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欲得涅槃乐应断轮回因

嘎玛仁波切  2017/06/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欲得涅槃乐应断轮回因

佛陀有次在王舍城化缘时,途中瞥见一只母猪,佛陀微微一笑。阿难问佛陀何以一笑,佛陀说:“阿难!这只母猪在古佛时代,是住在精舍附近的一只母鸡。所以有机会聆听僧人说法与唱诵经文,因此死后投生为一位公主。

有天,公主在如厕时看见粪中蛆虫而正念现前,明白色身不净的法义,死后往生梵天。今生,由于以前的一些恶业,投胎为猪。阿难!要留心观察善恶业,如何使人生死轮回不间断!”

轮回的过患始终都离不开一个苦字,问世间苦为何物?仔细看看我们自己或是周围的人群,愁眉不展的越来越多。现今的社会,已经不是苦于温饱问题,而是苦于太多的心理或是精神问题。

每个人都生活的越来越浮躁,虽然我们的物质水平提高了,但是精神匮乏表现的社会扭曲面也越来越多。现代人只会一味的索取,狭隘的说是对周围的人或是事物索要。宽泛的说我们现代人,已经贪心不止的在掳夺大自然的资源,过度的开采、过度的砍伐、过度的排放尾气等等。

因果无处不在,现在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已经越来越差。地震、旱涝、洪灾、雾霾蔓延等等。或许这算现世报吧,也是一个警钟。世间人因为贪嗔痴慢疑和颠倒妄想只增不减,轮回就会不间断的旋转。

世间人在追逐行住坐卧,饮食、衣物等等一切物质表现的时候,目地都是为了寻找安逸和快乐。但在此过程中,心却在制造痛苦。因为我们生活在轮回中,但却不见轮回的过患。而是执迷不悟的追逐和执著轮回中,一切如梦幻泡影的东西。心念不断的起起落落,制造出更多轮回的因。我们的颠倒和愚昧就在于,已经吃着轮回的苦果,还去播种更多苦果的种子。

修行的一个指导方向是需要我们明白,并认识轮回的过患和轮回中苦的本质。轮回之苦是势不可挡的,而且令人难以忍受。但凡我们追逐世间快乐和贪着于享受的时候,我们就会忘记痛苦。此时的快乐充其量只有短暂的麻痹作用,之后就是漫长的痛楚等着我们。

因为我们每个人起心动念,都有执著的因素在里面。对于过去执著,憧憬未来也是一种执著,往往被忽略的当下可能才是一种快乐。通过闻思的作用,并指导于实修,可能我们渐渐就会洞察出轮回的过患。佛陀的教理中有对于苦集灭道,此四圣谛详细的论述。

当我们通过修行累积了福德资粮,并使智慧增长之后的明显表现就是,我们会留心的观察自己的每个善恶之念,看清轮回的过患。虽然目前还在轮回中,但不会深陷于轮回的漩涡之中,出离心会渐渐生起。行住坐卧照常,但是少了更多的贪心和执著。

依此精进的修行,以慈悲心和菩提心摄受自己的世俗心,那么断除轮回因的结果就是欲得涅槃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站在本来就没有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依止空正见跟发心,他开始修行了。 第一个,安心如空之...

解脱名利束缚,唤起心中阳光

有一则故事说:从前有一位酷爱音乐的国王,派人去请一...

除贪离厄的鸽王

从前,佛有一世为鸽王,领众五百,常飞到国王的宫苑里...

把珍贵的生命付出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在人生真正重要的大事生、老、病、死降临到我们身上之...

你的人生很多时候是浪费在闲扯淡上

有时候,我们可能心血来潮想要修行,不仅仅是阅读而已...

水泡花蔓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家吉祥。我们又在道场白华庵,今...

出离心跟菩提心生起的标准

问: 出离心跟菩提心它生起的标准? 达照法师答: 出...

世间的事务,永远了不了

修行要务,立愿为先,建立大愿为当务之急。菩萨又向众弟...

为何相爱容易相处难

《四十二章经》云: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

南怀瑾老师:学佛后对鬼神也应该和善恭敬

我们年轻时学佛也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

懂得舍财作福

舍财作福。财有两种,一种是物品与钱财,属于外财;另...

先从学吃亏着手

一个人你有慈悲心不难,你起欢喜心也不难,但是你要舍...

待在能让你的修行成长的地方

有着低劣业力的众生,将目标投注在世间的显赫与虚荣上...

圣严法师《不要自己咒自己》

有位先生在事业上、家庭上都遭遇了很多挫折,他问我怎...

执着越重,轮回就越难出去

唐朝有一个百丈禅师,他有一天在百丈山讲《金刚经》。...

佛心是什么

佛心是放下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

弥勒净土的庄严和往生弥勒净土的方法

最近有人留言说,因为玄奘大师和虚云老和尚等大德都发...

了解自己,看清内心的相貌

在《楞严经》里面,修假观,第一个,先了解自己,你这...

人的执著从何而来呢

流水是微妙的,虽然有许多卵石围堵着,水还是能够绕过...

地藏菩萨对一切众生救度的最善巧方法

在地藏经《称佛名号品》里面,地藏菩萨利益众生,说个...

有好吃的东西,你最先会想到谁

诸位朋友,你现在拿到一颗很好吃的巧克力,你第一个会...

拜佛的养生原理是什么

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何由可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