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世间有这四种人

2017/08/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世间有这四种人

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时,有一日,舍利弗尊者告诉比丘们:“世间有四种人。哪四种人呢?

一种人与结使烦恼相随,然而不觉不知自己内心有烦恼;

一种人与结使烦恼相随,但是如实了知自己内心有烦恼;

一种人不与结使烦恼相随,可是不觉不知自己内心无烦恼;

一种人不与结使烦恼相随,并且也如实了知自己内心无烦恼。

诸比丘们!在前二种同样是有结使烦恼相随的人中,以不知道自己内心有烦恼者为下,能如实了知自己内心有烦恼者为殊妙。后二种同样是无结使烦恼相随的人当中,以不知道自己内心无烦恼者为下,而能如实了知自己内心无烦恼者最为第一。诸比丘们!当知世间有这四种人。”

目犍连尊者向舍利弗尊者请教:“是什么因缘,让同样是与结使烦恼相随的人,一种为下,另一种为殊妙?”

舍利弗尊者回答:“与结使烦恼相随而不自知的人,常思惟身受心法皆为清净,在这样错误知见的驱使下,面对六尘境界以为清净,而起了染着的欲望,不但不知反省、厌离,也不勤求方便法门灭除欲心,甚至还合理化欲望,所以随着时间不断地增长贪欲、瞋恚、痴心等烦恼,直到命终。尊者啊!犹如有人到市场上买了铜器,铜器买来时就尘土垢坌,十分地脏。此人不但不以为脏,还觉得它是干净的,没有加以擦拭及洗涤,所以铜器上的污垢,不仅没有消失,而且还日渐增厚,最后变得极为不净。就像结使烦恼相随却不自知的人,观念颠倒,认为一切法皆是清净,随境增长欲心,欲心为根,贪欲、瞋恚、愚痴随之增长,一直到命终,最后恶业果熟,自作自受,故此为下。

第二种与结使烦恼相随的人,如实了知自己内心有执着一切为清净的烦恼,于是便思惟‘今可舍此净想,思惟不净想’。因为思惟不净,时时返观自照,便能不生起欲心,进一步勤求方便法门,以真正灭除欲心,欲心灭除了,清净解脱自然不得而得、不获而获、不及而及,如此持续用功,便渐渐舍离贪欲、瞋恚、愚痴,乃至灭除一切烦恼结使。就像有人到市场上买了铜器,铜器买来就已被尘垢染污。此人为了去除尘垢,同时防范不让铜器再添尘垢,非常认真地随时清理,涤荡尘垢,使铜器上的污垢逐渐减少,最后恢复铜器本来清净的面貌。就像结使烦恼相随,但如实了知自己内心有烦恼的人,以正知见经常思惟不净,时时触物起照,勤求方便法门,出离欲心,欲心不生,贪欲、瞋恚、愚痴随之断除。目犍连尊者!这就是同样与结使烦恼相随的人,一种人为下,另一种人为殊妙的因缘。”目犍连尊者接着又向舍利弗尊者请教:“又是什么样的因缘,使同样是不与结使烦恼相随的人,一种人为下,另一种人为殊妙?”

舍利弗尊者回答:“不与结使烦恼相随而不自知的人,以为不需勤修方便,就会得到清净解脱自在,所以遇到境界生起了欲心,也不知检讨反省,更不求方便法门以对治欲心,于是不断地增长贪欲、瞋恚、痴心等烦恼直到命终。犹如有人到市场上买了铜器,铜器后来沾染尘垢,此人却不随时加以洗涤清理,放任尘垢污染,结果铜器上的污垢随日渐增,最后极为不净。就像虽然不与结使烦恼相随,却不觉不自知的人,没有观照检讨,而放任欲心随境增长,欲心不除,以至于让贪欲、瞋恚、愚痴随之增长,一直到命终。

不与结使烦恼相随而且如实自知的人,即使现在没有烦恼,遇到境界时也不放任欲心生起,勤求方便法门,戒慎恐惧始终不让结使烦恼生起,如此精进直到命终。犹如有人到市场上买了铜器,铜器本身没有尘垢极为洁净,此人不因为铜器无垢就放任不理,始终勤劳随时加以洗涤修治,不让尘垢污染铜器,所以这铜器买来日久,益发明净。就像不与结使烦恼相随且自知的人,不让欲心有机会生起,因此随顺觉性,勤求方便法门,贪欲、瞋恚、愚痴始终无法造作,保持清净心,一直到身坏命终。

目犍连尊者!这就是同样不与结使烦恼相随的人,一种人为下,另一种人为殊妙的因缘”。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七·四谛品第二十五》》

省思:

佛法有四正勤:“已生善念令增长,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恶念令灭除,未生恶念令不生。”修行成就的关键在于能否自觉观照,勤求方便随时对治烦恼。所以虽有烦恼,但不自甘堕落,随时觉察觉照,反省检讨,老实精进,再重的烦恼都能灭尽,成就自在解脱。相反地,虽然现在烦恼轻薄,可惜没有继续保任,放任不觉,烦恼逐日深重,仍旧与解脱无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临事对人时,应抱持怎样的态度

我们每天张开眼睛后,生活的二六时中,总会面临许多不...

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十条人生铁律

一、务实 对工作及事业不要好高婺远,眼高手低,大事...

在生活中修要能够「轻现世重后世」

在生活之中修,就是指生活要有重心。重心是什么?解脱...

成为一棵大树的五个条件

一、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一个条件:时间 没有一棵大树是树...

听闻佛法能调伏烦恼

我们看佛陀说法的功德,这个法,它透过佛陀的音声传到...

生老病死与成住坏空,促长了众生的出离心

长养六心,守道始终。 学佛求道者,六心当具。这六心指...

让人们受益终生的五句话

生活中,总有那么几句话,让我们时常于生活中品出深意...

圣严法师《悲智双运破除烦恼》

有一次我去爬山,遇见有人带著一只狗,狗看到我这个老...

梦参老和尚的一梦因缘

今天潘居士要我跟大家讲讲,讲讲我的历史,说什么呢?...

大安法师讲述的5个念佛感应真事

念佛治愈肺结核 古往今来,净业行人在念佛的实践中,治...

悭贪的苦果

人生没有真正的所有权,因、缘、果、报的道理要切记啊...

莲宗十一祖省庵大师画传

一、父亲早亡,少年出家 省庵大师(公元1686-1734年)...

信徒与固执的比丘

获得世间利益的方法和证得涅槃的修行方法绝对不同,佛...

知足的人才能转烦恼为菩提

●人到无求品自高。一个人在世间若无所贪求,无我执、...

家人抽烟又喝酒,该怎么办

问: 请问师父,我家里人抽烟又喝酒,您说我应该怎么...

从心里恭敬理解出家人

理解出家人吧!当今许多人对佛教不甚了解,对僧人存在...

轮回中没有固定不变的角色

《亲友书》云:父转为子母为妻,怨仇众生转为亲,及其...

烧开水算犯杀戒吗

问: 烧开水时,水中有大量的微生物,算犯杀生戒吗?...

善导大师念佛偈

渐渐鸡皮鹤发,精神未免枯竭; 可怜老眼昏花,恰似浮云...

无忍境界常保欢喜

忍无可忍的问题症结在于自己不会忍耐,倘若对任何人事...

供给于恶人,欲益反遭损

供给于恶人,欲益反遭损;如人饲猛兽,无不伤害者。...

我们不爱过去未来,只爱现在

我们出生以后,心中就有一个知见,坚定的想法。什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