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恭敬三宝为自己种福田

洛桑陀美  2012/04/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我们进入佛门来,信佛、学佛,首先要恭敬三宝!三宝是福田,我们想得到各种福报,智慧,都是在三宝这块福田里生长出来的,三宝这块福田,种什么得什么。什么是福慧资粮的种子?虔诚的恭敬心。

什么是损害自己功德的种子?贡高的傲慢心。经论中说我们对三宝有一念的恭敬都会有无量的功德。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功德,因为三宝的事业伟大!可我们凡夫傲慢的习气很重,不论哪个方面取得点成绩,就会觉得自己很重要、很厉害、很了不起。当为寺院、为弘扬佛法做点事情的时候,很容易自我膨胀,对三宝的恭敬心就降低下来,这样很容易损害自己的功德、福报!

三宝是指佛、法、僧。我们业障重没有福报见到佛,现在可以见到的是佛像,那么我们就要恭敬佛像。

恭敬表现在身、口、意上,就是身体上的行为,说出来的语言和心里所想。身体上的恭敬表现在外在行为上,如顶礼等,口上的恭敬就是赞叹三宝,心里上的恭敬就是虔诚、崇高的敬仰三宝!

在这三个方面里,心中所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心里所想才能表现出来身体上的行为和口中的语言,内心中恭敬必然会反应到外在言行的恭敬上,所以要从内心中培养恭敬感。

有的人说我心中恭敬就成了,不必表现在身体上的行为,见到佛像心中顶礼就好,身体上不需要顶礼。除非有特别不方便的情况,否则这种说法是一种自我的欺骗,只能说明你的内心并没有真正的生起恭敬心。

当内心中真的生起恭敬感,身体上会不自觉的进行顶礼。当我们内心对佛陀恭敬时,见到佛像自然会有感恩心和敬仰心,自己的行为一定会注意。否则我们见到佛像的时候依旧会随随便便,包括身体上的姿势和穿着等!

同样我们也要恭敬法,各种经论。表现出来就是不能随随便便把经书丢到哪里,从经书上跨过更加不对,也不能把经书放在地上。我们翻看经书之前,最好是把手洗干净、然后把经书放在头上顶礼一下,把经书放在高处等等。

还有就是恭敬僧,这一点是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对佛像和经书的恭敬比较容易做到,但对僧人的恭敬,我们很容易遗忘。

因为我们很容易看别人的毛病、挑别人的错误,这个习气当我们面对僧人的时候也会显现出来,而且当我们傲慢心生起的时候,会遗忘对僧人的恭敬心。出家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经论中说出家的布施胜于一切布施,《出家功德经》有阿难劝一位王子出家的公案,仅以出家一日一夜修持净戒,获得七返六欲天的果报。《本缘经》中说,以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堕三恶道。

出家人身披佛陀的法衣,获得佛菩萨的加持,戒律清净的出家人哪怕什么都不做都会把佛的幢像树立起来,别人见到出家人身着的袈裟都会在心里种下佛法的种子。出家人在诵经时,不论是祈福、消灾还是超度,都具有非凡的力量,因为在诵经时自然获得了诸佛菩萨的加持力,我们恭敬出家人,也会有无比的功德,供养出家人,功德更加大。这方面有很多感应故事,目健连以斋僧功德令母亲而脱离三途之苦;梁武帝建寺斋僧感得妻子从畜道而升天道。就算有个别的僧人修行不好,那也是他个人的事情,我们也一定要尊重他,这样我们自然有功德;而我们要是猜疑、诽谤、怨恨出家人就会为自己造下许多恶业,严重损减自己的功德,就算我们做了再大的功德,也没有一个出家人守持戒律一日一夜的功德大,这一点上我们居士一定要倍加注意。

所以,我们现在信佛了,要为自己种福田,一定要恭敬三宝,恭敬出家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推荐】所积之福已被自己折损

大家学佛的同时,都在做积累功德的事,为自己多修福报...

如何正确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问: 如何正确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答: 所谓的感应,...

【推荐】妙莲老和尚《吃素增福寿》

1.素食少病又健康 我们佛家吃饭,完全都是素食;这在...

海涛法师:我们需要培福的对象

我们不论是遇到厌恶的人、贫民、达官贵人或者是动物,...

学佛人该如何吃饭睡觉

壬二、断除贪食: 了知饮食如良药,无有贪嗔而享用, ...

佛最后一次教诲

在萨罗国的娑罗树林,佛对他的弟子,作了最后一次教诲...

【推荐】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宝吗? 是的,信仰佛教和鬼神...

印光大师:读经须知

何谓恭敬?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

人生的自在,就在于去留自便

历史上的中国禅者,僧,我特钦佩慧能;俗,则是傅翕。...

修福犹如炒股,看你往哪里投

在这里和大家谈一谈有关修福和惜福的事。 修福,就是人...

怎样才可以了生死出轮回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学佛的目的是出轮回,了生死,这是...

修空观的人要空掉什么

问: 师父讲到我们要修空观,不要住在外来的空上,在具...

对境炼心才是真修行

问: 弟子听过一个公案,有位修行人一直在山上闭关修...

圣严法师《在网络的虚幻中体验真实》

佛教是非常重视实验、实证和亲身体验的,是从生活与心...

人生教育的四大阶段

幼儿养性: 零岁至三岁前,心无分别,尘垢未染,真如...

假饶造罪过山岳,不须妙法两三行

古德法华偈颂云:六万余言七轴装,无边妙意广含藏,白...

出家人的五堂功课是哪五堂

参加三坛大戒的新戒们报到后,就要接受五堂功课的考核...

谦受益,满招损

「谦受益」,谦虚就会受到很大的益处,我这个们经文一...

创业遭遇误解应如何调整心态

问: 创业遭遇误解和不支持应如何调整心态? 济群法师...

静坐的功德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人若能静坐,就算很...

净土法门不可思议之意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 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 二、...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原文】 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克论其要,唯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