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念佛的十种心

2017/06/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念佛的十种心

「念佛之人,虽观如来相好,而不生爱着之心;于无念中,常念彼佛,是名起随念心」。这是时时刻刻都能生得起念佛的念头。要怎样才能生得起来?念熟了就生起来了,常念就会生起来。念得不够熟,常常会忘掉,念熟了就会生起来。初学的同学听经是必要的,为什么?我们对这个信的程度不够,原因就是我们对于极乐世界了解得不够。

对极乐世界、对我们娑婆世界、对十方世界了解得愈清楚,你的信心才是真诚、恳切。了解透彻了,我们发愿求生一点疑惑都没有,这个决定是正确的,才会认真去真干。所以听经的目的在哪里?断疑生信,第一个目标。更进一步的,破迷开悟,这是对于念佛有相当基础的人,他清净心、平等心已经现前,他多听经会开悟。

过去听得多、看得多,半信半疑,所以没有显著的效果。但是阿赖耶里头有这些种子,一旦真听明白了,它马上就起作用。为什么?对于过去所听的这些业习种子不怀疑了,不怀疑就生智慧。

这里头有句话说得很好,「虽观如来相好,不生爱着之心」。如来,我们塑造的佛像,依照《造像度量经》的标准,把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造出来,世间人所称为这是贵相、福相,没有留恋,没有染着的心。对于佛尚且如此,世出世间一切法你当然不生爱着之心。

「于无念中,常念彼佛」,无念是失念的时候,心里头没有其它的念头,这个时候要生起念佛的心,常常想到佛,常常不离开佛。所以念佛人手上拿一串念珠,挂一串念珠,这念珠的作用在哪里?提醒自己念佛,是这个意思。

《念佛十种心》:

一、无损害心。念佛之人,于诸众生,常起大慈之心,不加损害,令得快乐,是名无损害心。

二、无逼恼心。念佛之人,身心安静,于诸众生,常起大悲之心,深加哀伤,令得脱苦,是名无逼恼心。

三、乐守护心。念佛之人,于佛所说正法,当须不惜身命,守护爱惜,是名乐守护心。

四、无执著心。念佛之人,常以智慧观察于一切法,不生执著,是名无执着心。

五、起净意心。念佛之人,能离世间离染之法,复于利养等事,常生知足之心,是名起净意心。

六、无忘失心。念佛之人,求生净土,成佛种智,于一切时,念念不舍,是名无忘失心。

七、无下劣心。念佛之人,常行平等之心,于诸众生,尊重恭敬,不生轻慢,是名无下劣心。

八、生决定心。念佛之人,不著世间言论,于无上菩提之道,深生正信,毕竟不惑,是名生决定心。

九、无杂染心。念佛之人,修习功行,种诸善根,心常远离一切离染烦恼,是名无杂染心。

十、起随念心。念佛之人,虽观如来相好,而不生爱著之心;于无念中,常念彼佛,是名起随念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怎样忆佛

问: 怎么忆佛? 大安法师答: 忆是回忆,忆念的意思...

降伏内心淫念欲望的方法

有一次,尊者宾陀罗婆罗陀阇在婆磋国游化,住在首府拘...

粉碎你心中的恐惧

恐惧,是理智与快乐的杀手。 粉碎恐惧,乃至恐怖,这是...

禅净二宗的区别

我佛说法,契理契机,因群机不等,故施设有殊,虽方便...

净土法门的修学要领

一、念佛不得力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净土法门有正行和助行...

万般烦恼的根源

唐朝马祖道一禅师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就是...

极乐世界的空间解脱境界

《华严》一微尘中,具足十方法界,无尽庄严。此则如《...

修学净土要发什么愿

信与愿是往生的关键。蕅益大师说得明白:往生与否,全...

古来大德的念佛法

释怀感的暗室厉声念佛 释怀感初习法相宗,后遇善导大师...

慧眼比天眼高明多了

前面我们讲到了天眼比肉眼要高,慧眼比天眼又要高明多...

本焕老和尚:父母恩德难报一定要报

日前,笔者就佛教在线《愿天下儿女发起孝心》一书的倡...

一句佛号,超越供养布施

一个人烦闷纠结的时候,你为他开解,那是最好的礼物。...

随顺世缘远离得失

我们禅修要有信心,不要被表面的平凡所迷惑,因为禅就...

是珍珠终归会发光

有一个自认为在学修方面都是全才的小和尚,到各地寺院...

仇恨的心理是种病

现在社会风气里,很多人喜欢仇富、仇官,甚至不少人天...

众生和佛的因缘深到什么地步呢

今天我们的内容是讲到了缘起门的第二个理念,就叫做宿...

佛教的四依法

四依法很重要。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义不依语。三、...

为何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吵架

我们有时候宣传佛法,也会尽己所能去跟周围的人去讲佛...

杀生果报事例

众生最爱惜的是自己的宝贵生命。不论是以强、中、弱哪...

放下屠刀能否立地成佛

有句话叫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很多人感到不解,放下...

感情的本质就是执著

所谓感情,本质就是执著。 众生不觉,执苦为乐,执无常...

【推荐】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忍是一种度化众生的法门,具有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