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出家与在家的比较

智敏上师  2016/0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出家与在家的比较

下边就是在家出家的问题了。这个我们也要讲一下,因为大家现在都是出家的,要珍惜自己的出家身。有些出家人,在寺庙里待了一阵,碰了很多钉子,最后来一个“出家在家一样修道,倒不如回家去修好了”。有的人回家,家庭里边不要他干事情,也不要工作,有父母养他,好像很安逸,时间也很长,寺庙里的事情都不要干,一天到晚吃饭看书。但是你这样修行会不会成就?这里,我们就把在家出家的分别也稍微讲一下。念了之后也就是激励大家:得到很稀有的出家身,那就要好好行持修行,不要再放逸了。下边就在家出家的比较介绍一下。

我们要知道,“家是一切众苦发生长养住处”。一切苦,产生、长养、住的地方就是家庭。我们不要以为家庭温暖啊,方便啊,有人体贴照顾啊……要知道一切痛苦就是在家庭里发生的,一切痛苦就是在家庭里长养的,一切痛苦住在哪里?就住在家庭里。

“若住家中现生不能出离者”,那么现在在家的人,今生不能够马上出家的、出离的,那怎么办呢?——那么痛苦的地方,你待在那里,心里很不舒畅了或者是精神很痛苦了,但也有办法。

“应当日夜作念,如何乃能成就出离。我愿日夜之中,凡僧百业,布萨自恣,各种羯磨,礼佛诵赞,行住一切威仪,如住僧中,做能成想”。在家人假使因种种因缘羁绊不能马上出离,出家因缘尚未成熟的话(我们这里很多,想出家还是被喊回去了),就日夜都要这么想,这么发愿。就是说自己要发愿,这样能够成就出离、成就出家的事情。

发愿日夜之中,僧团里面各式各样的事情——布萨、自恣,各式各样的羯磨,礼佛诵赞念诵,行住威仪一切,“如住僧中”——就跟自己住在僧团里一样,希望都能够成就,这个愿要发。就是说将来要能够跟出家人一模一样地做,这个愿要发。即使你现在不能出家,但是要发这个愿。《五字真言》中初地菩萨“心常欲出家”就是这个意思。初地菩萨尚且要出家,难道我们现在倒不想出家吗?所以现在一时不能出离的人呢,就要发这个愿——希望将来僧团的事情都能够做到。这样生欢喜心。

现在我们说为什么要发这个愿呢?即使是菩萨(在家的),因为家庭所系缚,不论怎么样努力,无上正等菩提现生是证不到的——佛是出家身。所以我们看到有些人呢,他说他是什么如来。后来有居士(是不是真的居士我不知道)写信来问此事。我问,这如来是怎么样一个人呢?回答说是在家的。这里就说了,在家人无论如何努力,佛的无上正等圆满菩提现生是证不到的。佛出世都是现出家相。

如果在家菩萨呢,“于现生出离之心,居住净刹之念,于寺致力,恒常依法往还净寺,作于无上正等圆满菩提、现生成就大觉等资粮,正真净洁积集修行也”。在家菩萨怎么样?他这时候一定要发出离心,要发愿——住在净刹(僧团)的念头要生起来;在寺庙里要致力,要努力地培福,依止僧团(有的时候持八关斋戒)。把证得无上菩提、现生成就大觉的资粮积聚起来,就是要把即生成佛的资粮积聚起来。这是对在家的而言。下边就是出家在家的比较:

出家有五个功德:

(1) “谓聪慧出家具学之士夫”,就是聪明的人。出家都有点聪明的,如果笨的人就不会想走出家的路——再是社会上遭到打击,他情愿自杀或者情愿偷盗,也不会去想到出家的。能够想到出家的总是还有点善根,这个善根就是智慧的善根。所以真正出家的人都有点智慧的——他别的路不选择,就选出家这个道路。真正有智慧的人,就不是受打击来的了,真正有智慧的人出离了,将来能够成就涅槃无上大乐,将来能够度人,产生很多的善法功德。

(2)“将来眷属延绵无绝”。

(3) “自身不离圣哲亲近承事”,自己可以不离开那些圣哲。过去正法住世的时候,很多圣哲都住世,他们的弟子就有机会亲近圣哲。现在是末法时期,当然圣哲不容易亲近,但是你如法地照菩提道次第所说,依止善知识作佛想,就得佛的加持——这是佛的慈悲。即使没有圣哲住世,你只要把善知识当佛想,即使这善知识不是佛,但是你作佛去想的话,佛就会加持你。佛就通过善知识来加持你,得佛的加持,所以我们要认识到这个。这是功德,出家的几种功德。

(4)“无权快愉”。

(5)“成就赞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学佛为什么不得成就呢

我们学佛法为什么不得成就呢?由昔业障由于被过去生所...

如本法师:出家修行的十点要求

出家是一件神圣庄严的伟业,是超凡入圣的转捩点,是世...

上辈往生是一定要出家吗

问: 法师慈悲,请开示三辈往生条件,听说上辈往生是...

星云大师《先与后》

各位法师、各位夏令营的学员们: 今天是本山七十年度...

觉察自己的烦恼心

我们常常会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眼,其实这正是我...

圣严法师《不上进的借口》

许多人误解不执著的真义,把它当成不上进的借口,人家...

宁肯老僧堕地狱,不把佛法作人情

而菩萨为利养故。应答不答。倒说经律。文字无前无后。...

修行之人要远离凡愚友伴

想修静虑的人,还要远离凡愚友伴,也就是一味追求今生...

大悲咒的来历与功德利益

《大悲咒》为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共同赞叹,功德威...

气功和巫婆能治病是什么道理

有人曾问我:佛教可以通过因果的道理令人迷途知返,改...

参禅与修净土的人,还需要研读经教吗

原文: 有自负参禅者,辄云达摩不立文字,见性则休。有...

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朋友之间的友谊不是靠甜言蜜语来维系的,真正的友谊是...

高僧大德的养生之道

这里,我只谈身体的基本调和之道,并且,是总结三位高...

放生功德无量无边

一个人如果真的想要求得福寿,一定要把善事做的既深又...

轮回里的苦中作乐

在我们每次发出四无量心时,都会有愿一切众生不离无苦...

律航法师的往生经过

他在往生前的一个礼拜,就叫我到他身边说:拿纸笔来,...

「敦伦尽分」与「百不管」该如何融会贯通

问: 师父您好,印祖三十二字修行纲领中有敦伦尽分,...

掌握时间命运的主动权

李未是一位成功的职场人士。当他的老同学还在为饭碗苦...

出家真正的利益在哪里

原文: 古德云:最胜儿,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家...

微笑就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人的一生,不论是谁都会遇到许多挫折,但是不管怎样,...

要适度地「折磨」自己

藏族有句俗语,天底下有两种东西,不能让它舒适地闲着...

往生大事,败在懈怠

当你的懈怠放逸占了上风的时候,他的整个身心状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