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印祖开示念佛方法

净界法师  2015/09/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印祖开示念佛方法

【知汝不知净土宗旨,当依「一函遍复」所说,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法门,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较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浅之得一心,深之则得三昧。】— 复杨炜章书—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念佛,一个摄心的方法怎么栽培?怎么能够执持名号到一心不乱?就是栽培念力。先看第一段。

「知汝不知净土之宗旨,当依『一函遍复』所说,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汝」就是这个居士,这个居士他问印祖。印祖说:你不知道净土修行的方法,你应该依止「一函遍复」。印祖因为后来慢慢出名,很多人写信问他问题,有关净土的问题,他就怎么办呢?就把整个净土的修行法要,写成一篇文章,只要有关问净土的,他就把这篇文章寄给他。一函遍复,以一函来普遍的回答一切的净土问题。这个一函遍复当中,所说的要「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就是信愿持名三种资粮。

「勿用观心法门,当用摄心念法。」这个地方要注意,这个观心法门,在现在的佛教界倒是比较少。但是我们看蕅益大师的时候,明朝、清朝的时候,倒是蛮兴盛的。这怎么回事呢?就是禅宗也念佛,他也念南无阿弥陀佛。他念完了以后,他就去回光返照、去思惟:念佛是谁?就是说:我怎么能够念佛呢?那个能念的那一念心是怎么回事呢?这本来面目是怎么回事呢?他就从念佛了以后,探本求源,去观察能念的那一念明了心,这个就是观心法门。当然他主要是找那个不生不灭的心,从那个地方去契入。这样子的话,因为他念佛当中,没有一种归依弥陀的心,也没有往生的愿力,所以这样子念佛,是不能够成净土,他的目的是要去思惟:念佛是谁。换句话说,他的所观境是能念的那一念心,这个地方不同。我们平常的摄心念法,所观境是佛号,是去观察所念的佛号,一句弥陀念诵听,所以这个地方又不同,我们要抉择出来。

到底什么是摄心念法呢?印祖在第二段就说。「《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 『都摄六根, 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他先引用《楞严经》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讲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势至菩萨那一章里面讲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成就三摩地,这个是一个最殊胜的方法。这个地方的重点,能够得三摩地,就是「都摄六根」跟「净念相继」,一个是专注的力;一个是相续力。印祖解释什么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看什么是「都摄六根」?

「念佛时,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这个「都摄六根」,就是以一句佛号来收摄我们的六根,我们凡夫的六根它就是心光外泄的,眼睛攀缘色尘,耳朵攀缘声尘,乃至于意根攀缘法尘,就是这个十八界,都是有漏的十八界。现在要用一句佛号把六根摄住,怎么摄呢?印祖说有三个次第:第一个,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念从心起,这个佛号从你这一念的信心跟愿力的心、归依弥陀的心,从你的心中生起来,从你这一念明了心当中,把它创造出来;然后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声音从口里面吐出来,最后音从耳入,从耳中听回去。这样子「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

不过这个地方要注意,「清清楚楚」这四个字不要忽略。很多人读印祖《文钞》「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要听得清清楚楚」,「清清楚楚」这四个字就是忽略了,念佛的时候只求快、只求多,随口溜过,这就不对了。这三根呢,心口耳三根摄住了以后,其它的,眼睛就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都摄六根。这个地方就是讲到一句佛号都摄六根。

『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较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你这样子念呢,虽然说不能完全没有妄念,但是跟一般不摄心的人来说,妄想少很多了,心中清净多了,叫「净念」。

「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浅之则得一心,深之则得三昧。」这个是讲功德。如果我们能够「净念相继」呢,慢慢慢慢就可以把这个心收摄起来,「浅之得一心,深之得三昧」。这个一心跟三昧,其实在唯识学来说,一心就是三昧。因为三昧一定是心一境性;心一境性一定是三昧。不过印祖以浅深来说,或者我们是说「一心」,就是就着「事一心不乱」,伏除见思,这个深一点,就是「理一心不乱」,破无明,这个量也可以这样子抉择出来,以事一心跟理一心来抉择。这个是讲到念佛的方法,就是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所谓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我今念佛,必得见佛

现前一念心性,本与佛同体。佛已久悟,而我犹迷。佛虽...

佛教的三种忏悔方法

忏悔,在佛教来说,是有方法的;也唯有讲究方法;依靠...

念佛怎样反观自己

问: 佛法若不外求,念佛怎样反观自己?念佛之心当下...

掌握福慧圆满的方法

不仅是我们要解脱、要成佛,其实每个众生都想解脱,都...

从点状的佛号,提升到片状的佛号

在净土宗,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我们生命当中会出现...

短短的六个字,把修行的方法都告诉我们

二佛神咒里面有勤转念,证菩提这两句话。虽然只是短短...

智者大师《五方便念佛门》

一凝心禅。二制心禅。三体真禅。四方便随缘禅。五息二...

念佛相应的秘诀

一念相应一念佛,体现了净土法门的一个本质特点:以佛...

好脾气,真财富

泰国的传奇人物─白龙王告诫: 人只要脾气好,凡事就会...

临终助念必须谨记三大要点

临终关怀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世间法,陪伴临终人度过生...

诵经时注意的事项

经典即佛陀所宣说教法,经阿难等结集之,初以口传,后...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

一 出家要真参禅,参透未生以前; 一日凡躯脱落,灵光...

素食入门者的健康宝典

营养学专家一直在强调:尽量吃植物性食物,少吃动物性...

「永保初心」的意义

问: 在听您开示的时候有句话叫做永保初心,很受感动...

每一个刹那都是唯一的

有个小孩子,在读小学的时候,他的外祖母过世了。外祖...

莲池大师劝素文七不杀

世间人把杀生吃肉的行为,都看作是理所当然。于是放心...

贪念恶念感召生死轮回苦

佛住在波罗奈国鹿野苑时,一日早晨到城里托钵,看见一...

认识释迦牟尼佛(图)

兜率说法 观缘下生 圣善慧菩萨功行圆满,住兜率天内...

净土法门的起信之障--认知

起信之障,我们先谈这是个难信法。佛在很多经典说,这...

儒释道是一家吗

问: 法师您好,弟子在学习导读《复邓新安居士书》这篇...

五体投地与合掌

佛教徒有一个礼仪,就是五体投地,又称为礼拜、跪拜、...

小孩吃素更有益

很多人认为素食主义只针对大人而言,对小孩并不提倡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