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财富的来源是布施

明贤法师  2016/06/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财富的来源是布施

彼诸众生皆求乐,若无资具乐非有,知受用具从施出,故佛先说布施论。——《入中论》

轮回中的众生,都是为了寻求自己所欲的安乐,都想要财物、美食等可以享受的物质。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就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求。应当知道这“资具”都由布施的福德而出生,故佛陀以大悲心的缘故,为众生首先宣说了布施的理论。

不久前我遭遇过一场争论。

有人说:“佛就是自己的心啊!不需要去布施和供养,只要在心里修就可以了。让心里没有贪心、嗔心,这已经是供佛、拜佛,这就是最圆满了。”

说这话人的水平高下,我们暂且不论,但至少从下劣布施真实状况来看,对于三宝任何形式的供养和对于他人任何形式的施予,即使心里不够纯粹,也应给予赞叹,不能因为我们的心需要圆满布施,就否定了行为上不是很圆满的布施。这是月称论师所强调的。

这个观点维护了一样根本的东西:佛教的宗教性。

虽然有人是为了求发财才往功德箱里扔了两块钱,虽然有人供养出家人金钱却很不尊重他们;虽然有人向乞丐施舍时态度贡高我慢,但是,他们的施舍毕竟是施舍,尤其对于佛法僧三宝的供养是别有非凡功德的。连“一称南无佛”都“皆已成佛道”,更何况还有着供养三宝的行为呢?

释迦牟尼佛为说明这个道理,曾打过一个比方:“我前生有一世不信佛。有一回,我从原始森林路过,一只老虎一个月没吃饭,很饿,冲过来要行凶。我就跑,跑不动的时候念了一句‘南无佛’。就以此因,我现在可以成佛。当时只有恐惧,没有学佛的念头,只是想求‘救命’而已。”

这句“救命”其实是很有深义的,肯定是命有危险才来求救的。求救命,有人是皈依之后求,有人是皈依之前求,因为命必定是要有地方去依止,杀人夺命就是让命没有地方去依止,所以这个求特别有用,况且念的还是佛。

选自《三宝论·法宝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给予不是放弃和牺牲

什么是给予?对佛学深有造诣的西方分析心理学大家弗洛...

真正会用钱也是个大学问

说到赚钱,谁不会赚钱?人人都想赚钱也会赚钱,但有几...

荣华富贵不是争来的,是积德来的

中国古代传说每年过小年的这一天,灶神要上天,而除夕...

修布施就要这样子来修

佛教不但在理论上博大精深,而且具体表现在实践上,是...

为什么很努力却挣钱不多

佛法中讲:财布施得福报,有福报才有财富。我们要明白...

社会困乱之时,正是布施的好时机

印祖第三天开示,重要内容讲得差不多时,就谈了一下当...

学会付出,便会拥有幸福

一个馒头店的老板,每天蒸120个馒头,100个用来出售,...

随缘度化、无我、法布施

信佛,种福田了生死,这叫自了。三宝弟子,信佛,不仅...

般般不如意,正好降伏其心

会得了,一切处都是道,会不了的,就被时光境界转,这...

泥泞路上的脚印

人生就如同一幕话剧,有开场白、情景、高潮、低谷和尾...

为什么学佛后会遇到不如意的事

最近有一些同修来信,发贴,诉说在念诵《地藏菩萨本愿...

众生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心

众生以各自的业力而显现不同的生命形态,佛经上说,有...

人身难得,存在着尊贵与痛苦

在我们这个肉体,现在当前的肉体是随缘的,大家知道它...

忆佛是把家人、工作都当作是佛

大势至菩萨说:十方诸佛怜念我们众生,就像母亲在想念...

请不要预支烦恼

飞机正在白云之上翱翔。机舱内,空姐微笑着给乘客送食...

【推荐】瞋恚的习气最为害人

富贵人更容易瞋恚,稍不称心,就要发火,轻则口出恶言...

在《六祖坛经》中参悟人生三重境界

说到《六祖坛经》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

我只看我有的,不看我没有的

有一位牧师的女儿,她天生就是一位脑性痲痹患者,全身...

耕种

有一次,佛陀在拘萨罗国弘化,遇到一位以耕田为生的婆...

想想浩淼宇宙还有什么好嫉妒

问:请教师父,嫉妒因何而生? 学诚法师答:嫉妒是嗔...

无穷的欲望,导致无限的危机

北极的因纽特人利用独特的气候条件,发明了一种独特的...

改变习惯,就有能力改变命运

习惯从哪里来?无非就是某件事我们做多了,想多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