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济群法师:心中无形的警察

济群法师  2011/07/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基本的道德信条其实很简单,如佛教的五戒、八戒,是具有永久性和普遍性的。社会虽然在不断发展,人性却没有太大的变化。人类对外部世界展开了种种探索,并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但对自身的生命依然无知。古人存在的问题,今天也一样存在。人性中的贪、嗔、痴烦恼,和两千多年前佛陀时代的人们并没有什么不同。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我觉得,人性的弱点在今天更为张扬。从整体来看,现代人的欲望或许比以往任何时代的人更大,也更贪婪。古人崇尚的是哲学,是精神追求。而现代人崇尚的是金钱,是物质享乐。我们知道,哲学代表了智慧,而经济只能代表物质的繁荣。此外,整个社会对演艺明星、快餐文化的崇尚,又说明了什么?只能说明他们沉迷的是声色犬马,这正是古圣先贤呵斥的生活方式。这样一种价值取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反映了思想的倒退而非进步。

宗教的戒律,是针对人性弱点而建立的。古今中外的犯罪现象,无非是杀盗淫妄,不同的只是犯罪手段有所改变。以刀砍人和以武器伤人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的只是后者杀伤力更大,但不能说明人性有什么变化。而佛教提倡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消除犯罪现象产生的根源。

或许有人会觉得,建立几条规范很简单,任何一个人或单位都可以建立相应的制度。那么,宗教戒律的特殊性又在哪里呢?就在于它有强大的后盾。我们知道,建立规范很容易,但使大家共同遵守这一规范就不容易了。只有当规范成为法律时,才会具有一定威力。但法律的作用不可能面面俱到,总会有漏洞可钻。即使法律能发现并制裁所有的犯罪现象,但法律发生作用时,对社会已经构成破坏。更何况,法律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还取决于执法者是否公正等诸多因素。而宗教戒律是根植于信仰之上,根植于对神的敬畏,对因果规律的敬畏。神是无所不在的,因果规律也是遍一切处的。有了这样的认知,持戒就是自觉行为,绝不会存有侥幸心理。而宗教信条就象一个无形的警察,随时都在我们心中站岗,监督着我们的起心动念,监督着我们的言行举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哪个地方有障碍,就从那个地方观进去

在大乘的学习当中,我们观照真如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是...

人言我好坏,不生喜怒心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

原文: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心若与四宏誓愿...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原文】 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克论其要,唯戒...

【推荐】戒律中对僧人从事占卜算命的观点

佛教的基本义理是反对占卜算命的。那么,这个线索从哪...

从妄想躁动归回于平静

人常常有一种冲动:我一定要到什么地方去看看!实际去...

不住于过去、未来、现在

(一)普通人的心理活动-住于过去和未来 一般人总是常...

学佛从受戒开始

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莫说了生死的话;除了求生净土...

济群法师:内心躁动的解决方法

现代人内心躁动。这种浮躁之气不仅影响到内心,当它表...

佛教是不是让人觉得太无情

问: 《财富品质》:庄子丧妻,击鼓而歌,佛教的爱是...

今生最宝贵的

很多人不曾意识到,人的身份究竟有多重要。因为我们此...

济群法师:如何修学戒律

以往,学人往往把戒律孤立起来修学,甚至将戒律当做一...

如何看待无相念佛

问: 末学刚接触佛法,还在上学,没有智慧择法。闻台...

诸法都是空相,那极乐又有何向往呢

问: 所谓诸法空相,那极乐世界这些花语妙香、金沙宝...

知识份子来学佛有帮助吗

问: 知识份子走近善知识、走进佛法有什么帮助吗? 慧...

圣严法师《自我的肯定、成长、消融》

我在法鼓山的禅修营中,经常强调自我肯定、自我成长,...

身体少病的十个原因

1、不打别人,不虐待动物。 2、劝别人不要打人或虐待...

《楞严咒》的四个密义

这个咒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它有四个意思。 第一个意...

怎样才可以了生死出轮回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学佛的目的是出轮回,了生死,这是...

烤鸡鸭背后的真相

学习传统文化一年多了,今年四月,偶然回家乡一趟,闻...

学会四种知识,才能快乐

衣服脏了别人可以帮你洗,房间脏了别人可以帮你打扫,...

广钦老和尚对出家弟子之开示--放下俗情,提起愿力

如果情执未断,嘴里念佛,念念还是堕娑婆。但如至诚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