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半个馒头,诠释了母亲的爱

2016/10/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半个馒头,诠释了母亲的爱

曾经在国语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母亲,您的名字叫「爱」」。其中有一段,我将它摘录下来,希望每位启蒙班的小朋友都能看到:

有一幕,是我一辈子无法忘怀的。记得那天是月考,学校提早放学,我到砖窑去找母亲。适巧是中间休息时间,所有的工人都在抢购小贩挑来的各类点心,只有我的母亲坐在角落,搧着斗笠,我想她在强忍着饥饿。有一个好心的女工,剥了半个馒头送她,我看到她把馒头送到嘴边,随即又放下来,珍重地把那半个馒头用纸包起来,她连一口都舍不得咬。我的心如刀割,我一直以为,她常带回来的半个馒头是她吃剩的。我不敢喊她,一直跑回家,足足哭了一个下午。啊!我的慈母!此后十几年,我一咬到馒头,便会浮现母亲小心翼翼地包那半个馒头的情景,泪水就在眼眶打转。

有一回,我的小女儿早餐时,推说馒头没有味道,咬了一口,便把它扔到垃圾桶里,我气得罚她一顿饭不准吃。她若知道,半个馒头,曾如何诠释母亲的定义,她一定不敢随便糟蹋粮食了,这个,我准备等她懂事点,再慢慢告诉她。

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一段描述,心中有何感想?现在你们都生活在富足安乐的环境中,很难体会或想像贫苦饥饿的感觉。然而文中慈母的情形,正是你们的祖母们当年的生活写照,每当你要糟蹋半块馒头或一口饭时,都要想到前人是如何辛苦的熬过来,大家都要「惜福」,才会成为有福之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报答父母恩

各位善知识:《孝经》: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

大姑奶奶的往事

在很多老人的记忆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场大饥荒,都...

一旦父母不在,哪有儿女归途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中说: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

老人是宝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对比丘们说:恭敬老人有很大的利...

对父母最究竟的孝顺

很多修行人为什么临终的时候不能往生呢?就是放不下亲...

好脸色是最难做到的孝道

《论语》里有个小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

让勤俭节约成为自己的道德标准

《中华美德故事俭朴篇》里有一个春秋时鲁国宰相季文子...

比佛更大无上福田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虽然他的终极关怀是出世间法,...

生死长远,厌患舍离

佛在古印度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日,一位...

远渡重洋西行求法,舍身?为人师徒双亡

自古以来,中土高僧西行求法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最终...

一个善念躲过了危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天,欧洲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

猴子度恶人

无数劫以前有一只猴子,它在深山中修行,它的心地非常...

不信净土的人有这四种特点

那怎么样才能信净土法门呢?前面的偈颂谈到多生多劫以...

逐梦人生认清真相

一、人生应该认清真相 今天跟大家交流的话题,是逐梦人...

了生脱死的门径--八关斋戒

第一节 什么是六斋日 八关戒斋,是俗人在每月的六斋日...

楼上磨刀

人往上爬、水往下流。谁不愿往上爬呢?没有衣食住的时...

出家修行应如何选择道场

出家(梵语pravrajya),音译作波吠俨耶。即出离家庭生...

昌臻法师《学佛先学做人》

今天讲的题目是《学佛先学做人》,分两部分来谈: 第...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杭州灵隐寺内,挂着这样一幅对联: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

放下便是

我那天听朋友说起他近来的一件事:他的邻居不久前搬到...

坑蒙拐骗是自掘坟墓

本来朋友之间有规劝共财之义,朋友是由家庭中转向社会...

大醒法师《拜佛要诀》

为什么要拜佛 佛教徒为何要拜佛呢?是佛需要我们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