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隆莲比丘尼--巴蜀才女,蜚声中外的佛学教育家

2012/03/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隆莲比丘尼--巴蜀才女,蜚声中外的佛学教育家

隆莲法师生长在诗书世家,祖父游西庠是前清秀才、外祖父易曙辉是位举人,二家均世代以教学为业。著名学者郭沫若曾是她外祖父的学生。

诗书世家,巴蜀才女

三岁学通古诗,琅琅上口,幼承家学;自学高中数、理及文、史、哲知识;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函授学校英语专业毕业,又从一位美藉女教师学英语;再跟西-藏喇嘛学习藏文;以后又学诗习画,钻研中医,悬壶济世。古典文学基础札实,诗词书法造诣很深。

四十年代初期,她名噪四川省城。尊父命参加当时四川省政府举办的县政人员、普通文官、高等文官的三场考试,荣登榜首。巾帼不让须眉,故有巴蜀才女之美称。

与佛有缘,毅然出家

正当“金榜题名”,面临做女县长的得意之时,抛弃红尘,悄然遁迹空门,到成都爱道禅堂削发为尼,在晨钟暮鼓声中礼佛诵经半世纪。

当时众说纷纭,她说:“这不是在家人所能领悟的。我小时候浑名叫蛮子,所以需要渡化,我甘愿入佛门。”并吟诗曰:“老家原住獠人乡,又称蛮子女儿王。三生有幸当和尚,要与疯僧较短长。”

隆莲法师说:“其实我幼年时就与佛结缘。我的外祖父是家乡佛协会长;外祖母和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她们很爱我。我自幼受祖父母的影响,十三岁即长斋奉佛,潜心佛学。”

隆莲法师青年时代到成都教书,寄寓尼众庵爱道堂,拜著名高僧能海上师名下学习佛法。课馀,还常到书城公园佛学社听海内外大德讲经。据一位与她同龄的老居士回忆说:“年轻的隆莲法师是出于对佛文化的□心热爱,把佛学当学问,勤奋刻苦,学佛入迷,进入佛教的出世境界,自然无心世俗功名,毅然出家。”

蜚声中外,佛学教育大家

出家后,立即被成都莲宗女众院(该院设在铁像寺)授命为佛学教师,教授佛教经典,培养佛门弟子。隆莲法师说:“粉笔生涯,我是命中注定。”她为佛门弟子讲经说法数十年,堪称中国现代比丘尼史上第一位佛学教育大家。一九八四年,中国唯一的一所国家级培养佛门女弟子的四川尼众佛学院成立,隆莲法师出任院长,她以出世的精神办入世的佛教教育,弘扬“人间佛教”爱国爱教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不知做了多少艰辛的努力。

隆莲法师说:“佛门文化博大精深。过去的出家人,有人为信仰修行,而更多的是穷苦老百姓投靠山门,当了僧尼,没有什么文化。现在社会发展,佛教不仅是宗教信仰,更作为一种文化得到发展,中国比丘尼的传道授业登堂入室,纳入了国家办学招生的序列,为中华佛教培养一代有高等文化的佛徒,是一个伟大事业。”

她在讲授佛理时,强调:佛徒要热爱祖国。“佛教精神是利益众生,要忘我奉献。”在经堂亲笔书写对联:“利己利人勤修三学,爱国爱教上报四恩”。

“三学”即戒、定、慧;“四恩”是要报国土恩、大众恩、父母恩、师长恩。这是她的教育思想,也是对学子们的戒律。

佛学院的专业设置:分开四班,每班学制三年,共十二年。即培训班、中级班、专修班、研究生班,各学三年。聘请高僧们专授佛典,另聘中文、英语教师担任佛学院的普通文化课。

隆莲法师的理想正在实现。如今,学员们已返回各地名山寺院或各地方佛协,成为国内当代受过正规佛学高等教育的女佛徒。她们正在担负中外佛教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一些优秀学生继续深造,读研究生课程。

隆莲法师治学严谨,言传身教。集佛学的戒、定、慧三学任务於一身,孜孜不倦,教育弟子。每周在爱道堂和铁像寺两地巡回讲学,几乎每天都排有她的讲课,往往半天连堂,却毫无倦意;玄机妙理,讲得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如安徽闹水灾,隆莲法师住持的爱道堂,比丘尼们化缘募捐赈灾,她住持市内的爱道堂,但逢年过节,她总是回到远离城市的铁像寺去,陪学生们过年过节;空闲时,手把手地指导弟子学习书法。每天为弟子们阅卷、改作业,读经书直至深夜。

隆莲法师对尼众佛学院的院规要求严谨。尼众们每天黎明五时起床,洒扫庭院,早课、晚诵、念经读书,植树种花,生活清淡,极为规律。她称赞弟子们说:“我的学生洁身自爱,依法修持,心地善良,勤奋好学,她们是弘扬佛教文化的希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宋代高僧圆照宗本禅师

好,各位有缘,阿弥陀佛。话说北宋的时候,杭州太守想...

李炳南居士与印光大师的因缘

一、乱世学佛,皈依印光大师 李炳南(18901986)居士,...

善导大师因机施教的故事

一、度化屠户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妇孺皆知,但多...

善导大师超越其他祖师,这种说法对吗

问: 听有些法师说,善导大师是开宗立教的祖师,是祖...

教化第一的迦留陀夷尊者

迦留陀夷,此云黑光,其形粗黑故。《弥陀略解圆中钞》...

倓虚大师的净土法缘

倓虚大师原籍河北省宁河县,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

文殊菩萨为如馨律师受衣的故事

明朝有一位如馨律师,字号古心,是溧阳杨氏之子。在明...

净土宗第七祖省常大师画传

一、生于乱世,七岁出家 省常大师,生于后周世宗显德六...

新世纪,新伦理

提起道德伦理,也许国人会有些逆反。的确,我们已经接...

说话是一门大学问

说话是一门大学问,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因为说话遭到过别...

贪一时之欲而成千古恨

有的人在刚学佛时很好,无论是对众生的慈悲心、还是对...

生命不止,布施不断

因果法则是宇宙人生的客观规律。无论是否学佛,每个人...

改变自己命运的简单武器

他父亲是位大庄园主。 七岁之前,他过着钟鸣鼎食的生...

经常出现妄觉该怎么办?

问: 尊敬的法师,末学从六、七岁起,一直到现在,经...

求戒容易持戒难

唯佛才能制戒。为什么唯佛才能制定戒呢? 因为人性当中...

珍珠的精神

在夏威夷的夜间市场,有一些卖活珍珠的摊子。摊子上摆...

劝化更多的人来行善

有的人喜欢个人行善,然后好自己独吞善果。见别人行善...

你为什么不快乐

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过,幸福不...

无用的石头与有用的砖头

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

舍利弗与目犍连的出家因缘

王舍城中,住着二位智慧非凡的婆罗门,精通一切书论,...

古今聪明人一大可怜可悯之事

原文: 若不注重躬行,只期多知多见,必至矜己傲物,排...

一个人没学佛时,他就是要依靠某种东西来过日子

[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变灭],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