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神清则智明

蔡礼旭老师  2015/03/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神清则智明

【神者智之渊也。神清则智明。智者心之府也。智公即心平。人莫鉴於流水。而鉴於澄水者。以其清且静也。故神清意平。乃能形物之情也。】

『神者智之渊也』,这个「神」是精神,是智慧的泉源。『神清则智明』,精神清朗则智慧明晰。

『智者心之府也,智公即心平』,智慧能够公正无私,自己內心就可以平和、正直。我们说「无欲则刚」,你有私欲了,这个私欲就会障住你的思想,障住你的內心。所以「智公」,智慧公正內心才会平和;不公正就偏心,好恶就很强,怎么会平和?所以老祖宗说,平才能安,人心才能安,不然人心会不平。所以这个公正无私的智慧很重要,人处世当中,时时提醒自己不能有私心。私心自己的德行在墮落,私心对团体一定有害处,就不公平,铁定会有是非,会有埋怨出现!

『人莫鉴於流水』。人不会在流动的水当中观照自己,因为那个水是动的,你照不清楚自己的脸。「而鉴於澄水」,而能在非常平静的水面照清楚自己的脸,这是譬喻什么?人的心浮躁、欲望很多,心浮气躁看不清自己的问题。往往心平静下来,才容易察觉自己念头跟言行上的过失。当然时时都保持心平、心静,这是修养,这是个目標,所以要时时提醒自己心要平静。为什么可以鉴於澄水,「以其清且静也」,因为平静的水清澈又寧静。

「故」,所以从这里让我们去体会,一个人精神清朗,心情很平和,这个时候,他的心就能照清楚所有的人事物、所发生的事情。所以「乃能形物之情」,这「情」是指事物的真相就看得清楚了。

有一句格言说到,「以镜自照见形容,以心自照见吉凶」。以自己清净的心来观照自己见吉凶,可能大家对心平静、清净比较抽象。其实人心要清净不容易,比方有一个寓言说到,小偷他大白天去一个大户人家偷金子,找到人家放金子的地方,拿起来正要离开。因为是大白天又是大户人家,当场逮个正著,送到县太爷那里去。县太爷一了解案情,奇怪了,这个贼怎么大白天作案?就问他了,你大白天作案怎么可能不被发现,你没看到旁边很多人吗?这个贼对著县太爷说,有吗?有吗?我只看到金子而已,有人吗?这个故事我们冷静想想,人的心只要有一个执著点,他就一直盯著它看,就被它染著,心不平。

比方妈妈、爸爸很在乎孩子的成绩,他就只盯到那个成绩,其他的什么都看不到,「反正你就是把书给我读好就好了」。然后常常在那里:我这个儿子真不争气。旁边人跟他说,你儿子挺仁慈的,挺有孝心的。有吗?都没有!他看不到。这样当我们只看到成绩,都不会去欣赏孩子的好,慢慢的他就没有信心,慢慢的他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了。你看人的心一执著、一不平、一挑毛病看不清楚別人,也看不清楚自己。

有一个太太很有意思,她跟我交谈的时候,我举了个例子,我说夫妻白头偕老的一句真言,是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她脑海里马上浮出一句话:没有优点。后来就建议妳回去拿一张纸,写出妳先生的优点跟妳先生的缺点,妳客观冷静的来看一看。她回去写了一条,钱赚得太少,这个算缺点吗?您看她有一个执著点、一个不平,就嫌她先生赚的钱太少,就只看到金子,其他都看不到。你说人脑子清楚吗?「心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你有情绪了,怎么会正?「心有所忧患,不得其正」,为什么会忧患?我先生赚钱少,我儿子读书不名列前茅,我多没面子。她有担心了心就不正,心就不平,很多事都是情绪在应对,愈搞愈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

药山禅师在庭院中打坐,身边有云岩和道吾两名弟子相伴...

命运要从改心,改人生的态度开始

过失习气的根源是什么呢?我的师长说:我们所有一切过...

心,人生的导演

在人生舞台上,每个人都投入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起先...

身如宝塔,众宝庄严

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

不论做事或修行,四心不可缺少

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个人学习任何事情...

心念的不可思议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佛陀带了诸位比丘到处游化,走...

心无自体,它是缘生缘灭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

礼拜自己心灵的庄严

在五台山曾经认识一位日本来的大学生游客,他告诉我他...

降伏烦恼应从少欲知足做起

1、降伏烦恼应从少欲知足做起,过度的欲望会导向贪婪...

宁管千个兵,不管一个僧

在教内有宁管千个兵,不管一个僧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

真修行人要过的钱财关

很多修行人会发现,怎么自己这两年突然的运气不顺了,...

这样的人心特别狡诈和阴险,而且城府很深

随烦恼二十:谄者。 谓罔他故,矫设异仪,谄曲为性。能...

让勤俭节约成为自己的道德标准

《中华美德故事俭朴篇》里有一个春秋时鲁国宰相季文子...

佛教徒如何对待所谓的「瑞相」

佛在经典中告诉我们:自誓受戒的时候,一个先决条件就...

人生四件可悲的事情

第一件可悲之事:干坏事 此十分难得之清净人身,如果...

贪嗔痴三毒

一、贪 贪又作贪欲、贪爱、贪著,略称欲、爱。是对于...

把「六和敬」精神落实到企业管理

六和是佛教的管理学 据经典记载:两千多年前,佛陀身旁...

如何引导家人都能走入佛门

问: 家里人不信佛,弟子因此很困惑,我该怎样做才能...

五戒表解

杀戒 释名 断命曰杀,有情曰生。...

一念的差迟,变成失明的乞丐

简单地说,智慧有加行智、根本智、后得智三种。前面的...

达照法师《修行基础与皈依》

中国的佛教在逐渐地恢复发展,我们大家现在学习,特别...

如何善用药师佛号利益他人

至心专念药师佛的本愿功德名号,能满足世间及出世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