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佛教徒如何对待所谓的「瑞相」

然教法师  2019/10/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教徒如何对待所谓的「瑞相」

佛在经典中告诉我们:自誓受戒的时候,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见到瑞相。如《梵网经》中说:“若佛子,佛灭度后,欲以好心受菩萨戒时,于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当以七日佛前忏悔,得见好相,便得戒。”并且佛在经典中还告诉我们:要忏悔业障得清净,应该得见好相,也就是见到瑞相。

比如在《佛说决定毗尼经》中载有:“菩萨如是观此三十五佛,如在目前;思惟如来所有功德,应作如是清净忏悔。菩萨若能净此罪已,尔时诸佛为其现身。”从这段经文来看,礼佛忏悔也必须见到瑞相,才能证明本身的罪业已经灭除;尤其是重罪,更非如此不可了。

从经典记载不难看出佛陀讲经说法,常常有瑞相现世,这也是一种说法的形式。比如《涅槃经》卷二:“如来今现如此瑞相,不久必当入于涅槃。”

所谓瑞相,就是象征吉瑞之兆的相貌。佛门不主张以神通哗众取宠,但瑞相往往是佛教徒非常重视的。好像追求灵异的事情是所有信仰人的通病,因为平凡的人都敬畏不平凡的事,奇迹最能征服俗人。最近稍微留意了一下,发现网上很多关于瑞相的照片,也有很多人热议这些瑞相。瑞相固然可以增加我们的信仰、信心,但学佛之人千万不可以执著于瑞相,否则必遭魔道。

印光大师:“只求心归于一,不必定求瑞相。以心若归一,自与心浮散时不同。若不以心归一为事,常想见瑞相,或起魔事,不可不知。至诚恳切,决不至起魔事。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念佛最妙之法”。

况且《金刚经》教导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何必执著外相,而忘了观照自己的心?

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一生住山,在庐山建立白莲社。他曾经三次见到极乐世界,从未跟任何人提起,到他往生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又现前了,他才告诉别人说:“现在我要走了,佛来接引我了,这个境界过去曾经见过三次”。临终往生时才告诉人,这才是真的瑞相,因为见到瑞相不能随便讲。

如果真有这些瑞相,还有一种情况可以说:就是只有在求师父印证的时候才能提出来,而且不是在公开场所提出,是单独见师父,没有第三者在场时,请师父为你做印证,绝不向外宣扬,明理之人都是这种做法。

佛菩萨绝对不会现身搅扰大众的清净心。所以检验瑞相的标准,就是看你当时是否保持了你的身心清净。如果欢喜雀跃,喜形于色,甚至唯恐别人不知道你见到“瑞相”,这可以说都不是好相。因为菩萨慈悲,绝对不会在没有定力的人面前示现,他会无微不至地呵护我们的清净心。

最为不可理解的就是,每到佛菩萨圣诞法会的时候,就有很多居士手拿矿泉水瓶子对准太阳照,据说是通过这样可以见到菩萨的身影。试想见到又能怎么样?业障还不是要自己消吗?福报智慧还不是要自己修吗?更何况瑞相绝对不是依靠这样就能见到的,简直成了儿戏。

就算是见到魔障,也要下过功夫的人才可能有的事情,更何况见到佛菩萨示现?没有下一番苦功夫是绝对见不到瑞相的。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中讲到见瑞相的方法说:“若有众生,欲得除灭四重禁罪;欲得忏悔五逆十恶;欲得除灭无根谤法极重之罪,当勤诵上药王药上二菩萨咒。亦当敬礼上十方佛,复当敬礼过去七佛,复当敬礼五十三佛,亦当敬礼贤劫千佛;复当敬礼三十五佛,然后遍礼十方无量一切诸佛。昼夜六时,心想明利,犹如流水,行忏悔法……以本善根力庄严故,一念中得见东方无数诸佛。是时东方一切诸佛,即皆同入普现色身三昧;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皆悉同入普现色身三昧。实时十方一切诸佛,皆悉现身往行者前,为说甚深六波罗密。是时行者见诸佛已,心生欢喜,于诸佛前,即得甚深观佛三昧海。”

经中说要见瑞相要诵咒、遍礼一切佛、不间断地做忏悔才可以见到,哪里会像我们日常做的那么简单。

《大悲心陀罗尼经》中也有记载:“若侵损食用常住饮食财物,要对十方师忏谢,然始除灭。今诵大悲陀罗尼时,十方师即来为作证明,一切罪障悉皆消灭。”

由此可见,大悲咒虽然不可思议,但持诵它用来灭罪,有些还是要有所证明,才能确知已灭。《准提咒》要见瑞相也是一样的。《大准提陀罗尼经》中记载:“若有诵此咒满十万遍,梦中得见诸佛、菩萨、声闻、缘觉,自见口中吐出黑物;若有重罪,诵满二十万遍,梦中亦见诸佛、菩萨,亦复自见吐出黑物;若有五逆罪,不得如是善梦之者,宜应更诵七十万遍。是时还得如前之相,乃至梦见吐出白色如酪饭等,当知此人即是罪灭、清净之相”。

见到瑞相是一件不可思议,甚难稀有之事。能够见到瑞相是人的大福报,是值得赞叹和随喜的一件事情。如果我们轻易地用一点手段就可以见到的话,哪里还有难得可贵之处。

从经典来看,见到瑞相是要真诚地下一番功夫的,还是希望我们不要投机取巧,功夫是修来的,不是偶然碰到的,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安住本心,以平常心对待所谓的“瑞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出世」与「一切皆空」的含义

出世 佛法说有世间,出世间,可是很多人误会了,以为...

学佛者必须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今天作一个简单的开示,在这个开示里并没有你们以前没...

儒释道是一家吗

问: 法师您好,弟子在学习导读《复邓新安居士书》这篇...

宣化上人:恭敬经书

我们研究佛法的人,对于安放经书的常识应该知道。譬如...

教你如何甄别真假出家人

导读:依据《宗教事务条例》,凡正式出家的僧尼都应持...

怎样做一个正信的佛教徒

作为居士来说,五戒是最基本的戒律。此外还有八戒,是...

真正的善知识法师,须具备十种德相

法师,又称说法师,不是出家人都能称为法师。真正善知...

星云法师《佛教对神通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是佛学讲座的第二天,...

在欲望面前,人的智商会降低

财跟色这两种欲望当中,哪一种欲望最厉害?大家深有体...

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浮生若梦,幻质非坚;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我...

哪个法门消业障效果最好呀

问: 慈云灌顶法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告诉我们...

贪瞋痴是一切恶果的罪魁祸首

佛教认为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贪瞋痴是人...

修习生活禅的基本方法

安住当下,守一不移,一念不生,灵光独耀。这一十六字...

圣严法师《建设人间净土》

要使我们所处的世界变成净土,需要靠大家的努力。不管...

诸法无自性,一切皆无永恒

当今社会,人们急速向城市集中,都市街头行色匆匆,而...

此念佛四法,能令心归一处

学佛应念佛,念佛当一心。蕅益大师开示:得生与否,全...

大安法师:信得越深,念得就越切

这句名号我们要念呢,要有一些前提:第一是信愿,第二...

逆境要忍,顺境更要忍

现代人往往火气很大,因此整个社会总是弥漫著一股暴戾...

学佛是否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

问: 在家学佛是否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如何使学佛与...

有一天善根发动,不得不学佛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很有名的大护法,叫做须达长者,...

【推荐】圆因老法师《放生问答》

1、问:什么叫做放生? 答: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异类...

灵祐禅师开山记

灵祐禅师在百丈怀海禅师座下开悟后,在寺院里担任典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