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寂灭性中随饮啄

妙华法师  2016/08/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寂灭性中随饮啄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四大是“地水火风”,在这里,代表我们的身体。莫把捉,我们常常看到有一些修行人,搬胳膊弄腿、挤眉弄眼,在身体上下的功夫很多,那么在一个禅者来看,这120斤没有什么值得去搬弄来搬弄去的,你应该很潇洒、很自如地去面对它。再说一句话,就是擒贼擒王,打蛇打七寸,王是什么?七寸在哪里?是我们的心性。

下面他就直接告诉我们,“寂灭性中随饮啄”,寂灭性是什么呢?就是佛性,佛性不生不灭、不垢不静、不增不减。如果你明了了佛性,随饮啄,吃饭、穿衣、举手投足,扬眉?目,无不自在。如果你的心功不够,在心上没有发明,而把自己的嘴我不能说,耳朵我不要听,眼睛我不要看,我的腿非要盘起来,我的手不要动,认为那就是修行,实际上在这个禅者来看,本末倒置了。

《证道歌》的末尾,“但求本,莫求末”,也说的是这个意思。就是说你不要本末倒置了,我们稍微有点悟性,我们都会明白他想告诉我们一句话,就是解放自性。无量的功德、无量的光明、无量的智慧都你在的自性当中,本自具足,这不是永嘉大师说的,这是佛说的,佛在菩提树下悟道以后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说得明明白白,那么这里头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我们相信,身外有佛,不相信自性是佛。第二个,我们不自信。因此在中国,就出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求佛拜佛的人很多,真正想成佛的人很少,首先是众生,自性不自认,这就是个大问题了。

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诸行无常一切空”,诸行无常是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空,这是三法印。我们一般来说,会在这里有些误解。很多佛教徒见了面以后,说人生是苦,好像说的是很对,其实你们大家要特别注意,为什么会苦?苦的根本原因,苦是一种感受,苦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世界万物皆无常,无常就是变化、坏灭,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最坚硬的金刚石它也会坏灭,世间哪儿有不坏灭的东西呢?因此,苦是人的一种感受,苦的根源是无常。

一切空,万法皆空,有的人说,那佛法不空啊?我刚才在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不需要谈经说妙,佛法就是药,我们从三皈、五戒、四摄、六度、十二因缘、八正道,哪一款佛法不是对症的药呢?你没有信仰,生命像一个漂浮在空中的钢球,没有目标,所谓信仰就是在这个钢球上加一个轴,上它朝着一个方向运转,这就是信仰。为什么讲这个八正道呢?是因为你走邪道才讲这个八正道,为什么大谈这个智慧呢?是因为你愚痴。佛菩萨如果集聚一堂坐在一起绝对不会讲智慧,因为各个佛菩萨都是无量光明、无量智慧,他到哪里去讲智慧呢?六祖惠能在《坛经》当中说:慧者为愚者说法。当然这不带有一种贬义,只是一种描述,先觉觉后觉,仅此而已。

“即是如来大圆觉”,一般来说,我们在谈佛法的时候,都谈得很高很妙,其实,这个永嘉大师在这里说,如果你能够感悟到一切都是无常,是苦空的,那么这本身就是佛要讲的这个真理。就是如来的大圆觉。只是从自性上来说,我们讲的这个佛性你要大胆地说一句、想一句:“佛性也是无”。如果你把佛性看成了一个种子,看成一个不变的东西,这一定有是问题的,佛性也是无性,是空空寂寂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推荐】12个经典禅意故事

【一】 禅师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

莫追忆,莫等待,莫犹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依修行的标准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依于妄念,调修法身 故于妄念起者任其起(《圆觉经》云...

略论观心工夫

假如将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的内容加以高度浓缩,把附加...

外界是自心的投影

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外境是从哪里来的?世间...

六祖慧能大师的一生

慧能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今北京大兴)。他的父亲贬...

【推荐】慧律法师《入佛正见》

大众一起至诚恳切,向师父拜年。向师父顶礼三拜,一拜...

智慧与禅定者易生净土

因智慧能断疑故。 这智慧不是说我们高考能考一个很好的...

了幻法师:一切众生皆以爱欲而正性命

一切众生皆以爱欲而正性命,爱欲是三界众生轮回的根本...

守护六根

今天讲守护六根。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守护就是不叫...

如此审慎观察,一夜就可成为贤者

慈悲伟大的佛陀,在《中阿含经》说了一则一夜贤者经,...

吉祥人生的四个道德实践

讲到吉祥人生的道德实践,这就落实到我们每个人自己身...

知止

李叔同(弘一大师)有幅字,就是知止二字。我们一般说知...

遇到逆境时,应存三种观想

我们看第三段的历事练心,转逆缘成菩提道。我们先念一...

今生错失净土,六道劫数长远

以今生的修行,总有点戒定的功夫,也信点因果,也努力...

地藏经消业障法门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经中的孝经。佛在忉利天为母说...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

问: 尊敬的师父您好,现如今人与人之间有好多矛盾,...

如何判断自己是哪一道投胎转世

从六道中各道转生为人,都带来了一些独特的习气,通过...

悭贪是众苦之根本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有一位大商主子名...

宣化上人:人生的百苦交煎

释迦牟尼佛修道时,父系亲属有三人跟着他出家,母系亲...

修行就要断欲去爱吗

我们为什么会有烦恼?因为自私的缘故。为什么会有自私...

女众出家要成办道业,是否希望渺茫

传某师因感女众尘俗习染太深,又乏男众果断不畏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