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舍利弗尊者得聪明利智的因缘

2020/01/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舍利弗尊者得聪明利智的因缘

昔日,佛陀的弟子舍利弗出家不久,就漏尽烦恼,证得阿罗汉果,诸比丘们都感到不解与好奇,便请教世尊:“舍利弗在过去世做了什么,而感得这世聪明利智,证得无疑惑智的果报?”

佛陀告诉比丘们:“过去世所造作的善恶业,果报都会回到自身。现在我就为你们宣说舍利子前世所作的种种,以及如是因,如是果的道理。

过去在一处村落,有位婆罗门,娶妻不久便生下一个儿子,没几年又生了一个女儿。这对兄妹日渐长大,父母生病,都往生了。那时兄长因为遭遇父母丧亡,想要前往山林隐居,便带着妹妹一起住到山林里,以采拾花果维生。

比丘们,大黑蛇有五种过患,一者多瞋,二者多恨,三者作恶,四者无恩,五者利毒。一般女子也有这五种过患,一者多瞋,二者多恨,三者作恶,四者无恩,五者利毒。为什么说女子利毒?因为女子多怀有贪爱之心。

如那位妹妹长大成人后,贪爱五欲的心渐盛,便对兄长说:‘我现在不能只靠着吃花果维生,我想到人们居住的地方乞求饮食。’爱护妹妹的兄长,只好带着妹妹走出山林,到一户婆罗门家乞食。

兄妹俩齐声叫唤,屋主应声出来,看见他们就问道:‘隐居的人也有妻子吗?’兄长回答:‘她不是我的妻子,是我的妹妹。’婆罗门又问:‘你的妹妹已许配给人了吗?’兄长说:‘没有。’婆罗门就说:‘既然如此,何不将你的妹妹许配给我?’兄长回答:‘我们已远离贪爱的染法。’

妹妹贪爱五欲,马上对兄长说:‘难道要我一直在山林里,只食用花果维持生命吗?我实在不能再忍受这种生活,你将我许配给这位婆罗门吧!希望哥哥也离开山林,在人群中生活。’兄长告诉妹妹:“我实在不想将你嫁给婆罗门,不过既然你有了贪爱世俗的心念,就依你所愿吧。”

婆罗门知道了妹妹的心意,将她带入家中会见宗亲,娶为妻子,并对兄长说:‘你可以跟我们一起住,我另外为你准备一个房间。’兄长说:‘我不求五欲之乐,只好乐出家修行。’妹妹说:‘希望哥哥答应我一个要求,才能随你的意愿。’兄长问:‘什么样的要求?’妹妹说:‘如果你证得胜果,一定要回来看我。’兄长说:‘好的!我会满你所愿。’即便离去,找到了一位隐士,随他出家。

兄长由于过去宿世的善根深厚,无师自悟三十七助道品,而证得独觉,心想:‘我曾答应妹妹,成道证果后要去见她,现在应当前往。’随即以神通力来到妹妹的住所,飞上虚空,展现神通,上身出火,脚下出水,千变万化,然后从虚空纵身而下。

妹妹见到兄长所展现的神通,立刻伏地顶礼说:‘哥哥虽然已证得如此殊妙胜德,不过仍然须要靠饮食滋养色身。我想供养你以培福,希望你住在这儿。’兄长对妹妹说:‘你不该自作主张,应当询问丈夫的意见。’

妹妹即刻入内告诉丈夫:‘我哥哥出家,已证得无上妙果,世间第一。如果你答应的话,我想供养哥哥三个月的饮食。’丈夫回答:‘你的哥哥就算不出家,我也愿意供济他的生活,更何况他已出家,又是证得殊胜果位的圣人,就随你所愿,供养他三个月。’

三个月中,妹妹以种种上妙饮食供给兄长。很快地,三个月就满了,她又供养兄长上等的白毡、刀子及针。兄长便以刀子割截白毡,刀子非常锐利,迅速裁割了白毡,妹妹看见,便长跪发愿:‘愿我的根性犹如此刀,思考迅速猛利,乃至未来际,能成就敏锐的智慧。’

兄长又继续缝刺白毡,由于他善用针线,缝刺无碍。妹妹见后更发愿:‘愿我从今起,乃至未来,智慧犹如此针,通达无碍。’”

佛陀告诉比丘们:“那位婆罗门的妻子就是舍利弗的前身。由于她过去恭敬地供养独觉圣人刀子、针以及白毡等,又广发誓愿,因此能在今世获得智慧第一。比丘们,作恶必有恶报,行善必得善报,这因果的道理,你们应当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二》

省思:

经云:“知如是因,感如是果”,因果是一种真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果报的呈现,所以人的一生,或成功、失败,或富贵、贫贱,绝非偶然。佛法的因缘果报之理,并不是听天由命,而是要我们建立正确的知见,正视因果,深信因果,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如此即使遭遇不如意,也不会埋怨、烦恼;获得胜报荣誉等事,也不会心生骄慢。积极地从因上努力,修一切善法,于解脱道中精进努力,必能得到解脱的果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莲池大师法语开示

卍 生死事大。 卍 吾但知念佛,无他术也。 卍 龙树于...

生命中没有一件事,是莫名奇妙出现的

我们佛教的正见,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也就是...

大善者受大痛苦往往是成就的前兆

若真修道人,必经魔难,不魔不成佛,真正发心修行的人...

你布施出去的东西,最终还是你的

你布施出去了,你就创造了一个人天福德之身,那人天福...

禅修的第一个条件

我们一讲到禅修,就会想到在禅堂里面两腿一盘,监香师...

庐山莲社西方发愿文

【原文】 惟岁在摄提格(1),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

你怎么对待别人,最后一定回报在你身上

再说个故事,这是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有一位妈妈要...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无分别心才是道

唐代的懒瓒禅师,长年居住在山洞里,有一次,他写了一...

鹿头梵志的得度因缘

佛陀在罗阅城的时候,有五百位大比丘跟随用功学习。有...

律航法师往生的殊胜事例

律航法师,他本名黄胪初,是一个陆军中将。因为他的女...

外界的打扰来自我们的内心

有个小和尚学会了入定,可是每当入定不久,就感到有只...

比丘命终之后趣向何处

往昔,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佛陀告诉比丘...

大黑猫往生奇缘记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发...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

圣严法师《工作与心安》

有些人在平常时候,心还可以比较安定,但是只要到了工...

外在的困难是历练成长的助缘

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能离苦得乐...

暖瓶的哲理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给暖瓶灌水时,不能灌得太满,而需...

「好人」与「道人」的不同

好人和道人是不同的。你看外道,或者说慈善家,他们也...

心中有佛,出世入世没有区别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犯中华大地,民不聊生。南华寺主...

否定一切,才是肯定一切

道光禅师有一次问大珠慧海禅师道: 禅师!您平常用功...

隆莲比丘尼--巴蜀才女,蜚声中外的佛学教育家

隆莲法师生长在诗书世家,祖父游西庠是前清秀才、外祖...

最好的忏悔方法是至诚念佛

在忏悔法里面它有作法忏,有取相忏,有实相忏。那么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