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生死轮回如牢狱

达真堪布  2016/10/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生死轮回如牢狱

“生死狱系苦有情”:生死轮回就像牢狱,那里面有被业与烦恼紧紧束缚的可怜众生。可是,我们却没有感觉到自己有多么可怜,经常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有什么了不起的?你在六道轮回的牢狱中,被业力、烦恼紧紧地束缚着。你为什么不得自在呢?为什么不得安乐呢?因为你始终在轮回的牢狱中,始终没有逃脱业力和烦恼的束缚。我们这些人在轮回里已经习惯了,所以很多时候觉察不到。

真的,我们这些凡夫、这些众生,就和那个小小笼子里的鹦鹉等鸟类一样,还能自在吗?还能获得解脱吗?真的,我们很难觉察到啊!所以佛在第一转法轮时,首先讲的就是苦谛,告诉我们要认识苦,因为我们认识不到啊。六道轮回里有什么好的?世间有什么可留恋的?一切都不离三大根本苦,要么行苦,要么变苦,要么苦苦,有什么可留恋的?一切行为,一切作法,都要么不离痛苦的因,要么不离痛苦的果。一切都变化无常,那么虚假,这里有什么可留恋的?但是大家却不知道,不明真相,不明真理啊,这叫愚痴!所以,认识苦很重要。

大家都争名夺利,都不顾一切地赚钱,有了权力、地位,有了金银、财宝,却依旧烦恼、痛苦,真是大失所望。为什么呢?因为你始终在六道轮回的牢狱中,始终被业力和烦恼束缚着,因此,你始终是痛苦的,始终是烦恼的,想逃避是逃避不了的。在山下的时候,认为到山上就没有事儿了,但到了山上还是烦恼、痛苦。到山上了,就觉得到山下就好了,想着:“家里多舒服啊,家人给我做的饭菜多好吃啊,和家人相聚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啊。”然后就迫不急待地下山了。下山当天也许还可以,从第二天开始就不行了:“哪有山上好啊!”又开始烦恼、痛苦。

想逃避、去逃避,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大家应该依佛法、依智慧去对治,去解决,才能解决问题。若是有佛法,有智慧的话,在山上、山下都一样。所以,大家应该好好修习佛法。为什么呢?因为若是不摆脱轮回,不摆脱业和烦恼的束缚,就不会有究竟、真正的安乐,在哪儿都不会自在的。所以,不要再去分别那么多,不要再去想那么多!真的,心态应该放下来,让心平静下来。什么叫“妄念”?妄念是愚痴的本性,它就是愚痴。就像刚才讲的:在山下想山上的好处,在山上想山下的好处;有家的时候想没家的好处,没家的时候想有家的好处。这都是妄念,是愚痴的!

佛法里经常讲“黄金和牛粪等同”,这讲的是境界,是一个修行人、一个成就者的境界!如果有修行,有智慧,在哪里都一样,无论是在地狱,还是在天堂,都是快乐的;如果没有修行,没有智慧,在哪里也都一样,无论是在地狱,还是在天堂,都是痛苦的。

真的,如果自己有修行、有智慧,在哪里都是快乐的;如果自己没有修行,没有智慧,在哪里都是痛苦的。很多人都问类似这样的问题:我应该在山上,还是应该下山?我是继续留在这个单位,还是换个单位?这些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随缘而做就行了。成家、不成家,找工作、不找工作,换工作、不换工作,换身边的众生、不换身边的众生,都一样,真的。

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如果真想获得解脱,想获得安乐,你现在就要想尽办法摆脱六道轮回的牢狱,你要想尽一切办法从中逃脱,摆脱业力和烦恼的束缚!你想轻易地逃脱轮回的牢狱,难啊!那怎么办? 先解决业与烦恼。如果没有业和烦恼的束缚,就能很容易地逃脱轮回的牢狱。所以现在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业消掉,把烦恼断掉。把自己从业和烦恼的束缚当中解脱出来,才能逃脱轮回的牢狱;你逃脱了轮回之牢狱,就可以获得自在,获得解脱。若想利用别的办法,统统都是徒劳无益,没有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做月下老人是助人堕生死欲坑

你很喜欢做月下老人?喜欢做月下老人,这完全是凡情,...

宣化上人:为了生死而出家

学佛的人,时时刻刻要存「有若无,实若虚」的思想,不...

【推荐】厌离娑婆,要厌离全面的娑婆

学习,佛法的专有名词叫作熏习。它不是一次完成,它是...

人人杀业都不轻,要用什么消业

暇满人身难得,我们没有投胎到地狱道、饿鬼道和畜牲道...

戒律是我们生命自由的指南针

关于戒,我们通常会有很多误解。有一种误解觉得戒律限...

生死极苦

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中,佛陀正在为人天四众说法。当时...

到处是路,何必忧虑

洞山禅师有一天去探望一位生了重病的学僧德照,德照就...

不知者受害最大

释迦牟尼说法的时候总是显得和蔼可亲,经常说些弟子熟...

珍惜人身、珍惜法宝

我们每天都在念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上师...

自私自利就不会有幸福

虽然我们已经学佛了,但是心里还是不敞亮,与他人相处...

达真堪布:什么是无畏布施

问: 什么是无畏布施?怎样去做无畏布施? 达真堪布答...

「可怕」的福报

世间的荣华富贵、名声地位、金银财宝等都是无常的,都...

涉水渡河的求法者

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

【推荐】正见--以观念改变心行

未来在哪里?我们稀里糊涂地来到这个世界,稀里糊涂地...

有三种福田要去耕耘

圣人告诉我们,有三种福田我们要去耕耘,会有好的报应...

做寿的问题

昨天,一信徒携其好友来访。见我的用意,除了看望问候...

鞋底的味道

老方丈要派一个优秀的徒弟,去佛教圣地取经,他在觉醒...

仁、义、礼、智、信对内脏的影响

◎一个人,只要是心正了之后,气就正,气正了之后,形...

古代名士专修净土的事迹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

明心见性的方法

问: 明心见性的方法。 梦参老和尚答: 明心见性方法...

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

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有四类: 第一类现象是痛、麻...

海涛法师《累积福德与智慧的资粮》

一 1.佛法是有加持,但最重要的加持是由内心生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