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不学佛的人对佛法存在怎样的误解呢

宗性法师  2015/10/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不学佛的人对佛法存在怎样的误解呢

不学佛的人对佛法存在怎样的误解呢?有一次,一位不信佛的游客问一位师父:“你们寺院里搞的是什么玩意儿?”因为他没有信仰,所以把佛教的对象叫做“玩意儿”。这位师父比较有修养,没有责备他,只回答了一句“阿弥陀佛”。其实,这句“阿弥陀佛” 有很多意思,但那位游客不明白,一下生起气来,嚷嚷道:“你才阿弥陀佛呢!”旁边的人问他:“师父说‘阿弥陀佛’你生什么气呀?”他回答:“念‘阿弥陀佛’不是让我早点死呀!”

原来他认为念“阿弥陀佛”就是咒他死。旁边的人又继续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呢?”他说:“人死了不都是念‘阿弥陀佛’嘛!”这就是不学佛的人对佛法的误解,大都以为念“阿弥陀佛”是“死”的意思。那么,如果有人念“药师佛”,他可能也会认为是在咒他死。因此,不学佛的人误解佛教是只管“死”的事情,而不重“生”的问题。

给大家介绍《药师经》,就是要强调佛教不仅要解决“死”的问题,还要解决“生”的问题。请问大家:“死”的问题容易解决吗?“生”的问题容易解决吗?到底容易还是不容易,关键看你的愿力有多大。如果没有愿力,当然不容易;如果愿力大,勇于实践,就会很容易。

“死”,是人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从我们出生开始,无论以怎样的方式存在,最终都是要死的。世间上的人往往在痛苦中死去,大都死得苦不堪言。古时候的人在临命终时,脚要踹坏一床席子才咽得下气。这就说明,人在死亡的过程中很痛苦。而学佛,就是让你在临命终时没有痛苦,能站着死,跑着死,笑着死!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以及诸大菩萨的教法,就是教大家怎样才能死得自在,死得安详,死得如意,死得欢喜!世间有句话叫:“别把你高兴死了!”实际上,我就希望高兴死,不要痛苦死。金庸有本小说叫《笑傲江湖》。其实,“笑傲江湖”不算英雄,“笑傲生死”才是英雄!

(一)往生不等于死

我问大家:什么时候往生?断气了才往生吗?不对!现在一念之间,就要往生。许多学佛的人以为往生就是死,现在要消除这种误解,往生不等于死。如果不具备往生的资粮,就算死了也不能往生。生死在什么时候了呢?当下就要了。等到断气了再来了生死,叫“结伙食账”,因为你以后再也不吃饭,得把伙食账算清楚。往生就在你的现生、现前、当下的一念间。所以,大家别再说死了以后怎么样,现在就把往生的念头和佛号提起来,因为当下那一念就是往生。

(二)身体患病与修行没有必然联系

有些人在修行过程中摔了一跤,或者患了感冒,甚至有的患了肝癌、胆结石等。他便跑来诉苦:“师父,我念了一辈子佛,修了一辈子行,怎么最后得了肝癌?你说我冤不冤枉啊!”我说:“你一点也不冤枉!你摔一跤,患感冒,得肝癌和念佛没有关系。”他说:“怎么没关系!可能是我有一天念得不诚心,或者是有一天修行不好,阿弥陀佛怪罪我了!”

在修行时摔了一跤,怪阿弥陀佛惩罚了自己;患了感冒,怪念佛没有诚心;咳嗽了一下,就想是不是观世音菩萨不管我了。难道阿弥陀佛就这么不可靠?释迦牟尼佛就那么小心眼儿?在这些人的眼里,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观世音菩萨成了凶神恶煞的坏人。所以,在修行的过程中,不论遇到身体上的问题,还是环境的问题,都不要把它和修行联系起来,不要认为这是佛菩萨在惩罚你。

宋朝有一位慈明禅师,他一辈子讲经说法都在骂人。他五十多岁时,突然嘴歪了。他的徒弟说:“看吧!我说让你不要骂,你偏要骂,骂到现在你的嘴都歪了!”慈明禅师反问:“我的嘴歪了?”徒弟说:“是有点歪呀!”慈明禅师用巴掌一拍,嘴又不歪了。他的徒弟觉得很奇怪,怎么嘴歪了又能让它正过来?一会儿他再看,嘴又歪向了另一边。徒弟说:“怎么又歪了呢?”慈明禅师又一拍,嘴又正了。没过多久,慈明禅师便圆寂了。

慈明禅师的歪嘴都能拍成正嘴,你能说他没有修行吗?他说走就走,难道说他没有修行吗?可是他的嘴为什么会歪呢?那是因为身体是业报身,有自然的反应,和修行没有关系。我劝大家,如果在将来的修行中碰到类似情况,不要认为是阿弥陀佛在惩罚你,更不能对阿弥陀佛失去信心。相反,要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心,更有信心,更加相信阿弥陀佛,更加决定往生。

希望大家能消除误解,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往生不等于死。同时能明白,身体出现问题和修行没有必然联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宗性法师文章列表

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否有联系和区别

问: 请问师父,我们在经典中常常可以读到南无阿弥陀...

佛弟子应如何选择才不会被误导

问: 在科技发达的传媒时代,佛教的杂志五花八门,身为...

契理契机,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

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想给...

证严法师:学佛要体会佛心

大地众生都有其功能本性,一大清早,我们听听大地之音...

不因预设成见而轻信

不因预设成见而轻信:不要因某事与个人预设的观念或理...

佛教对当今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

问: 佛教的存在对当今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 济群法师...

吃素与吃斋的区别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天子王臣在祭祀之前就有斋戒的传...

济群法师:什么年龄段学佛好

问: 哪个年龄段学佛好? 济群法师答: 学习佛法,对...

顺境善待别人,逆境善待自己

人生路上,要学会善待他人,也要懂得善待自己。 善待...

学佛可以解脱众生之苦

帝王中信佛的不少,其中尤其以梁武帝、顺治帝为最,舍...

观音菩萨能令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

《楞严经》卷六载,观世音菩萨闻熏闻修,以金刚三昧无...

念佛人的生活「主心骨」

念佛人很多,却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活得心满意足、欢喜快...

中国老秤上的十六颗星

古代商人的地位很低下,是因为那时候是农业社会,有些...

值得珍藏一辈子的话

人生路漫长而短暂,只有懂得人生活着的意义才可留驻生...

知道生命从哪里来,才有办法改变它

在禅师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公案: 六祖大师有一天去参加...

把心安住在向往美好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在与人交往的过程...

佛给在家人提出的五条基本规范

在佛教里面,释迦牟尼佛给在家人提出五条基本的规范,...

如何理解「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问: 如何理解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五德品格缺失,身体就会产生疾病

五德养性,是指根据仁、义、礼、智、信来养自己的性。...

持戒破除四种「障」

破烦恼障: 戒如金刚,持戒可以破坏烦恼,而不被烦恼...

人的十二种病

阿难问佛,何者是病?佛言: 1、随恶人言是病。2、邪...

【推荐】听经闻法对我们极为重要

我们要经常观察自心,对自己的心作开示。因为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