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本性法师  2017/01/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百丈怀海是福州籍的著名高僧,长乐龙泉寺为其剃度出家祖庭。他创制了中国化的佛教戒律,史称“百丈立清规”。其中,丛林规则的二十条,常为现代人引用,如: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不辩,此为佛门大智慧也。

为何不辩,因为真理或事实从来不会因为辩或不辩而改变,《心经》说,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也。因此,一动不如一静,辩不如不辩。美国万佛城的宣化上人曾说:是非何须辩,真伪久自明!据说,英国温莎王朝的非官方座右铭则是:永不抱怨,永不解释!就是此理。

《道德经》也说: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为此,可以说,遭遇冤枉或谣言时,不辩就是最好的应辩。这也是百丈怀海禅师教示我们遭遇是非时以不辩为解脱的原因。

不辩是应对是非的方法,也是境界。能有不辩境界的人,我相信,就能做到不诤。诤也同争。《淮南子·道应》说:争者,人之所本也;《晏子·春秋· 内杂篇下》说: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这些说法我不敢苟同。佛家说,人性本佛性,儒家说,人之初性本善,因此,人的最初,本来是无诤的。诤只是后天贪嗔痴出现后的产物。既然诤非先天,便是可以去除的。君子们或修行者们皆在努力着不诤。对此,古来就有许多忠言,例如,《大智度论》:譬如有目人,见群盲,诤种种色相,愍而笑之,不与共诤。孔子《卫灵公》: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道德经》: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不诤,在佛门是大慈悲呀。

为何不诤,因为诤本身就是贪嗔痴的产物,是贪嗔痴等的综合体。同时,诤之始,便是贪之始嗔之始痴之始。诤之开,百万障门因此开,百万魔业因此造,百万恶果因此生。《阿含经》曾语重心长地忠告:梵志,若天及人共诤者,必无利义!若天及人不诤者,必有利义。

所以,修行不辩者,必是不诤的修持者,反之亦同。无论身居高位、富可敌国,或身在乡野、身无分文,皆应不辩,不诤。不辩、不诤不等于懦弱、无能,不是因为人微才不辩不诤,而是因为大慈悲与大智慧呀。

史上有许多感人的不辩与不诤的典故,比如:三国曹操的曾祖父曹节,邻居的猪跑了,他找到曹节家,看到曹家有猪长得很像他家的,就说这是他家跑掉的猪,曹节不辩不诤,笑着说:那你牵去吧!之后,那猪老从邻居处跑回曹家,邻居也慢慢发现,该猪确非己家的,便不好意思地主动送回曹家,曹节还是笑笑说:那我收下了。

上段时间,有人在网络上发了一条小段子,说:“星云大法师的徒弟——福州开元寺住持”做微整容了,还配了张其他法师在病床上的照片。徒弟们与信徒们见后很生气,纷纷要求“师父”发声明,作澄清:既非星云大师弟子,亦未做整容。看着弟子与信众的认真样,我笑了起来。为何还笑了,因为,我想到了佛教关于不辩与不诤的教示,以及大德先贤的做法。可见,真理与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象比丘本性这样修学浅薄的人,也可从之得到启示并从中受益,何况大家退一步说,星云大师弘法利生一辈子,如雷贯耳,为我敬重,说我是他老人家高足,是高抬我了,而且,即便哪位僧人,出于某些原因,去做微整容了,亦是因缘使然,亦不应大惊小怪呀!佛教说,天下事,了犹未了,何不不了了之。“住持整容门”,今天,不是不了了之了吗!今日,谁还记得,谁还在乎这些杂事,那只是当时一些人无聊,找些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何况,如能博之当时一笑,亦算吾之一时之价值了。

总之,举一反三,凡事皆应淡然,而面对是非,亦应依之佛门的大慈悲与大智慧,本着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法理,不辩不诤,一笑了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本性法师文章列表

莫让「疑念」占据自己的心

有一棵大树,上面有个鸟巢住了两只鸟──一只公的,一...

居心可以质鬼神,作事决不昧天理

平时侃侃凿凿,与人说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并念佛了生...

老友不可轻抛,新友不能全信

常言道:美酒越久越香,朋友越老越好。亲近了多年的老...

把仇恨写在沙滩上

曾经有两个人结伴去一个地方,一天两人发生了矛盾,甲...

能守住口业,则成佛一半

九华山有位老尼师,年纪已136岁,身体健朗,从出家至...

什么是绮语?绮语果报是什么?

问: 什么是绮语?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样子的?绮语果报...

不要说别人过失,一切错误都归自己

学佛之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可以辱骂别人,人人...

不看他对我如何,而看他对别人如何

一次,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对老师说:东格拉底这人很...

虚云老和尚的净土思想

虚云和尚(1840-1959)是近代禅宗泰斗、佛教领袖。当...

业是搞不完消不完的

我们过去造的业,无量无边,无始以来,哪搞得完呢?你...

【推荐】真正能带到来生的有多少

关于出离心,我们要知道到底离开什么,很多人修出离心...

手淫之人易被人轻贱的6大原因

众所周知,邪淫是很损福报的,贵人若邪淫,则会沦为低...

恶缘太多,发愿舍寿求往生行吗

问: 顶礼大安恩师,弟子依止您修学净土己七八年了。...

心律法师:既为夫妻,就当珍惜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夫妻,则是家庭的基本构成部分。人...

畏苦勤念佛 安详离娑婆

我们最初来到世间是一个人,最终离开世间也是一个人,...

明代四大高僧之莲池大师

莲池大师明朝圣僧,杭州人,俗姓沈,字佛慧,号莲池。...

如何让孩子戒掉手机瘾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很迷恋手机,时常拿爸爸...

圣严法师《与蚊子和平共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你正要睡著的时候,一只...

圣严法师:没有一个不变的「我」

在我们的生命过程中,心中诸多的烦恼现象,总是围绕著...

佛法是依靠智慧成就解脱,而不是福报

很多的佛教修行人,大部分是比较欢喜修福报的。因为修...

佛与众生的根本差别在哪里

问: 佛与众生的根本差别在哪里?如何跨越? 济群法师...

一时的善念,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唯识学把整个凡夫到成佛,把他的修行分成五个阶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