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无分别心是道

一诚长老  2017/02/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无分别心是道

宝峰寺,某天午斋毕。僧问:“饭好不好吃?”和尚答:“吃饭是滋养色身的,要做五观想。而且吃饭不要当饭吃,穿衣不要当衣穿。”

很多人不理解,吃饭不当饭吃,穿衣不当衣穿,那应该把衣食当作什么?其实呢,对这句话,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我只是在提醒大家,对衣食住行,能满足基本需求即可,不要有太多分别心。

有些人吃饭,总讲究色香味俱全,穿衣也要求漂亮、名贵、时尚,彰显身份品位。若是吃不到好吃的食物,穿不了漂亮昂贵的衣服,就感到失落、伤心。把人生的价值放在这些事情上面,是本末颠倒。

无分别心是道。古德云:终日吃饭未曾嚼着一粒米,终日穿衣未曾穿着一根纱。

《心经》中也说:“无色声香味触法。”在佛看来,眼睛看见的物象,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嗅到的气味,舌头尝到的味道,四肢周身的感触,以及这几种感知在心中所产生的判断和分别——它们的本质皆是空。

简单地说,人之所以在感官上有不同的感受、判断,只是因为心在分别,所以同样的一种颜色、味道,在不同的人那里,会形成不同的体验、评价。

假如不去辨别好坏,不去判定高下,那么,所有色、声、香、味、触、法的存在就都是“无”,也就是说,只要不去分别,那么所有关于它们的判定就都是不存在的。

唐代的懒瓒禅师在诗中写:“世事悠悠,不如山岳,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如果能够放下分别心,吃什么,穿什么,过什么样的生活,就都能保持欢喜。对他来讲,睡在藤萝下,以石头为枕,可以过得无拘无束,很自在,这正是禅者无分别、无执著的生命境界。

当时,唐德宗闻得此诗,钦慕诗中流露出的洒脱之气,便派手下的臣子去迎请懒瓒禅师。

臣子在懒瓒禅师隐居的山洞前大喊:“圣旨驾到,赶快下跪接旨!”洞中的懒瓒禅师毫不理睬。

大臣探头进去,见一个邋遢和尚正在烤地瓜。整个洞中烟雾弥漫,薰得老和尚鼻涕纵横,眼泪直流。

大臣忍不住说:“和尚,看你脏的!你的鼻涕流下来了,赶紧擦一擦吧!”懒瓒禅师头也不回地答道:“我才没工夫为俗人擦鼻涕呢!”然后他夹起炙热的地瓜往嘴里送,连声赞“好吃,好吃”。

大臣们凑近一看,惊得目瞪口呆,懒瓒禅师吃的东西哪是地瓜呀,分明是像地瓜一样的石头!

懒瓒禅师顺手捡了两块递给大臣,说:“请趁热吃吧!世事都是由心生的,所有东西都来源于知识。贫富贵贱,生熟软硬,你在心里把它看做一样不就行了吗?”

懒瓒禅师眼中没有富贵贫贱,没有生熟软硬,万物在他心里都是一样的,他的心是真正清净的,是没有分别的。

诚如当初神秀作佛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尚有分别之心,而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则完全消泯了分别,达到了无物无我的境界。

分别什么呢,都一样。

你说这个菜好吃,他说那道菜更美味,说来说去,不过都是在讲述各自的体验和感受。就连同一个人吃同一样东西,今天说好吃,明天可能就嫌弃它的味道了,可见关于“味”的评价,根本就不可能有固定的标准。

有个居士曾跟和尚讲,她如今最怀念的,其实是小时候吃过的一种廉价小吃,当然,这种小吃现在吃起来,早已不复当年美味,可是她还是对当年吃它时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记忆犹新。

人所有的感觉和体验皆是如此,它们受情感、记忆、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太多,以至于无法确立一个评判的标准,所以,不如不去分别,吃穿住行,够用就好,不必放进太多悲喜,也不必给它们强加太多意义,一切只在乎自己的心是否欢喜、安然。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修行为何要降伏憎爱二心

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

给自己的心蒙上了一层阴影

有一个小伙子,初次到工厂做车工,师傅要求他每天车完...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无分别心才是道

唐代的懒瓒禅师,长年居住在山洞里,有一次,他写了一...

第六意识的病根

我们的心─了别外境主要是前六识,这当中前五识是明了...

唯心之理和现前之事

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是非常正知见的一个理,也是一...

别人与你谈论是非,该如何对待

某某师到客堂来,常常一坐就开始论人众是非,且往往耗...

找到幸福的开关

一直到现在,我每看到在街喧喝汽水的孩童,总会多注视...

【推荐】千般装点,只为半寸之眼;百种音乐,只为一豆之耳

【原文】 千般装点,只为半寸之眼。百种音乐,只为一豆...

如何面对别人对我们的伤害

网友:师父,我经常不会原谅我真诚相对却深深伤害到我...

如何合理分配来之不易的财富

香港华懋集团原主席龚如心于2007年4月3日突然辞世,留...

吃肉就是度这些众生,这种说法对吗

余前至南京及湖南、湖北讲经时,闻有密宗传法法师每每...

用不正当的方法好像赚钱很快

如果你是以正当的方式取得财物,你用不正当的方法好像...

学要谦虚,修要虔诚

我们佛教徒,这个也是基本功啊!我们有没有,会不会向...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在我们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佛陀的慈悲开了很多很多的...

星云大师《佛教对心识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信徒: 今天我要跟大家说的是佛教对心...

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富贵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

星云大师《为房屋开工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要以兴奋的心情告诉您,○○善士...

贪瞋痴是一切恶果的罪魁祸首

佛教认为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贪瞋痴是人...

电脑族的护眼食谱

眼睛干涩不舒,甚至干燥、畏光、视物模糊出现这些症状...

楞严经讲什么

关于这个《大佛顶首楞严经》,这部经典的内容,正好可...

居士可以带念佛珠吗

问: 为何要带念佛珠?居士可以带念佛珠吗? 传喜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