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慈心不杀 世世无患

2011/01/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过去,在罗阅只国外五百里处有一座山,山中住着一户人家,男女老少共有一百二十二人。他们以打猎为生,过着穿皮吃肉从不耕种的生活。他们只知敬奉鬼神,不知世上还有佛法僧三宝。

一天,佛陀以圣智观察,知道他们得度的因缘成熟,于是来到这户人家附近,并于树下打坐。当时,这家男子都去打猎了,只剩妇女在家。她们看到树下坐着一个人,身上散发出的光芒照耀着天地,连树林、石头都变成金黄色。一家大小非常惊喜,认为此人必是神人,于是赶紧前往礼拜供养。佛陀除了为她们开示杀生的罪过以及护生的福报外,也解释无常的道理,即使恩爱非常,也难免有别离之时。妇女们听了都觉得深得法益,十分欢喜。

妇人们对佛陀说:‘我们虽然贪心杀生,以肉为食,但还是希望您能接受我们微薄的供养。’佛陀回答:‘诸佛慈悲,不以肉为食,而我也是饱食才来,你们就不必为我准备了!’又说:‘人生在世,可以赖以维生的东西非常多,你们为何不选择一些有益的食物呢?如此残害众生以养活自己,死后会堕入恶道,对自己只有损害没有帮助。人们应当食用五谷杂粮,并且悲悯众生皆有贪生怕死之性,屠杀它们来养活自己的罪业是无法消灭的,唯有心怀慈悲不杀生,才能世世吉祥无患。’于是佛陀说了一首偈语:

‘为仁不杀,常能摄身;是处不死,所适无患。

不杀为仁,慎言守心;是处不死,所适无患。

垂拱无为,不害众生;无所娆恼,是应梵天。

常以慈哀,净如佛教;知足知止,是度生死。’

此时,外出打猎的男子正好回家,却发现妇女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出来迎接,心想:‘平常回家,妻子都会出来迎接,怎么今天连一个人影也没看到,不知是否发生了什么变故?’情急之下,将猎物丢下,四处寻找。没想到,自己的妻子坐在树下,合掌聆听佛陀的开示。男子们非常生气,冲动地想要殴打佛陀,妇女们赶紧劝道:‘这位可是大神,千万不可以对他乱来。’男子们一听,赶紧向佛礼拜忏悔。于是,慈悲的佛陀又为男子们再说一次不杀得福、杀生有罪的道理。男子们听了非常惭愧,长跪向佛说道:‘我们自幼生长于深山,以杀猎为生,罪过如山,有什么办法才能免除我们的恶业?’于是佛陀又说了一首偈子:

‘履仁行慈,博爱济众;有十一誉:福常随身,

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仁爱,不毒不兵,

水火不丧,所在得利,死升梵天,是为十一。’

说完之后,在场的一百二十二个人都欢喜信受,受持五戒。佛陀并且请罗阅只国的瓶沙王,赐给他们田地与粮食。从此以后,整个罗阅只国和国家边境外的人民,都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一》

省思

《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世间众生莫不贪生怕死,爱惜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们要秉承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长养平等不二的慈悲心,不但不杀生,还要积极地护生、救生,令一切众生皆能远离怖畏,获得安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海涛法师讲自己杀生遭报应的故事

我小学五年级,我住在台北淡水河边,我们三个同学,一...

结了善缘,才能得蒙救度

《智论》里面说,一种可能,或可蚂蚁在自己的前面成佛...

一只吃素的狮子,感动了全世界

这是一个感动全人类的真实故事,天性慈愍的母狮小泰克...

【母爱深似海】一次打猎的经历

有一位老和尚给我讲述了年轻时一次打猎的经历: 一九七...

助念时家属杀猪办席,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问: 请法师开示,亡者的家属请求助念,在助念中途,...

【推荐】鲤鱼救子的感人故事

在乌江那个地方,有个名叫刘子胥的人。他有一个鱼池,...

口腹之欲,为何要以生命来买单

每次梦醒,在凌晨三点半到四点醒来的时候,都会听到远...

如果每天念一念,这个牛肉就吃不下去了

我住支提山的时候,就碰到牛会拜人的事情,它为什么拜...

洗钵去

唐代时,有参学禅法的僧人不远千里,来到河北赵州观音...

长者智教败家子

古时候有一位很有地位的人,他的事业开创得很好,累积...

出家人的戒刀

好,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家吉祥。 今天道场白华庵,跟...

惜福从惜食惜衣做起

礼拜天,父亲看着那抱怨早餐不好吃的儿子,心想:今天...

趣味是人生的味道

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的什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

济群法师:佛法如何判断是与非

问: 佛法是如何判断是非的呢? 济群法师答: 佛法中...

佛法为什么不灵

一个居士问:师父,佛经说念佛诵经可以消灾健康,为什...

岁月年华,不与人期

为何不能栖心道业呢? 我们有种种执着,虽修学佛法亦不...

业的四种对治力

如果我们造下定、不定业,是否只能被动地感受果报呢?...

费重利轻

有人一生劳碌,和人争夺计较造诸恶业,才得来的钱财,...

随喜的重要意义

随喜,即随顺他人的善行、成就和功德,并心生欢喜,称...

益西彭措堪布:妄语果报的故事

依照佛经的开示,我们放远目光来观察妄语业对今生后世...

莲宗十一祖省庵大师画传

一、父亲早亡,少年出家 省庵大师(公元1686-1734年)...

先有业力还是先有轮回

问: 先有业力还是先有六道轮回? 慧律法师答: 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