间浩浩时你做得了自己主人...

平生四辱成就曾国藩

曾国藩曾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一封家书中特别谈到了自己一...

茗山法师日行一善的神奇效验

慈,就是牺牲自己而施与他人之安乐;悲,就是同情他人...

红尘中你被什么緾住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佛性显现不...

佛教的社会责任

由发心中去承担责任 经常对信徒们说要发心,但是很少要...

慧眼比天眼高明多了

前面我们讲到了天眼比肉眼要高,慧眼比天眼又要高明多...

生活的最高层次

人类的生活随着精神层面的提升,而有不同的层次。 第一...

星云大师《从心的动态到心的静态》

至诚感谢各位来到这里听闻佛法。我听说昨天晚上有一两...

五个指头的争论

佛教有一种修持方法叫做随喜功德,意思是看到别人比我...

人生要停一下慢一点

有一个故事,我一直很喜欢: 富翁见渔夫在沙滩晒太阳,...

福能空罪,慧能破愚

每有久住丛林之人,未开佛法知识,未阅佛祖经典,一向...

这是否与一门深入的原则相抵触

问: 平时念《阿弥陀经》及佛号,有时帮莲友临终助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