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不小心受伤,是否也属于因果报应

净界法师  2017/07/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因果的定律,假如说一个人不小心受伤,这是否也属于因果的报应?或是只是不小心,跟因果无关?

净界法师答:这世间上,跟因果无关,那么他为什么会受伤呢?你说,诶,他去打球受伤了。那为什么别人打球不会受伤?这个打球只是一个增上缘,就是他有这个罪业嘛。就是说,你看有些人被蚊子叮到了,他就很严重;有些人被蚊子叮到,没有事,他没有那个业。所以这个蚊虫……这个都是增上缘。我们学《摄大乘论》学到现在,你要经常思惟“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所有的染净因果,离开了阿赖耶识,都不能成立,都不能存在。不可能有一个果报不是从你自己的阿赖耶识表现出来,不可能。当然你说,诶,这个风水不好,我生病了。这都是增上缘。有些人住进去不会生病,他没有那个业。所以说,你这个菩萨思考,你一定要经常住在阿赖耶识来思考事情。你只是住在有为的这些五蕴的感受——色、受、想、行、识,那你迟早起颠倒。

我觉得,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他可能会有过失,也可能会做得不够好,这都可以理解。凡夫菩萨是带着烦恼障、业障修行,这可以理解。但是,一个菩萨最不能原谅的就是起颠倒,因为你没有希望了,你的目标已经错谬。就是说,我们在成长过程当中,烦恼会障碍我们,罪业会障碍我们,身体的老病痛也会障碍我们,但是我的目标很清楚。我现在有障碍,但是我知道我要往哪个方向走!你这个人有希望,你没有失掉正见。一个人失掉正见,已经是邪知邪见、天魔外道,你说你修习善法有什么意义呢?我看没什么意义了。这个善法是没有方向性的,它不晓得是引导到哪个方向,不知道,但是肯定那个果报不会庄严。所以说,你说这个人受伤害是不是跟因果报应有关系?肯定有关系的。

所以我们学《摄大乘论》,会觉得无著菩萨他是从很多微细的角度不断地来建立你大乘的正见。他就是不厌其烦、点点滴滴地,在你的心中、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把善根种下去。那么你就是不断地熏习,慢慢地你的思考就改变了。而你的思考改变以后,你的心跟环境接触的时候,观照力就会现前。虽然在你眼前会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情,但是你觉得这都无所谓:我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你心中不起颠倒,所以是逆境不怕。一个人最可怕的是起颠倒,连佛都救不了你。六祖大师讲一句名言,六祖大师他说:“自性若迷,福何可救?”一个人起颠倒的时候,就算是盖了三千大千世界的宝塔,那顶多就是魔业。“福何可救?”福报救不了你。我们希望,我们研究这个《摄大乘论》,尽量用这个思考。学完以后面对种种的因缘,用这个思考来起观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怎样判断善与恶

问: 怎样判断善与恶? 达真堪布答: 一般大乘和小乘...

痛苦是内心引生的,而不是外境引生的

当我们想要从痛苦当中得到解脱之前,我们一定要先知道...

达真堪布:修行人可以养宠物吗

问: 修行人可以养宠物吗? 达真堪布答: 我们利益众...

回向给众生,众生能得到利益吗

回施众生得益疑 回向布施给众生,众生真实能得到利益吗...

大安法师: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和悔恨心

问: 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心和悔恨心? 大安法师答:...

业障深重要念什么佛

问: 业障深的人应该念什么佛? 宽见法师答: 不管念...

【推荐】一位煤老板的因果报应

我们有一期《净土》杂志刊登了一则因果故事,是真人真...

舍利弗尊者得聪明利智的因缘

昔日,佛陀的弟子舍利弗出家不久,就漏尽烦恼,证得阿...

以「五心」面对缘起的危机

我们用佛教的缘起法来分析危机的必然,绝不是在幸灾乐...

慈舟法师: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此苦海甚深无底,广阔无涯。因摸...

阿难尊者示现修行的苦恼

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

心态转,角度变

把佛法运用起来,不要总以从前那种心态看事,不要总以...

佛说骨节烦疼因缘

佛住止在阿耨大泉时,有五百位大比丘众随侍在侧,皆是...

戒除骄慢

经文: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

神清则智明

【神者智之渊也。神清则智明。智者心之府也。智公即心...

念这个咒可以给菜地除虫

今时有一些人,夏夜多蚊,便打DDT。种菜、种花生了虫,...

印光大师告诉我们对命运的认识方法

印光大师告诉我们,要认识自己的生命。他有一个四料简...

对治娑婆世界的爱取,这是成败的关键

你的生命有限,你要把重点放在哪里?是业力还是执着?...

琉璃王与释迦族

从前佛陀在舍卫国时,波斯匿王的次子琉璃,于二十岁时...

怎样才能坚固往生净土的信愿

问: 在您的开示中一再提到信愿的重要性,然而能发出...

云何心能得明净

云何能得悟解法相,心得明净?信曰:亦不念佛,亦不捉...

信仰不是寻找奇迹 不要过分感性狂热

玉琳国师曾经有过这么一段话:作为大德善知识,为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