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明心见性的境界是怎么样的

慧律法师  2012/07/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见性与见本体有什么区别?明心见性的境界是怎么样的?

慧律法师答:见性就是见到不生不灭的本体,见性就是见本体,见本体就是见性,只是名相不同,境界都一样的。见性就是我们的本心。站在体、相、用的角度来讲,众生如果不见性,他就见不到真实的体,也没有用真心在修行,而是用意识心在修行,就是妄体,妄其实没有体,那是妄相,执着于虚妄的假相,也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我们这颗心来自于无明,那么,我们就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山河大地相、鸟兽虫鱼相、宇宙万有万相,统统是执着,叫做来自一颗无明的心。

从作用方面来说,就是妄用,就是能所不断,追求五欲六尘,追求男女的感情,而不是追求智慧,看看哪里有什么好吃的?哪里有什么好玩的?无明所发出来的,就跟五欲六尘的魔的心相应,执着于五欲六尘就会越走越偏,不能了生死的。如果是明心见性,明本心见本性,本心是什么呢?本心就是佛心,本性是什么呢?本性就是我们的本体,就是不生不灭的本体。如果用明心见性的这颗心来修行,下手处统统是毕竟空,毕竟空就能够了悟无念、无相、无住。

第一,无念:大彻大悟的人没有妄念,没有执着的念头,没有分别的念头,没有愚痴的念头,没有无明的念头,内心充满着智慧。第二,无相: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了悟诸法都是妄相,所以,他们心中无相,不着于相。简单讲,离一切相则万法皆如,我们之所以万法不如,是因为心没有办法保持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拼了老命也要执着于某一种相,而相在脑子里面就是一种妄想,叫做影像。就像看电影一样,看了很激动,有的哭、有的笑、有的赞叹、有的悲戚,可是,电影演完了,只是一块萤幕而已。我们就是因为没有见到这块无相的萤幕,所以,在萤幕上投射的影像,误认为是真的,我们现在就是过这种日子。

这些假相投射到我们的清净本性,我们对这个假相拼了老命起执着、起贪心,或者事情不顺遂就起嗔恨心,其实是同一颗心,同一个清净心。我们的清净心如果没有开采出来,那用的统统是妄心,就没办法达到无相,二六时中统统有相。第三,无住:《金刚经》里面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应当对一切相不执着,对一切法也不执着,就是我们今天所修的这个法,也没有东西可以执着,只是方便利用这句佛号来打破无明,来开智慧;利用诵经、持咒来打破无明,来开智慧。所以,任何的法门都必须回归到本心和本性,这个叫做根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思是说应当对一切相无所执着,而生清净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了解当体即空。希望大家回去以后,好好的看师父的光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慧律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怀的是畸形胎儿,要不要生下来呢

问: 如已经怀了一个孩子,有百分之五十可能是残障的...

如何放下失恋的痛苦

1、网友:我全心全意对一女生好,前几天对她说出我的心...

这样共修是否不符合净念相继

问: 共修念佛分男众念,四音后停下来后接下来女众念...

禅修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效率

当我们学习一样东西时,如果心力不能专一,注意力不能...

为何修行人要过午不食

问: 修行的人过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那是为什么? 成...

达真堪布:为什么容易被附身

问: 我姐姐晚上不敢到人少偏远黑暗的地方,到了那些...

传喜法师:放生也是在唤醒我们的佛性

我们今天放生就是我们生命的庄严,放生的这个功课啊,...

修行中遇到障碍该如何克服

问: 在修行当中遇到障碍,如何克服? 大安法师答:...

慧律禅师禅语精选

1、 触目所及,与万物为敌,是谓之凡夫。   2、 当...

慧律法师:佛教是彻底觉悟的人生观

简单来说:佛教就是彻底觉悟的人生观,是彻底觉悟,而...

天趣之因与果报

一、天趣之因 天趣之因就是:这个世间人不求常住的真心...

慧律法师《改变自己》

佛陀说:“我们要改变自己,有能力才去改变别人。”儒...

以自我为中心,很难跟弥陀感应道交

禅观是把心带回家;那么净土的人,是从家里面再重新出...

大安法师:如何克服贡高我慢之心

贪、嗔、痴、慢、疑是众生的根本烦恼。慢,就是贡高我...

祸兮,福之所倚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上天在赐给你福之前,往往先...

让内心健康的七戒

一、戒疑 疑心病者,总以为别人在暗算自己,一言一行...

九华山无暇和尚的故事

在九华山一千六百多米海拔的山顶上,有一座六百多年历...

沉迷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新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不开手机,并沉迷其...

静波法师:蒙山法会开示

一,蒙山法会的缘起 感恩佛陀,大家辛苦。今天是我们...

佛教界在弘法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呢

如果说佛法的学修、传承依赖于健全的教育制度,其弘扬...

念佛法门的殊胜

念佛法门是非常的殊胜,因为我们这些众生对参禅、学密...

佛教劝我们不杀生的四个意义

佛教劝我们不要杀生,其意义有四种: 一、杀生害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