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四种出世的思想

2011/04/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所谓“出世”就是超过和胜出—般世间的意思。佛教的出世生活不是要我们离开人间,到另外的地方过生活而不问世事;也不是要死了以後才有出世的生活,更不是为了自己了生脱死,不管世间的苦痛与因难,真正的“出世”是思想上的出世。出世的思想要有如下的认识:

一、要有人生无常的警觉:世间上每一个人都有好生恶死的观念。其实,人生一期的生命,数十寒暑,石火电光,刹那即过;人间的沧海桑田,桑田沧海,无常变幻。普贤警众偈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所有何乐?”能够对世间起无常之感,能有人生苦短的警觉,精进不放逸,努力修行,就是有出世的思想了。

二、要有远离物质的看法:世间上每一个入都喜爱金钱物质,有人临死之际,金钱物质也不肯给人,他以为来生仍可享用,所以贪恋、聚集,最终一棺长盖,一抔黄土,抱恨而归。

金钱物质本来是给人用的,但有人不会使用金钱物质,反而被金钱物质奴役了。苏东坡说:“物质有穷,欲望无尽。”找们如果不能对物质存有远离的看法,终身就会做物质的奴隶。如果有出世的思想,就能超越物质之外,对金钱做最有意义的运用。

三、要有淡化情爱的观念:经云:“爱不重不生娑婆,愿不切不生极乐。”众生因为有爱,才有生死,才有是非;因为有爱,才有你我,才有烦恼。佛教并不是要人人部舍弃情爱,而是要人以智化情,因爱念下去除一分,道念便无法增长一分。有了出世思想的人,就能以般若智慧化导情爱,得到佛法的受用,反而能享受人间的真爱。

四、要有不满自己的要求:一股人对别人不满,绝少对自己不满。其实,自己充满我贪、我嗔,我痴、我爱、我执,我怨、我私、我妒等,怎么还能对自己满足呢?

对自己满意,这是道业进步的障碍。人生到处都是缺陷,到处充满了考验,能够对自己不满,道德人格才会有所增进,这才是积极出世的思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达真堪布:学佛的目的是了脱生死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学佛修行了,就应该不会生病、不会...

佛以譬喻示比丘

有一天,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向比丘们开示:譬如有...

高僧斩断最后贪念逃过一劫

学佛,就是学得我们的心定,要发大心,立大愿,这必定...

你死的次数越多,你越了不了

怎么样不死呢?学佛,成了道了,得了解脱道,就不死了...

如何理解因果的道理

这个地方我们讲到业果的轻重,最后我们把业果的道理作...

身处生死轮回,我们该怎么办

《楞严经》的整个观念就是返妄归真。返妄归真当然你要...

把每一天看成生命里的最后一天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认为我们的生命一直处于倒记时中,...

谁能保证你下辈子还做人

佛陀讲暇满人身难得,我们不要以为做人很容易,这辈子...

静坐与禅定

静坐一法,佛法叫坐禅,也可叫禅定。禅定的种类很多,...

在理性和欲望的斗争中走向吃素

在很久以前,我还没有吃素的时候,曾经有一个人要劝我...

多培福多修慧,成佛就快了

我这一次到台湾去,见到台湾那边的佛教事业办得很好。...

孝顺父母要及时

佛说:孝顺父母,世间第一福田。若能孝顺父母,则可得...

双星集团:上班可看佛经的企业

双星集团总裁汪海 佛教也许天生和商业格格不入,但是...

益西彭措堪布:妄语果报的故事

依照佛经的开示,我们放远目光来观察妄语业对今生后世...

见性是怎样的一种生命

问: 见性是怎样的一种生命? 慧律法师答: 见性就是...

佛视病人如亲子

佛住在舍卫国时,有一位长者,请佛及众僧去受供养。那...

学佛的两种用心

佛学是一种心理学,最着重心理训练和修养。楞严经说:...

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

原文: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

大安法师:怎样才能生生世世都不堕落

问: 今生有幸闻到佛正法,遇到善知识,发大菩提心,...

「烧头香」与「撞头钟」的宗教内涵

在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春节的年味。每到农历正月初一,...

佛的光明随时在我们身边

我再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这一篇故事的隔一篇,讲到...

善用人生四大法宝

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四大法宝,故四大法宝适用于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