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学佛信佛需具备哪几种心

雍瑞法师  2016/10/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学佛信佛需具备哪几种心

修行者的发心可谓千差万别,每一个人的学佛目的不同,自然发心也就不同。就“希求出离三界,了生脱死,成就佛道”而言,要发“增上生心,出离心,大悲心,菩提心。”同时,还要有“般若慧”。

1、增上生心:希求来生的果报比今生殊胜,希求来生生人中,具有大福报;或者希求能升天。站在解脱的角度上,这是人天小果,有漏之福,修行人不能只停留在这个高度,要进一步发“出离心”求出三界。

2、出离心:就是厌离三有希求涅槃的心。《法华经·譬喻品》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佛说八大人觉经》云:“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所以,修行人要时时提醒自己,三界无安,片刻不可留,希求出离三界,永出轮回。

3、大悲心:《大日经》云:“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大悲心即是悲悯一切众生之心,是菩提心的基础。正如印顺导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中说:“菩提心是从大悲心生起的,大悲心是对于人世间一切苦痛的同情,想施以救济,使世间得到部分的与究竟圆满的解脱自在。有情——人是互相依待而存在的,如他人不能脱离苦痛,即等于自己的缺陷,所以大乘要以利他的大悲行,完成自我的净化。”

4、菩提心:就是总观三界一切有情,沉溺生死苦海,无有出期,为欲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希求证得无上菩提之心,也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印顺导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云:“菩提心即以长期修集福德智能,乃至成最后圆满的遍正觉,为修学佛法的崇高目标,坚定信愿以求其实现。”

5、般若慧:即是了达诸法实相之智慧。《大智度论》说:“般若能生诸佛,摄持菩萨,佛法即是般若。”正所谓般若是三世诸佛之母,能生一切菩萨。《金刚经》云:“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心经》亦云:“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千经万论,处处赞叹般若,可见般若是成佛之必需,没有般若慧便不能成佛道。

我们所说的“发心”,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要切实的落实在现实生活中。《弟子规》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儒家尚且有此学修并重的说法。我等佛子岂可落于其后?禅宗亦云“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要纸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我们要将学习到的理论紧密结合生活,把学到的佛法认真落实在生活中,时时提起正念,如理作意。真为生死之大事,真为佛法之弘传,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否则便是憨山大师所说“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业报都有哪些

业报可分为正报和依报。正报由别业所感召,是众生的五...

修行最怕错用心

【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

【推荐】释迦牟尼佛临涅盘时的几句叮咛

『第一、你问我涅盘以后,依谁为师;应依 波罗提木叉...

出家师父的法名为何要尊称上下

僧人自称法号有:释某某、草字某某、衲子某某、沙门某...

【推荐】苦从哪里来?

有一次,佛陀在恒河中游北岸的末罗国游化,来到一个叫...

佛像为何还要开光

问: 佛像为何还要开光? 正如法师答: 改革开放后,...

发心的意义与类别

发心,又作初发意。、新发意、新发心、初心、发意。发...

佛教徒如何对待所谓的「瑞相」

佛在经典中告诉我们:自誓受戒的时候,一个先决条件就...

娑婆世界的安乐夹杂着毒药

娑婆安乐的果报,在经典上讲一个譬喻:譬如美食,夹杂...

佛教有「夫妻相克」的说法吗

古代民间女子若是婚姻不好,尤其是夫死再嫁、寡居等,...

81亿美元留不住儿子出家的心

马来西亚第二大富豪安南达克里斯南拥有81亿美元身家,...

论应不应该贪女人美色

壬一、(不应贪爱女人美色之理): 问曰:对一般姿色平...

「香光庄严」是有何含义

问: 请法师开示下面一段话的含义:如染香人,身有香气...

戒律是实现成功的方便之路

谈起佛教,不少人可能想到清规戒律、戒律森严。对于不...

受戒时应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我们在受戒过程中,应该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菩萨...

星云大师《成人之美》

《了凡四训》中提到:人在日常生活里,要随缘尽力实践...

我们如何转苦为乐

生活在世上的每一个人天性都是渴望快乐的,谁都不希望...

星云大师《为世界和平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虔诚地跪在您座前,请您垂听我向...

爱护生命就是爱护我们的心

生活各方面对于我们修行的往生大业,都有着不可思议的...

如何才能彻底忏悔罪业,免除心中的怖畏

问: 如何才能彻底忏悔罪业,免除心中的怖畏? 索达吉...

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这样发愿

在这世缘当中、在生老病死苦当中,特别在病的当中,那...

德行能唤醒惭愧之心

当一个人出社会以后,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朋友,所谓出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