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无情物能成佛吗

慧律法师  2014/08/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无情物能成佛吗

为什么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太多的人就说:无情物能成佛吗?这个就是卡在自己的能所的观念。

当我们的心迷了的时候,我们很清楚的,能缘的心、所缘的境界是历历清楚的,这个是桌子、这个是经本、这个是墙壁、这个是灯光、这个是佛像、这个是凤梨、这个是饮料、这个是袈裟、这个是冷气。当我们活着的时候,迷了的时候,我们对外面的相安立一个名词,坚固的执着这个名相是实在的,我们的生命就完全被限制住,限制住在某一种观念里面。

好了!我们现在慢慢了解,桌子,桌子空;花,花空;佛像,佛像空;墙壁,墙壁空,慢慢了解了这一念的,所有的法性;外面的相叫做法性,本来就空;而我们的众生,内在里面叫做觉性,也是空,不可得,本来就没有所谓的执着,我执、法执、空执,统统不存在;当我们除掉我执、法执、空执的时候,会发现内空跟外空是平等的,相的法性本空,觉性也空,内空、外空、第一义大空,没有所谓内空,没有所谓外空,没有所谓法性空,没有所谓觉性空,这个时候融入第一义大空,绝对的空,这个时候,叫做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是因为这个修行人开悟、大悟了,就像如佛一般,那么所有的外在的世界其实不存在,不存在,它只是缘起,它只是缘起,只是如幻,只是缘起,只是如幻,他的心境改变的时候,这些所有的相都不能动摇到如来。所以说:情跟无情,同圆种智。

而不是说:那一棵树或者一颗石头可以成佛;而不是说那个桌子可以成佛,是成佛以后,那个成佛的圣人里外平等,山河大地;你听过一句话吗?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就是叫做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若人识得心,如果你能够了解真如本性,没有山河大地,山河大地尽不可得。

……

所以,当一个大悟的人,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山河大地,心性融入一切的时候,就是那一句: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简单讲:所有的法界都是我们的真如自性,所以,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个宇宙离不开地水火风空见识,地水火风空见识,因为业力的不同,所感召的色身不一样,其实是同一个本体。

同一个本体,今天你所看到的,种种的大象、狮子、饿鬼、天人,这个就是因为能量转换了,真如的本性的能量转换了,由恶业卡住了,跳脱不出来。所以当一个证悟到究竟的时候,我们就会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诸法,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器世间,你照见法界空,那么就是器世间不可得;器世间不可得,销融的时候就消归自性,念念消归自性。所以知道万法同是心性所显现、影现出来的,没有实体可得。记得!见相二分没有实体可得,都是自体分。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怎么解呢?很简单。若大悟,当一个人大彻悟的时候,心境本一如,就是内四大跟外四大平等,心跟境还是平等。什么叫做内四大,站在相上来讲是平等的,当一个人成佛的时候,他可以把这个外面的境界,如同涵盖到自己清净的自性一样。

所以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是因为这个人成佛,能够转识成智,能够转境为心,所以心境一如,才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是这个成就无上菩提的人,才能这样讲。就是说:我成佛了,外面的山河大地、这些树木,都是我清净心所影现出来的,所以它们也不离开我的佛性。是作如是解,而不是说树木可以成佛。是因为有情的众生成佛,能够转外面的物质世界为自己的清净心性所包容。所以,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是因为我们大彻大悟,转有情的识变成大智,而这个大智,等同虚空,这个虚空就包容情跟无情,这样叫做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内四大跟外四大其实是平等一如的。所以,我们内跟外,是众生在分的,就佛来讲,大地的众生,包括山河大地、草木、一草一木,佛陀都不忍心去伤害它,佛陀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地去伤害这个草木的,因为他知道,外四大是清净心所影现出来的世界,也是包容在他心境里面,动一个嗔恨心的念头去把那棵树砍掉,也会伤害自己的清净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慧律法师文章列表

回光返照,做你该做的事

回光返照、正念真如。这时第六意识开始修观─回光返照...

开发我们的潜能

有一个嗜酒如命的酒鬼,一天喝得烂醉如泥,回家途中,...

寂灭性中随饮啄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四大是地水火风,在...

见性是怎样的一种生命

问: 见性是怎样的一种生命? 慧律法师答: 见性就是...

佛教对心的五种描述

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是由我们的心来指挥。我们的心性...

如何理解「自性」的正确内涵

问: 什么叫自性?该如何把握自性一词的正确的内涵?...

本来什么都没有,只是循业发现而已

《楞严经》把我们一念心性的体用做一个说明,如来藏简...

【推荐】如何把弥陀的功德转成自己的功德

净土宗的道理是他力门、果地教,整体而言,净土法门修...

慧律禅师禅语精选

1、 触目所及,与万物为敌,是谓之凡夫。   2、 当...

慧律法师《改变自己》

佛陀说:“我们要改变自己,有能力才去改变别人。”儒...

慧律法师《佛教的根本精神不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观世音菩萨》

有一个信徒拜佛拜得非常烦恼,她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念了...

修福跟没有修福的天壤之别

求生极乐世界,这个可不得了,那是成圣的一念之间,这...

持戒是怎么定义

《广论》云:从损害它及其根本,令意厌舍,此能断心,...

前来助念的人越多越好吗

问: 弟子所在的小城镇念佛人极少,很难组建助念团,...

圣一老和尚《地藏经略说》

前言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善知识: 今日地藏经法...

百忍成金

山东张公五世同居,百忍家道兴。据说他发愿,在他的一...

至心到这种程度,就能获得善相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所说至...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人生活在人群中,都希望对自己、对他人有一个准确的定...

处理杂务也是修行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

财神之王药师佛

一、前言 一般介绍药师法门时,或多或少都会提到修持药...

人生到底是苦是乐

佛教认为,三界没有究竟永恒的快乐,苦才是人生的主旋...

欲望永远都不能满足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