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禅宗的观心方法

南怀瑾老师  2016/07/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禅宗的观心方法

真正的禅宗很简单,五代以前的祖师,就是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作为观心的方法,人人做得到。初步先晓得人有思想、有念头,比如别人讲话,我们听到话,这是一个观念,一个念头,这个念头随着别人的话讲过了,我们听的作用也过去了。

我们静坐时观心,这人“心”,不是明心见性的心,这个心代表思想,以及烦恼的念头,这人念头一来。比如:阿福下午要来看我,三点钟来,我准备请他上咖啡馆。这样正是三四个念头过去了。算了,请他喝杯茶就可以了,或是吃一碗担担面。不来最好了,太麻烦了,我又没钱……念头一个个跳来跳去,这个心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要看清楚,当前面一个念头跑掉,而后面一个念头还没来时,中间有段空空洞洞的,保持中间这个空,就叫观心法门。

修习禅那如何修呢?佛在这里告诉我们,“先取数门”,这里所讲的数不是天台宗的数息法,而是观心法门。观什么心呢?观后天妄想心,在静中反观自己的起心动念,每一个思想,每一个念头,一个一个都很清楚,心中了知“生住灭念”。我不晓得诸位的经验如何?真正的修行没有不观心的,对自己的思想念头来去要清清楚楚才是修行。有很多人记忆力不好,修观心法门,记忆力一定会好起来,越放松,影像越容易留;越空越容易装下东西。

修行人要做到心念随时空,禅宗祖师教我们修行要“无心于事,无事于心。”心中不求什么事。常常有人告诉我明天要怎么样怎么样,我烦起来,就告诉他:你好多余,明天有没有我还不知道呢!管他明天干嘛?这就是无心于事。还要无事于心,所有的事不装到心里头,过了就算,发脾气,要发就发,我发起脾气比谁都大,一边发脾气一边心里还在笑。有同学问我某人这件事怎么处理,我说骂都骂了,还要怎么处理?骂他就是处理了嘛!你还要他怎么样?错了已经错了,你打死他也错了,错了还挽得回呀?

“分剂头数”,对于每一个念头还须懂得分辨善恶,剂就是排列归类,对于自己心中的每一个思想都念念清楚,在“瑜伽师地论”里称为周遍寻思、周遍伺察,这就是修心、修行。许多人学佛修行对于自己讲的话都搞不清楚,都没有好好的观心,都不晓得观照自己的内心。念念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才是正修行之路。你们想求智慧,求福德,要如此修法。为什么呢?把心观察清楚,这就是智慧;假如对自己的心念不清楚,那是细昏沈,因为落在细昏沈中,所以智慧发不起来。怎么说这也是修福德呢?对于自己心念的是非善恶都清清楚楚,把恶念拿掉,善念增加,功德自然增长。所以,观心法门有如此重要,尤其号称学禅的朋友们,特别注意这个法门,连这个最基本的都做不到,还谈什么禅?不要自欺欺人。

一般人学佛修道都在希求一个东西,都向心的外面去找,因此,犯了一个最大毛病——不敢承认“此心就是佛”,这是众生的大病所在。人总是把佛、菩萨的境界幻想成非常高不可及,深不可测,所谓“高推圣境”。人都受幻想或回忆的宰制,就是不愿面对眼前的现实。如果能够很平实地认清平等的心就是佛,那又何必汲汲外求呢?

若能认清这个道理,那么便能“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在任何时间,不起虚妄的幻想,此心就是那么平静就好了。假如真能做到了,这就是菩萨道,不须再念什么咒,或是观想、拜佛。这时就如苍雪大师所说的:“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什么是佛呢?心即是佛。什么是道?平常心即是道。如何平常呢?平常就是不加任何的方法。“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非常平实,这是真正的观心法门,正修行之路,这也就是禅,如来禅所标榜的法门。

随时保持平常心,不去幻想,坦然而住,这就是观心法门,这就是正修心之路。

我们很多学静坐,及观心法门的同学要注意了,“若心有住,即为非住”。你们做观心的功夫,做静坐的功夫,心境上有一个清净在,你心住在清净,已经不清净了;至少那个清净是非常狭小的。还有些人觉得空了,他那个空啊,不过是水桶那么大,也许比水桶还小一点,都是你意识上一个境界,不是真正的空。这就是心住相;著相,著在一个空的现相上,有所住。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错误的,错误的空观,错误的住心法门。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一,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水桶那么大的空,或者清净就是道,那不是你骗了道,就是道骗了你,也许你骗了释迦牟尼佛。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南怀瑾老师文章列表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今天恰好是观音菩萨圣诞,我们举行皈依仪式,还有学佛...

济群法师:人心与人生

各位学佛的时间和程度都有一定差距。有些人已学佛多年...

长寿老人的心理特征

有人统计分析了古今中外200名70~135岁老人的资料,其...

流水下山非有意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

明心见性的境界是怎么样的

问: 见性与见本体有什么区别?明心见性的境界是怎么...

增长智慧的八种方法

今晚我们讲如何开发自己本有的智慧,如何能够增长智慧...

原谅别人才能解除内心压抑

有的人即使不学佛法,也同样坚持做人的基本原则,这就...

净土宗发菩提心十种方法

菩提心的别相有十个。 一念佛重恩故;二念父母恩故;三...

历代戒杀放生诗

唐 佛印禅师 贪他一脔脔还他,古今留言终不伪。 戒杀念...

修行要抓住这三个要点

第一点,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 以佛祖的言教作为...

顺境时要收心,逆境时要放心

我们的心总是随着外在的境界转变,或者喜欢什么,或者...

如何建立楞严咒坛场

立坛方法 这一科是说明:假设我们是生长在末法时代,末...

放下对死亡的担忧

面对现实,任何生命都怕死!但不死又不行,谁又不死呢...

佛像开光的表法意义

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

修行还是以念佛为稳当

大家只要看看《楞严经》中讲的修禅定,色受想行识五阴...

临命终是业力激发的时候

从今生的角度来看,我们今生造了很多的业,那么到底什...

佛开示布施应有的三因缘

布施应有的三因缘(物净、心净、福田净) 布施,梵语音...

海涛法师《净土经典嘉言录》

一 1.阿弥陀佛,即法界藏身;极乐世界,即莲华藏海。...

警察讲述他所经历的因果灵异案件

我要说的是,我们警察大部分是很信因果报应和科学所不...

佛弟子们都会问的27个问题

1、问:家人不支持,反对我学佛怎么办? 师答:那是你...

布施的重点在于改造思想

所有经典的学习,是改造思考模式。我们尽量养成布施的...

传喜法师:依教奉行是传递佛法最好的方法

请问修行是容易还是困难,是难还是易?难啊,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