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诵经念佛应注意之事宜

倓虚法师  2017/01/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诵经念佛应注意之事宜

所谓佛法,并不离世间法,其目的无非在使心净心。人之根性不同,故法亦有异。皆由浅而深,取其最易者,莫若诵经念佛。念至功夫纯熟,心中自然清净。平日应注意者:

(1)即佛之戒律须守,对外面环境之奢侈繁华,须看得破,一切恶习,丝毫莫沾。每天应有定课,按照去作,念佛念经,皆不必分别。只要诚心,天长日久,自然心净,人心之被熏染,轻重不同,故欲心净,所需时间,亦不相同。念至心净时,其境界,非言语文字所能形容。总之,大家应以死心念佛拜佛为唯一法。

(2)一切外缘,得减少即减少,一切眷属,得远离即远离,对诸事诸情,不爱不憎,不取不舍,当知世间所有富贵功名等等,皆如梦如幻,转瞬成空,不足留恋,而所有眷属财产,等等,亦终必消散,丝毫靠不住,所靠得住者,唯有佛菩萨。此乃未得道时,所必须依靠的,又欲看淡世情,须深信因果。知人生遭遇,穷通贵贱皆有定数。任运而行,随缘度日,任何事皆不扰我心,所有衣食住行是非荣辱,都冷冰冰放下。如此,外缘清净,心中智慧自开。

(3)暇时静坐,可观想,观佛像,菩萨像,极乐世界像,使心专一。每日早起,心中明白,宜于念佛。晚上,可于佛前,自己默想:「今天起烦恼否」、「生恶念否?」有则改过,无则加勉。此是入极乐世界之正道。

(4)念佛用功,不可好奇,不要求佛放光,求菩萨赐梦,及各种贪图玄想,否则容易起魔。当知境像是环境。若能心不随境转。自得清净。

(5)一切嗜好贪爱,皆应戒绝,否则根本就谈不到修行,我现在也不必多说,总全仗诸位自己努力。

语云:“中国难生,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今三难俱得,其福大矣。各人应自尊重,不可自暴自弃,须生欢喜心,精进心,莫生懈怠心,放逸心,人生几十年,转眼即过去,千万及早努力,若将今生耽误,则一口气绝,又投胞胎,尚不知流至何趣,彼时痛苦缠绕,求出无期,则悔之晚矣。不再多言。

请诸位自己努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倓虚法师文章列表

佛教的四点真理

所谓佛道,就是佛教的真理。什么是佛教的真理?有四点...

怎样念佛才算真正修净土之人

原文: 又近世之人,多务虚名,不修实行。口虽念佛,心...

求签是怎么回事

有很多的香客来到寺院,敬好香后就问:师父,有没有求...

附体这种东西,赶紧念佛把他送走

这个要注意了,自己一定要有正念。不能让其他的东西附...

宣化上人:吃饭前三念五观

出家人用饭前有三念,首先用调羹吃三口汤,每一口作一...

佛说方等泥洹经

佛说方等泥洹经卷上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王舍鹞山,...

永远都是自己的错

我们的生命中,可能还是有很多众生、有很多缘并不是投...

若堕恶趣,决定没有行持善法的机会

现在有些人的所作所为,若用因果的标准来衡量,后世获...

修行错误比没有修行更糟糕

佛陀出世之前,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他们也都发心很圆...

你跟阿弥陀佛是一家人嘛

蕅益大师说,因为无性缘生的假观,所以整个未来的十法...

佛教的两种忏悔方法

当我们在修习忏悔的时候,有一个偈颂值得我们注意,在...

积德行善永远不会让你失望

积德行善永远不会让你失望,只会让你的福报会越来越多...

四无量心

菩萨须内具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四种无量心。...

改变外在的环境,不如改造我们的心念

从离苦得乐的一种心愿,推动我们去修学佛法。离苦得乐...

四种情况成就犯邪淫戒的根本

请我们看具缘成犯。在淫戒有四种情况,是成就犯戒的根...

对父母做了少许不善,定得大苦报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告诫诸位比丘说:供养父母哪怕仅仅一...

沟通不是为了说服别人,而是为了理解别人

在世间,当我们拒绝别人的时候,实际上是需要智慧的,...

成功人士的11个好习惯

我们每个人都想成功。有人想成功地减肥、学吉他,也有...

怎样发愿才如法

问: 怎样发愿才如法? 济群法师答: 发愿,就是树立...

念佛平时须相续

今天的讲话题目是念佛平时须相续。再分三段来讲: 第一...

指与月

有位无尽藏尼,虽为女身,精研佛理,平时常诵《涅槃经...

星云大师:欲作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先从做人起 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两句话:欲成最佳龙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