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学佛者应从恭敬三宝开始

隆相法师  2018/06/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学佛者应从恭敬三宝开始

学佛者当从恭敬之中求,尤其是对出家师父。为说明此事,我讲几个故事给大家听: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对玄奘大师说,对您这样的高僧我们应当恭敬供养,但是我又发现,很多人穿着出家人的衣服,不会念经不会坐禅,败坏佛教形象,能不能让他们还俗?

玄奘大师回答说:不行。为什么不行?皇帝问。玄奘大师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打了一个比喻。玄奘大师说,昆仑山盛产玉石,昆仑山是石头多还是玉石多?皇帝说,当然是石头多,玉石在其中少之又少。

玄奘大师担心皇帝没有明白意思,又用了一个比喻,他问皇帝,天旱求雨如何求?皇帝说,当然做一个纸龙,然后举行法会,向纸龙求雨。玄奘问,纸龙能降雨吗?皇帝说,纸龙怎能降雨。玄奘大师说,对,但是我们求雨还必须向纸龙求。

皇帝一听就明白了。玄奘大师说,就像昆仑山上的玉一样,高僧大德毕竟是少数,没有石头,玉从哪里来呢?纸龙不能降雨,但是没有它又如何求雨呢?

所以,对于在家居士来说,要想求福报,出家人就是福田僧,想种福田求福慧必须向出家人求,他不能给你福慧,但是你必须要对他有恭敬心,把他当做僧宝来对待,你才能从中获福。想皈依三宝,他也是你皈依的对象。尽管他不会念经,不会坐禅,修行不好,但是他依然是我们应该恭敬可以种福田的对象,修行好不好是他的事情,恭不恭敬是你的事情。我们要恭敬对待每一个出家师父,不要生轻慢心。

佛陀在世时,人们争相供养佛陀及证得果位的圣者,或是长相庄严,或是能说会道者,至于那些年龄大的或认为修行不好者就没人供养了,佛陀慈悲的告诉大家:平等供养功德最胜。毕竟大多数的出家人是没有证得果位的,也必须要恭敬对待他,不能产生分别心。

佛陀在世的时候,佛教里也有叫六群比丘(小编注:谓此等比丘。于佛世时。聚集成众。作诸非威仪事。),有的修行很好,也有修行不好。一位国王问佛陀:“一些比丘穿着佛教衣服,但是却败坏佛教形象,我们这些护法都感到于心不忍,能不能让他们还俗?”佛陀说,不行。

为什么呢?佛陀没有直接回答。国王头上戴了个金簪子。佛陀就把簪子拿下来,问国王这个好不好?国王说,是好东西,它的价值很高。佛陀说,是的,但是如果把它折断了,还好不好?国王说,那就没有原来好了。佛陀说,是的,尽管它断了,虽然不能再为你所用,但是仍然是金子。修行好的就像簪子一样,可以让你生欢喜心,修行不好的就像断的簪子,仍然是宝,所以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出家人。

佛陀不是袒护弟子,而是关心大众,佛陀告诉大众,我们一定要用平等心恭敬对待每位出家人。

曾经有一个国王请佛陀应供,佛陀就特别带了一个小沙弥。按照礼节,国王一个个向法师磕头,向佛陀磕头的时候很高兴,向佛陀的弟子们磕头,国王也很高兴。但是到小沙弥的时候,国王一看,小沙弥年龄这么小,怎么能磕下去呢?于是,国王就把小沙弥带到屏处给小沙弥磕了三个头。然后国王对小沙弥说,千万不要跟别人说,我给你磕头的事。

小沙弥说,好的。这个时候小沙弥把吃饭的钵放在地下,然后跳进钵里,再从钵里跳出来,就这样反反复复地跳。然后,小沙弥问国王,你看到了吗?国王说,我看到了。小沙弥说,你可千万别和人说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视别人,因为你不知道他是什么身份。我们是凡夫,菩萨认识我们,但是我们不认识菩萨。你稍纵即逝,就可能失去一个机会。所以要平等对待每一个人。

济公大家都知道是活佛,但是实际上,当时很多人看到的济公确实又脏又疯疯癫癫的,因为我们是用凡夫心去看的。济公圆寂之后大家才知道他是活佛,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不要心生轻慢,你才有机会获福。

所以,各位居士,对三宝要生起绝对的恭敬心,没有恭敬心,想从中获得福报是不可能的。印光大师曾说,佛法从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这句话也表明了,我们很容易培育自己的福报,但是也很容易失去这样的机会。如果我们的内心稍微有一点轻慢,就失去了一份功德,要是再出言不逊,就有可能受到不好果报。

在佛经里,曾有一个老和尚年龄很大,念经的声音也不好听。小沙弥听到,就说老和尚念经像牛叫,老和尚赶紧对小沙弥说,你不能生轻慢心,你得赶紧忏悔。小沙弥不知道老和尚是证得果位的罗汉。所以在我们生活中,求福报是最容易的,但学佛者当从恭敬三宝始,这也是我们学佛的第一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释永信:僧人不要靠神秘来维持佛教形象

导语 寺院本来就是学校,是宣扬人生真理的学校,而且...

住持佛教其责在僧

记得十六年前的今天,我才刚到佛学院来求学。十六个春...

恭敬三宝为自己种福田

我们进入佛门来,信佛、学佛,首先要恭敬三宝!三宝是...

不悭财物长

恒思得慧根,恭敬得义理,无贪作事成,不悭财物长。(...

怎样才算出家因缘成熟

问: 怎样才算出家因缘成熟? 慧律法师答: 出家还是...

出家人对父母的孝

古往今来多少出家的人,他们对父母的那种孝,那是刻骨...

世间人如在火坑,出家人如在凉室

世间上的人们不懂因果规律,为了自己的生活而不顾一切...

烧香磕头就能感得佛菩萨的加持护佑吗

佛菩萨平等大悲,并不会因为你烧香磕头就偏袒你,他不...

奢侈折福又折寿

我们看清廉是结果,节俭是根源,所以教育都要找到根才...

人生虽苦,但也是积集资粮的好地方

业感缘起的思想,除了建立人生积极断恶修善的价值之外...

略说佛法大意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

要有决生净土的信心

有一种人虚心太过分了,总说我们这样的凡人,还不及天...

这一生有两件事情绝不能做

一个人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不是昨天的辉煌,也...

憍梵波提尊者——受天供养第一

憍梵波提,此云牛呞。宿生为牛,食已转哨,故受此名。...

婆媳间的10句话让男人痛不欲生

几乎所有的婆媳在争吵的时候,都会说尖酸刻薄的话,都...

真如的心必须要离开三件事情

当我们能够在因地于妄念当中,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

大火后的奇迹

1933年,正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的时候,哈理逊纺织公...

海涛法师《名人语录之黄金的重量》

一 1.贫穷并不是甚么大不了的事,我只不过比他们少了...

以和气迎人,以静气养身

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消;以浩气...

【推荐】念佛还要持戒

一、念佛,体会佛的心愿,就会照戒律去做 (一)以为受持...

如何看待职场上的公平问题

人人都希望公平,但世上有百分之百公平的事吗?譬如在...

【推荐】从医学的角度看「我」在哪里

在《入胎经》、《住胎经》这两本经典里,非常详细地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