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古人的祸福观:过分求福反得祸

2017/05/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古人的祸福观:过分求福反得祸

光绪皇帝的亲生父亲醇亲王曾写过一副对联,祸福观念非常透彻:

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

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

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

财也少,产也少,后来子孙祸也少。

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

些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

明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里有这样一句话:过分求福,适以速祸;安分适祸,将自得福。

过分地求福,将使祸事加速降临;对于突发的灾祸安然处之,自然能够逢凶化吉。

过分求福,适以速祸

中国古人做事都讲究一个度,过了这个度,好事也会向着不好的方向发展,这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物极必反”。

求福是好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事业顺利、家庭美满,得到更多的幸福,也都有权力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然而,对幸福的追求还是不能过度。

过度追求自己的幸福,势必会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而不择手段,最终难免不会损害到别人的利益。

一旦损害到别人的利益了,就难免哪天自己也会遭受算计。而当你得到过度的福气之后,势必会招来别人的觊觎。

《周易》里说“负且乘,致寇至。”意思是说,卑贱者背着人家的财物,又坐上大马车显耀,就会招致强盗来抢。

同样的道理,在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本事去享受这份福气,反而会遭到他人的嫉恨,最终有可能为自己招来不必要的灾祸。

安分适祸,将自得福

同样,当灾祸到来的时候,我们需要用一颗安分平和的心态去对待。

《老子》中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就事情发展本身而言,福与祸都是在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

然而,我们在遇到灾祸的时候,往往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中不能自拔,悲观、消极的心态容易让人做出过激的行为,从而对事情发展产生负面的作用。与其这样,还不如保持一个安分平和的心态,使自己从消极心态中解脱出来,平和安分的面对祸事的发展。

用一份随缘处顺的态度朝着积极方向去努力,也许事情还会出现一丝转机。发展到最后,一切也许并没有那么糟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天上的福报

有一天,王宫里飘来了一块手巾,它的细致和美丽,连宫...

偷人之物,折已之福

凡有主物,不可偷取,偷小丧品,偷大招祸, 偷人之物,...

取之不尽的二枚金币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之时,常随弟子有千二百...

惜福,你就会有福气

人要惜福,珍惜食物,你就会有福气。糟蹋食物就是暴殄...

星云大师《如何施舍财富》

有些人以为金钱第一,有了钱什么都行得通,甚至说:有...

八因三缘,修一个圆满的福德身

如果我们的眼光看得长远一些,就应当为未来着想,这一...

福不可以享到尽头

现在的物质文明很发达,很多人都沉迷在物质的享受里,...

难道你不想积累善根和福德吗

当怨敌伤害你的时候,你应该修安忍。难道你不想积累善...

如何辨识香的好坏

香的好坏,不仅影响我们的供养,也影响人体健康。要辨...

憨山大师开示持咒之方法

禅人以持明(持咒)为专行,从事者三十年,心地未有发...

世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有无常观

现在大多数人,对于死亡,总是一味的回避,谈到死就觉...

人生要停一下慢一点

有一个故事,我一直很喜欢: 富翁见渔夫在沙滩晒太阳,...

静蔼法师示身不净往生西方

静蔼。俗姓郑,河南荥阳人,少年时到寺院游玩,看到描...

生命的目的只有一个,不是在争成败争对错

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

佛的九大象征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至5世纪的古印度,是迦毗罗卫国释迦...

色阴的本质是清净的佛性

在五阴当中最粗显的就是我们的色身。色在佛法当中叫做...

你为什么要学佛

说起刘宏来,大家都很羡慕。大学毕业后就进入银行工作...

鼓是怎样成为佛教法器的

鼓是民间常见的打击乐器。世界各地鼓的种类、形状和称...

达到什么境界才可以食肉饮酒行淫偷盗

《永明延寿禅师全书》: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

人类比动物强在哪儿

我们拥有了暇满人身,但如果这辈子没有信仰,其实就跟...

圣一法师《梵网经菩萨戒之杀戒》

佛言:若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

【推荐】净土宗的思考,永远要把功德归于佛陀

什么叫皈依?就是:必须要空掉自我! 我们能够往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