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学佛从受戒开始

慈舟法师  2017/04/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学佛从受戒开始

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莫说了生死的话;除了求生净土,也莫说了生死的话。但只是持戒也不是容易事,因为不顺习气,所以发不起持戒心。故《梵网经》佛诃责不受戒众生,畜生无异,木头无异。这话怎么讲呢?因畜生不知善恶,故不能受戒。人若不知好丑,不肯受戒,甘心下流,这不是与畜生无异吗?又怎么说木头无异呢?众生还有知觉,木头连知觉也没有,又不知痛痒。愚痴众生在生死苦中,不知痛苦。不知痛,安知痒呢?所以说木头无异。初闻佛法的人,多生恐怖心,说: “嗳呀!佛法好严哪!”这也犯戒,那也犯戒,所以害怕。久熏的人听了,纵然不能受,也不惊不怖。略举旁人的一两样事,作个比喻听听:愚痴众生就像灯似的,照远不照近,见到别人的坏处,就见不到自己的不好。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能照人家,很少照自己。晚学在湖北时,也有受皈戒的。

有个女人,她不敢受五戒。我说戒能持几条受几条,持不了的不受也可以。她听了这话后,受四戒,哪四戒呢?杀盗妄酒四条,不受邪淫。我以为她是不懂,所以就告诉她说:“居士受五戒,只戒邪淫。”她听了这话,还是不受淫戒。一个女人不能戒邪淫,岂不可耻吗?岂不是甘心下流吗?以此一事推度,你我不肯受戒,不肯持戒,就是留着黑暗路走,不愿向光明路上去。自己要想想,留着黑路走,是对不对呢?少薰习就不知受戒的好处,不受的害处。不受只犯性罪,不犯遮罪,受了戒,一犯就犯两重罪,要是这样打算盘,那可就打错了。犯性罪也是要堕三途的,在三恶道中受够苦出来,还是造罪堕地狱。如果是受了戒犯戒,受苦受够了,发愿出来再受不再犯,那就会持戒了。

譬如世间,作贼的捉去了,就受牢狱苦;受够了出来,再偷东西,再坐狱,打总子也没有完的时候。众生不知向善,辗转堕地狱,那些牛头马面鬼,一见就烦恼来了,说我费了许多气力治他的罪,治完了放出去,未久又来了,又要我费力。常言六道轮回,若果六道是平等的,轮回也还好;在三善道中多少年,在三恶道亦多少年,也还好过,可又不是这样。生人天的如爪上土,生恶道如大地土,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所以六道可怕。如果不持戒,在三恶道中时长可怕。

杀盗淫妄这四戒中,杀戒,自不杀人,还可以让人杀我。盗妄都可以自不作,让人作的因缘。杀我盗我骗我者,作随缘消旧业想。唯有淫是不能作随缘消旧业想的,这个业是不能随缘消业的。别的戒自不犯,他犯只是片面的;淫戒,我淫他,他也淫我,双方犯戒,这个因果无有了期。定规要从此一刀两断,绝对不淫才好。

《梵网经》诸家注解很多,有判居士只戒邪淫,有判既是菩萨正淫也要断的,就看我们从缓从急。从缓,先戒邪淫;从急,则全断淫欲。究竟从缓对不对呢?缓是不能了生死的,说是不对,佛又何必说五戒只戒邪淫呢?因为佛是观机施教,看你根机浅就说缓,所以说半字教、分教,都不是究竟的。佛有摄受门、折服门,此是摄受门,用权巧方便,使渐离淫欲。不断淫是世法,就佛法说是应断的。诸位有未入佛门的,先断邪淫;入了门知佛法味,就要断淫,究竟断淫,方断生死根源。戒都有连带关系。能究竟断淫即犯无罪的杀戒,杀无明父,杀贪爱母。犯此杀戒,是杀生因种性,非杀父母之相,不但无罪,还是功德。若一人究竟杀无明贪爱,则一人究竟断生死;人人究竟杀无明贪爱,则大地众生都是佛菩萨。

但只是人都不肯这样究竟杀。无明是根本无明,贪爱是枝末无明。根本无明迷法性,不能知真本有,造业受报,不能达妄本空。故根本无明,又名发业无明;起惑造业,故贪爱又名润生无明。如果下了种,没有贪爱水浇,久了会干,不能生长。无明种子为因,譬如父;贪爱长胎,养胎譬如母。杀了这样父母,究竟得解脱,即所谓“打得念头死,救得法身活。”持戒确是救我们法身慧命的金丹。如果觉得生死有趣味,那就是魔子魔孙。若不甘心堕落,就要好好的持戒。戒本不易持,要像打铁一样,烧烧捶捶,去些渣滓就去些习气。数数入火,数数捶打,岂是一下子打好的吗?譬如诸位来三宝门下,都不吃肉了。

最初不吃是不是还要想吃呢?久了自然不吃。但念头一起即起诃责,如铁打掉一点渣滓。以此推度,只要发心就能。可不要像那女人不敢受,不敢持。一切戒都是慢慢磨练,受不来勉强受,持不来勉强持。若果是不敢受,不敢持,岂不是与畜生无异,木头无异吗?譬如打仗,败了还打。佛法的仗是正念与邪念打,败了又来,要像久不死的团鱼。正念是永远不会死的,败了再打,时久自然邪不胜正。所以说正念像不死的团鱼,不怕持不了,只怕不发心。诸位受了戒,回去对于家庭眷属亲友,也要劝勉。佛菩萨大慈大悲,打总子不会怪我们犯戒的。可是护戒神未断嗔,他是不容犯戒人的。多犯不如少犯,少犯不如不犯。佛虽慈悲我们,只怕我们自己不慈悲自己。佛即是心故,念佛持戒分不开的,是一件事情。好好念佛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李炳南老居士《佛学常识课本》

小序一 佛法是什么?他原是一种觉悟学。吾人处在宇宙...

【推荐】外道相善,乱菩萨法

我们这一生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想要...

什么是佛法

问: 什么是佛法? 慧律法师答: 佛法很深、很广也很...

学佛者应如何防止过失

问: 学佛者应该如何防止过失呢? 慧广法师答: 人非...

诫吾乡初发心学佛者书讲记

这篇文章是印祖为教诫故乡初发心学佛者撰写的,我们选...

应当如何敬法及恭敬法师

当阿难向佛陀请问乐法善男子善女人应当如何敬法及恭敬...

学佛人要如何发起道心

每天讲可能也有人不喜欢听,从下个七开始就隔一天讲一...

千劫业不亡,学佛消罪障

讲到文殊菩萨我给大家举一点因果的例子,也让大家开智...

「怨恨恼怒烦」是疾病来源

清末明初的一个老先生认为,一个人如果你在心性里面若...

无我浅谈

一切法都是依因缘和合而生,缘散而灭,相对的,彼此相...

要看着你的目标,不要看着你的障碍

成佛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为什么成佛要经历这么久呢...

【推荐】心的五种归纳

佛教把我们的心归纳为肉团、缘虑、集起、含藏、真如五...

佛说孝子经

佛问诸沙门:亲之生子,怀之十月,身为重病。临生之日...

不要说别人过失,一切错误都归自己

学佛之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可以辱骂别人,人人...

吃这五种辛菜会毒你法身慧命

【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

印祖开示念佛方法

【知汝不知净土宗旨,当依「一函遍复」所说,生真信,...

贫人烧衣

做生意的人从本求利投一匹资本下去,希望赚一匹钱回来...

放掉妄想,才有办法对治它

为什么有些人他烦恼很重,但是他很快能够突破?为什么...

昌臻法师《净土是易行难信之法》

昌臻这一次回寺以后,早就想给大家谈一谈,可是因为病...

劝人念佛有功德,可免除灾难

吴允升,字常导,安徽歙县人。年轻时,于苏杭一带做买...

把修行同生活打成一片

当我们谈到修行佛法的时候,通常都会听到人们说:我只...

观世音菩萨成道日说「道」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无处不在观世音菩萨 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