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从妄想躁动归回于平静

如瑞法师  2018/10/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从妄想躁动归回于平静

人常常有一种冲动:我一定要到什么地方去看看!实际去了以后,心从妄想躁动到平静以后,可能不由地一声感叹:哦,原来是这样!

所以在宋朝的时候,苏轼大学士作过一首诗:“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第一句和第四句是一模一样的。他就是形容当没有去看过庐山美丽的神秘的烟雨,云雾缭绕的,没有到过浙江的钱塘江看过潮起潮落,就有一种冲动:我一定得去看看!所以,没有去的时候,就是有种种的千般的遗憾:我怎么能不去那里看一看呢?但真正地到了那里,发现这也没什么,一切归于平静,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就是浙江潮。

实际我们修行,也是一种从躁动归回于平静。为什么会躁动呢?因为作为凡夫,妄想纷飞。我们的思想,也就是第六意识的心,如果不加以修行训练,它就会随意地驰骋,想东想西,想南想北。因为思想的躁动,要让它平静,需要有帮助它平静的方法。让思想一下子去平静不容易,佛是大智慧人,制于戒定慧,让我们以清净的戒进入清净的定慧。

这是说什么呢?这是告诉大家,持戒有持戒的利益,持戒有持戒的作用的。思想的冲动难以一下平静,但我们从语言行为方面,一定要告诫自己,那个地方不能去,或者那件事情不能做。就是凭着一种信心,对佛法的信心,相信佛告诉我们的是正确的。所以要长养不贪、不嗔、不愚痴,就是要从持戒开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心」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应如何认识这个心,有没有这个心?在《楞严经》的...

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富足

英国莱斯特大学在2006年公布「世界幸福地图」,台湾在...

你一天到晚看别人,就容易起烦恼

问: 师父在《楞严经》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识,是一个...

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心静欲自消

四十二章经的三十一章,心寂欲除,这个心寂灭了,自然...

摆渡自己的心灵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长途摆渡。在生命的河流中,我们只...

证严法师:疗治心病的良方

人生在世,真正过不去的是自己,最恶毒的敌人是自己的...

学佛就是把心顾好

假使心没有顾好,任它自赞毁他,就会堕三恶趣中。什么...

不念佛的时候能否达到不起杂念

问: 我们念佛时没有杂念,不念时还有杂念。这是工夫...

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

整个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 第一个,如果你有志于临终...

要能心安神宁地念佛

记得第一天大家来的时候,我告诉大家,要心安神宁念佛...

面对业力如何把握当下的自己

什么叫过去?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生命无量...

世人食肉,咸谓理所应然?

【文】世人食肉,咸谓理所应然,乃恣意杀生,广积冤业...

「厚道」之人的四种美德

厚道,即厚的哲学,中国人自古以来重厚轻薄,也常常说...

因为不知道,所以勇敢

一个下雪的晚上。农村有户人家,半夜里有人敲门。主人...

食肉是人类既残忍又自残的贪欲

美国素食者协会调查显示:粗饭素食在美国渐成风尚,全...

平安无事清清净净,就是究竟的福报

在政治哲学上,如果想立功创业,就要注意 其安易持 这...

本焕老和尚与印顺大和尚的法缘

本焕老和尚是如何培养训练印顺大和尚的 众所周知,印...

消费与惜福

消费这个词里的消有灭的意思,费有福的意思。人们每时...

四依法之「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法四依的最后一依是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佛说的三藏...

【推荐】圣严法师《心的五四运动》

一、四安:安身、安心、安家、安业 我们要把佛法落实...

【推荐】不学佛的人对佛法存在怎样的误解呢

不学佛的人对佛法存在怎样的误解呢?有一次,一位不信...

【推荐】各种动物在佛经里的寓意

佛教以慈悲为怀,视众生平等,这其中也包括了动物。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