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略说佛法大意

弘一大师  2014/08/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略说佛法大意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一切众生之大愿,努力作利益众生之种种慈善事业,乃不愧为佛教徒之名称。

若专修净土法门者,尤应先发大菩提心,否则他人谓佛法是消极的,厌世的,送死的,若发此心者,自无此误会。

或疑经中常言空义,岂不与前说相反,今按大菩提心,实具有悲智二义。悲者如前所说(即积极的大悲心)智者,不执着我相,故曰空也。即是以无我之伟大精神,而做种种之利生事业,若解此意,即知常人执着我相而利益众生者,其能力薄、范围小、时不久、不澈底。若要能力强、范围大、时间久、最澈底者,必须学习佛法,了解悲智之义,如是所做利生事业乃能十分圆满也。故知所谓空者,即是于常人所执着之“我见”打破消灭,一扫而空。然后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作种种之事业。亦犹如世间行事,先将不良习惯一一推翻,然后良好建设,乃得实现也。

今能了解佛法之全系统及其真精神所在,则常人谓佛教是迷信,是消极者,固可因此而知其不当。即谓佛教为一切宗教中最高尚之宗教,或谓佛法为世界一切哲学中最玄妙之哲学者,亦未为尽理。因佛法是真能:

(一)说明人生宇宙之所以然。

(二)破除世间一切谬见,而予以正见。破除世间一切迷信,而予以正行。破除世间一切幻觉而予以正觉。

(三)包括世间各教、各学之长处,而补其不足。

(四)广被一切众生之机而无所遗漏。

不仅中国,现今如欧美诸国人,正在热烈的研究及提倡。出版之佛教书籍及杂志等甚多。故望已为佛教徒者,须澈底研究佛法之真理,而努力实行,自不愧为佛教徒之名,其未信佛法者,亦宜虚心下气,尽力研究,然后才对佛法再加以评论,此为余所希望者。以上是略说佛法大意。

又佛法与宗教其旨趣亦复相异,兹比较如次:

一、宗教有崇拜一神或多神及其教主,认为彼等有无上之权威,所谓神圣不可侵犯。

佛法则依法不依人,固然佛是三界中尊,但本体上,却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可见一者尊卑悬殊,一者平等无二。

二、一般宗教家所奉之圣典,皆不许人讨论。

佛法则依义不依语,绝非不容讨论。但佛法之理所说究竟为众所公认共许者,殆无讨论必要耳,可见一者思想甚拘束,一者思想甚自由。

三、一般宗教之信仰,只许纯粹感情之服从,不容许理性之批评。

佛法则无上圣智,必依自证得来,佛法固重信仰。但他教之信是强信以为教主之智慧,绝非信徒所能及。佛法之信是起信,以佛徒之本性,原与教主相同,即是令人自尊自重不可蒙昧自己最清净最圆满之本心。故此信乃极平等,极高尚之信也。可见一则系勉强服从,一则系自由发展。

佛法与宗教异,尚有种种之说,今且略之,吾言佛法非宗教非于佛法有所私,而于他种宗教有所恶也。当知一切宗教,各有其长处,皆能令人向善。彼等有信仰之诚,是吾所敬,彼等有求真之心,尤吾所爱,但惜其不如佛浩广大精微,真究竟耳所说佛法与宗教异,大致如此。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弘一大师文章列表

香与佛教的渊源

一支香,青烟袅袅,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馨香,成为了人和...

星云大师《从现实的世界说到佛教的理想世界》

至诚感谢十方三宝,感谢各位法师,感谢各位护法居士,...

弥勒菩萨思想和慈氏的由来

汉译大乘佛经,关于弥勒的记载,是不胜枚举,现仅从他...

佛门敲钟的含义

佛门、佛事,钟用于祈寿、感化、超度众生。在一口佛钟...

皈依后应从哪方面入手

问: 皈依以后,应该怎么修行,最开始应该从哪些方面...

慧律法师《什么是佛法》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这本《什么是佛法》是张澄...

宣化上人:邪师的六种印证

在南洋一带,邪术盛行。诸如鬼魅咒诅、夜叉罗刹、蛇蝎...

学佛后那些莫名其妙的问题

有个弟子,发信息给我说,上师,我学佛念经修了这么多...

祸兮,福之所倚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上天在赐给你福之前,往往先...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我们每天在晚间所念的 警众偈,是普贤菩萨所说的。在中...

让孩子从小就播下慈悲的种子

在童年生活里,除了从小就成熟大乘佛性者以外,许多孩...

做脏活更容易消除业障

治病要懂得借助外在的缘起。比如说妇科病,就是女人体...

因果和轮回的那些事儿

因果和轮回并不复杂与深奥。无论自己做了什么,都要承...

修行就是与烦恼战斗

修行就像与烦恼战斗,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战斗力,才...

达照法师:开心与关心

每个人的心灵都像天空一样清净空灵,但受到了后天遭遇...

改掉贡高我慢的习气

我们要随时观照自己,检视是否有贡高、我慢的习气,如...

修行犹如洗厕所

每次佛学讲座或法会完后,待信众们差不多全部离开了,...

贪小便宜

我们每天打开报纸或电视,就常常看到报导,有些骗徒用...

净界法师:一心三观

那么怎么样从第六意识的如理的思惟、想象来改变我们过...

释迦佛与三千佛缘

释迦牟尼佛一日于众会中开示大众:我于往昔无数劫时,...

修行要找到正确的方法

佛教中讲修行,就是不断修正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把...

人体基因与业力信息

现代生物科学说,人的基因(DNA)决定其体型、相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