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

大安法师  2016/06/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竭诚尽敬,便能显发明德。诚明互彰,便可参赞天地、化育万物。有真诚心,自然会找到实现目标的良佳方法。

《观经》开示,九品往生者要发三心,即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三心圆发即得往生。三心即是佛性实相的表达,即纯净的信心。这一念信心契入阿弥陀佛慈悲愿海,就能成办往生大事。哪怕是五逆十恶的罪恶众生,亦能蒙佛救拔,生到净土。

众生的业力再大,然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相比亦属微不足道。真妄相较,从清净平等心生起的佛之愿力最大。所以净土宗的修学不宜仅拘囿于语言文字、名相概念之中,应从信心与诚敬中讨究,在净土宗不可思议之本位来领纳,心灵默应,超情离见。

一般学者做人文社科研究大多属宝塔式,即从查阅相关资料下手,从中形成观点,然后再加以论证;或直接从思想实验入手,建立某种解释模型,然后再寻求实验室中的数据证明。

然净土宗作为一个不可思议的理事双备的佛教法门,如果沿用宝塔式的研究路向,诉诸量化的实证,或难契入。净土宗应在树立信心与诚敬的前提下,建构树干式的修学模式。

开始时,不宜涉猎太广,应一门深入,在净土宗经论圣言量与祖师们的撰述上痛下功夫,就好像树根扎到地里,扎得愈深,愈能得到深层地下水的滋润,然后破土长出树干。树干再向上生长,并向四周延伸,就会越来越枝繁叶茂、花鲜果硕。树干能够不断地生长,也就能够变得越来越粗壮,越来越高大,不像宝塔式最终停滞于顶点,无能超越。

净土宗修学走树干式路向,将会越走越宽广,这属于精中求博。当然,起始要难些,但先难而后获,终究必可获得净土宗比较真实的内蕴。

树干式修学要求我们首先得对净土宗五经一论的基本原典十分熟稔。如何熟稔呢?必须用读诵、书写、礼拜的方式,做钝功夫。

在恭敬读诵书写时,无须琢磨文义。或恭敬地抄写,或一字一拜,这样用上若干年的钝功夫,或能体会些许如来真实义。得意忘言,得鱼忘筌。切忌师心自用,自立章程。

须知,吾辈凡夫通体在迷惑颠倒中,不可轻信自己的观点与标新立异的论断,那些观点与论断大多自失误他,诚可悲叹。唯有建立净土宗经典圣言量与祖师原则立场这两大参照系,方能握持辨别是非邪正的准绳。否则,鲜有不被邪知邪见或相似佛法所迷惑者。

净土宗真谛的把握不可诉诸逻辑思维。众生的分别执著正是遮盖佛性的两大障碍,我们要加以化解。如何化解呢?就是用至诚心、无分别心去读诵、书写、礼拜、持名念佛,虔祈三宝慈佑加持。只有以古为师,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方能演说与撰述一些比较如法的语言文字。

是故,心性现量领悟与述而不作乃是净土宗修学中的两大法宝。能如理如法地重述佛言祖语,智慧即在其中,自利利他的功德亦在其中。伏冀诸同仁共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人如何才能坦然面对死亡

问: 人要想往生,首先得要不怕死,请开示如何才能坦然...

饬终津梁(临终助念须知)

饬终津梁提要 临命终时,四大分张,众苦毕集。若非三昧...

印光大师论念佛圆通章的闻思修

印光大师非常重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赞...

这样的罪恶凡夫,还在弥陀救度范围中吗

问: 末法时期众生的根基很低劣,尤其是我们这些上班...

真能念佛,自得世间福报

【印光大师云: 须知真能念佛, 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

净土宗怎样才能做到随念往生

随念往生这是我们净土宗最期待的,就是说,我们今生造...

凡夫众生都有这五大难处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万德洪名威神不可测量

有些接触净土法门的人听说有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

真正能往生的人为何寥寥无几

问: 现在全国有很多居士在念佛求往生,为什么真正能...

事业的成功与否跟因果有关联性吗

问: 我是一名本科应届毕业生,最近一年来,看到身边很...

真如自性如如不动,为何强调断恶修善

问: 末学有一个问题,请慈悲开示。真如自性,如如不...

劝人往生西方也等于成就自己

劝进行者,念佛消灾。一个净业行人,当自己走向信愿持...

梦参老和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上卷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是经的题目。这个经字不多...

不仅要会做,也要会说

若懂得说好话,人际沟通可以更圆通。当我们面对意见相...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

电器需要电才能运行,人体需要精气方能存活。 电器电量...

把人生的顺逆因缘,当做成就自己的一种方便

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 这...

修行,从心开始

有一天,佛印禅师和苏东坡在禅堂打坐。苏东坡忽然问禅...

对佛菩萨要有信心

要弘法,说来不简单,也很简单。你想要弘扬观音菩萨,...

佛教不同于天神地祗

社会人士对佛教误解最深的,莫过于迷信二字。大多数受...

天趣之因与果报

一、天趣之因 天趣之因就是:这个世间人不求常住的真心...

看尽人间兴废,不曾富贵不曾穷

中国有句俗话叫知足常乐;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广...

想到这末世还有阿罗汉,我才不会孤独

前些天,我领着一个小朋友参访一座古寺,古寺历史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