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把佛法的道理熏印在心上

蔡礼旭老师  2016/04/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把佛法的道理熏印在心上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既然知道这个妄想纷飞没什么用了,赶紧安住当下就对了。其实人放不下,念头一直上来就放不下这个念头嘛。为什么放不下?看不破。这个看不破里面有一个道理是什么?不明理。你说他不懂,他又可以给你讲;你说他真懂呢,他又做不到。是吧?这叫什么呢?理还不够透,还不够明白。所以叫知难行易,真知道通达的人,一定做。

打一个比喻,你假如知道你背的这一包是很臭的垃圾了,你一明白它是垃圾,下一秒钟你会怎么样?就放下嘛,这是真明白它是垃圾。有没有人垃圾要丢出去,又拉回来,“再怎么说虽然它是垃圾,它也陪了我三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继续让它臭吧!”那不可能嘛,还是不明白它是真垃圾。

我们不知道这些妄想真会伤害我们的智慧,真会毁了我们稀有难逢的机会。真明白这些道理,赶紧提起正念。而且人真的不安住当下,是他不明白,当下才能成就未来更殊胜的因缘。都妄想了,这些妄想又是一个不好的种子,以后不就愈来愈不好。人总要有理智,要干利益自己、利益别人的事,别干对自己、对别人都没利的事。对自己、对别人都没利的事的念头不要起,言行不要做。

面对任何境界,跟人与人的情况,都要有一个态度:怎么做才能对自己对别人有帮助?这是理智。不要做伤自己、伤别人,不要做对自己、对别人都无益的事情。

那我们明白了,理还是不够透。理怎么透?听经。熏得不够,没那么复杂,“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要熏到这部经的道理放在心上,“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颜回拳拳服膺,得一善,留在心上。人能把这些道理熏到印在心上了,遇到境界,正念就起来了。所以还是要老实听课,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重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为学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定

我最近一直在想一句话,叫「为学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

大事难事看担当,小事琐事看修养

《论语》中对观察一个人的方法有这样的话:视其所以,...

当妄想逼出来时,会产生一个反弹的作用力

分别真妄、返妄归真、修学位次,讲到这个地方,其实首...

念佛时妄想很多该怎么办

问: 弟子在念佛的时候妄想很多怎么办? 明安法师答:...

如何对治烦恼习气的现前

我们在修行中经常会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往往会引发嗔恨...

生死轮回的根源

我们再看第二段,用诸妄想。这是关键点。 我们今天生...

做早晚课有杂念要怎么办

问: 做早晚课的时候总是有杂念,如何克制杂念? 达真...

修行人有什么事情,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我们身为一个修行者,经常会注意自己内心的状态,很快...

【推荐】六个方法可以忏除过去和现在所造的罪业

无始以来我们造了无数的业,逐一受报,什么时候才能成...

蔑视佛国往生,可谓欺天诳人

原文: 若一味说无相话以为高,则资性稍利者,看得两本...

冤亲债主是指哪些

问: 请问冤亲债主都是指已经去世的人吗? 体恒法师答...

外境没有好坏,好坏是心安立出来的

唯心识观是先远离对外境的执取,远离遍计执。我们讲遍...

净界法师:同一句佛号,心态不同功德便不同

净土宗是一种佛力加被的法门,如果按照密宗的说法,它...

佛教七七追荐的由来和规矩

我国最早为亡者做七的记录,始于北魏。《北史外戚传》...

怎样才能算真诚呢

问: 学佛和做人贵在真诚二字,可是怎样才能算真诚呢...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众生界中顺生死底事,如麻似粟,...

仿荤素食的危害

仿荤素食中的添加剂主要成分是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

倓虚大师亲述念佛往生的故事

关于念佛得往生的,出家、在家、男、女、老、幼,临命...

论人的十四种品质

一、论坚韧 持之以恒是所有成就伟大事业者的共同个性...

天人瞋骂夜叉

一则佛典故事教导,瞋怒詈骂只会造成对立、冲突,应该...

临终十念称名,即得往生

四十八愿中十念称名,即得往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顺治皇帝出家的故事

明末有位老僧,在峨嵋山高峰结茅庵隐居。老僧终年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