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2015/08/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人生活在人群中,都希望对自己、对他人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可是要怎样才能认识自己、认识别人?这一条就是告诉我们:无论是评价还是了解他人,都要先从自己开始。因为修身就是修自己,而不是修别人。

所以说“欲论人者先自论”,想要议论他人的善恶得失,先要评论自己的好丑高低。自己并不是十全十美,怎么能要求别人完美无缺?从中外历史上看,许多口若悬河的“评论家”,往往都没有大的作为,自己的道德也受到当时和后世的抨击。一个人整天眼睛向外,忙于对外面品头论足,就很难回头观察自己、提升自己。

而一个人对自己有准确的评判,说明他能常常回头反省自己,自然会努力改正过失,不断提高德行学问。自己改过都怕来不及,怎么还有时间去议论他人的得失呢?同时,一个爱惜自己名誉、不愿受人恶意批评的君子,也不会随便去议论别人,惟恐言语、传闻有出入,冤枉、伤害对方,误导大众,这就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是对自己、对他人、对大众负责任的正确态度。

“欲知人者先自知”,想要了解别人,首先要了解自己。自知者智,知人者明,了解自己才是根本。如果对自己都不了解,又怎么能够真正了解他人呢?所有的生命是一个共同体,人性是相通的。如同大海浮沤,似乎各有不同,当我把自己的水泡打破,看清楚自己只是海的一分子,自然就看清楚了:原来所有的水泡和自己并没差别,都是海的一部分,共同组成海的壮阔。如果困守在自己的小水泡中,想要看清楚其他水泡是没有办法的。所以,深入了解自己,才是了解他人、了解世界的最好方法。

——辑自《格言别录白话赏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别人好坏是别人的事,不必带到心里来烦恼

清晨,有一位衣著入时的女士上山,入得大殿,四下张望...

人生中需要放下的八样东西

1、放下压力 (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心灵的...

预留余地,才有回转的空间

家中土地狠多,留一点余地给未来的子孙建筑;家里的钱...

快乐的人生从接受缺憾开始

以前有弟子问我:怎样才能安乐? 我想这是个很好回答的...

现代人为何活得这么累

如果把社会中的人,按工作性质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成...

生活七巧,减少困难障碍

做人不能太过刻板、执着,不可以不知圆融、变通,否则...

工作和生活疲于奔命,得不到休息,该怎么办

问: 工作和生活的每一天好像都在疲于奔命,像是战场...

文珠法师《二十一世纪的人生》

各位,今天很高兴有机会与各位见面,共同研究佛学,可...

有人一辈子生病,但是带病延年

有人问我,为什么有的出家同学吃素修行,身体却愈来愈...

「法华经」的十不思议事

本经有十事奇特,为众经所无: 1、化主不可思议: 一...

食肉十过

法苑珠林卷九十二中,记载食肉有十种过失: 一、众生...

修念佛法门有两种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说,修念佛法门有两种:一者...

星云大师《固执的偏见》

一个人身体上有病,吃药打针也许就能痊愈。但是,思想...

为人处事效仿弥勒菩萨

现代人常因人际关系紧张,感到心理负担很重,或人生的...

印光大师:念佛方法问答

问:专修持名,愿得念佛三昧,期生净土,云何用功?...

邪淫的人就算有好命也没用

看周围的环境,邪淫的事件多,而显著的报应却似乎看不...

布施多而福报少的原因

《菩萨本行经》里面谈到,若有众生不能以至诚心去布施...

人生该不该有信仰

人生渺渺,世事茫茫,何去何从,很难确定,原因是个人...

如何解脱妄想的侵犯

问: 为何念经时妄想会侵犯念经的意识?如何解脱妄想...

为何要去除骄傲我慢

问: 为什么不要骄傲我慢,我慢是很难远离的。请开示...

慈航普渡救水灾,慈航普渡救风灾

怒海余生(救水灾) 古今记录观世音菩萨显灵事迹多不胜...

四种出世的思想

所谓出世就是超过和胜出般世间的意思。佛教的出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