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超脱四食,断生死流

2016/07/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超脱四食,断生死流

昔日,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为比丘们开示:世间一切众生以四种食长养生命,是哪四种食呢?第一种是“抟食”,或大、或小;第二种是“更乐食”;第三种是“念食”;最后一种是“识食”。

“什么是抟食呢?抟食,就是现在人们为了滋养色身所摄取、一切可以入口的食物。什么是更乐食呢?更乐食,就是当眼、耳、鼻、舌、身与外在尘境色、声、香、味、触相对时,所产生的喜乐觉受。譬如:柔软的衣裳、庄严的伞盖、芳香的花朵、燃薰和香油等,凡是让身体长养喜乐的觉受,都是更乐食的范畴。

什么是念食呢?念食,是第六意识的作用,心中所想念、所思惟者,在历缘对境的时候,或是藉由口中说出、或是经由身体接触,包括所有能长养、支持诸根之法,就是念食。

什么是识食呢?识食,是以第八阿赖耶识为体,薰习积集业识种子。从色界初禅梵天到无色界的有想天、无想天,都是以识为食,这就是识食。

比丘!一切有情众生依靠这四种食,生生世世流转生死。因此,诸位比丘!应当以舍离此四种食为修行方向,精进学习,方能出离生死。”

当时,在座比丘们听闻世尊的教诲,个个欢喜信受,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一`苦乐品第二十九(四)》

省思:

欲界众生,容易迷惑于对饮食、睡眠、爱欲的追求,因此流转生死,轮回不已。依于五根贪着五尘境界,辗转增长其他种种的贪欲,继而造种种造杀盗淫妄之业,遂令恶业果报绵延不绝。所以要离苦,当从少欲开始!

进一步思惟,一切生活所需,皆是藉假修真之因缘,懂得少欲知足、心不贪着,不再被种种欲望缠缚,有了定力、能作主,人生步步都是光明;如是精进,终得离三界大苦,得涅槃之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倓虚法师智斗阎王死而复生

一、到阴间去了 在当时,闹时令症的人最怕闹肚子,只要...

深心誓出爱欲海,念佛顿断生死流

人身难得而易失,三途时长而苦重 深心誓出爱欲海,念佛...

【推荐】三界这一关跳出去,后面那一段就很好走了

为什么说要往生净土呢? 前面我们只讲到念佛能够破除障...

不求现世长寿康宁,唯求临终往生净土

仲春来山,瞬息半载。纵寿百年,弹指即过。一息尚存,...

达真堪布:在家务中修福报,用清净心断轮回

我们是大乘修行者,尤其我们是修大乘密法的,方便法门...

积功累德,后代一定会有好的果报

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的肉身渺小得就像一粒微尘,我们在...

你得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 生老病死苦,这四...

三界无安,以苦为乐

【原文】 厕虫之在厕也,自犬羊视之不胜其苦,而厕虫不...

若能成就此七法,魔王便无法乘虚侵扰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之时,一日,对比丘众开...

到市场买菜去

有两个禅寺,同在一个城中,相距不远。每天清晨,两个...

送水喻

从前有一个村落,距离国王居住的城里有五由旬远(一由...

原谅别人才能解除内心压抑

有的人即使不学佛法,也同样坚持做人的基本原则,这就...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游波沙山,过去诸佛常降...

佛陀的姨母出家记

当佛陀回到迦维罗卫国时,大爱道瞿昙弥(即佛陀姨母,...

北宋高僧四明知礼法师

各位吉祥,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介绍的)的祖师爷要穿...

歧路指归

歧路指归重排流通引言 时当末法,去圣时遥,人心陷溺...

林则徐给我们的十个提醒

我们刚刚提到了处事应该有哪些原则,就是要以道义为原...

世上几人能悟透

1、燕山窝,向阳坡,野老筑巢在百合。无车简出少生事...

什么是无始劫生死的根本

生死轮回是有根本的,佛教讲:每一件事情会在我们生命...

戒贪得自在

佛陀时代,有位婆罗门国王名叫多味写,平日信奉九十六...

暂生缘之八无暇

藏传佛教宁玛巴的祖师龙钦巴(无垢光)尊者,曾在《如...

泰国「四面佛」其实不是「佛」

四面佛并非佛教的佛 泰国是个佛教国家,从古至今泰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