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圣严法师《悲智双运破除烦恼》

圣严法师  2010/09/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有一次我去爬山,遇见有人带著一只狗,狗看到我这个老和尚,也许是陌生吧,就对著我猛吠,一面虚张声势,一面又害怕地往后退,身体不停颤抖,因为它不曾见过身著僧服的出家人,便起了烦恼。为了安抚这只狗,我轻声地对它念声阿弥陀佛,并说:「不用怕!不用怕!狗宝宝你乖。」这只狗就不吠了。

人类有烦恼的时候,往往也和这只狗相仿。烦恼,来自于自我中心的膨胀和没有安全感,两者互为因果。因为觉得遇到了危险,为了加强自己的安全感,所以要虚张声势、先发制人,看来是自我膨胀,其实是胆小懦弱,惊恐害怕。

不论是金钱、爱情、事业、地位、名望和观念,都是形塑自我中心的元素;人类在失去保障时,便会以攻击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他必须挖空心思和自然战斗、和人搏斗、和周遭一切的情况拼斗。很多人以为一旦占居高位,就可以安全无虞、高枕无忧,所以拼命往高位争取。追求社会名位向上攀升的手段,现在人称为「卡位」;但当你卡到高位时,想要扯你后腿、将你从高位上拉下的人却又多得数不清,所以一旦登上高位的人,也没有绝对的安全感。

近来发生全球性的景气萧条,人们不论有钱没钱,都失去了财富的保障,导致人心惶惶。虽然现代化的社会有保险制度,不少人也申办寿险、产险,但当大灾难降临时,这些保险也无法让人的生命财产失而复得。投保火险,却无法保障家园免于大火的肆虐;保了寿险,也必须在你死亡的身后才能使家人受益。保险其实意味著不保险,这是人们没有安全感的佐证。

事实上从古至今,任何时代都有大灾难发生,也不可能没有意外事件,战争、疫疾、天灾、人祸更是未曾停歇。人类就是在与大自然的适应及挣扎中代代相传下来的,所以生命中的自我只是一个过渡的现象,要远离烦恼,就要认清这项事实。先撇开身外之物不谈,人的身体本就是过渡的现象,《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菩萨能以超越的智慧,因应身心问题。凡是不受环境困扰的人,就是观自在,就能拥有观世音菩萨的大智慧。以这种智慧,觉照到我们的身心,发现色、受、想、行、识这五蕴都是过渡的现象,不论在物质面或精神面都是空的;换言之,自我中心也是过渡的,也是空的。如果人们能具备这种智慧,洞察这些现象,观察到身与心的现象都是幻有的,就能从所有的痛苦危难中,获得烦恼的解脱。

为何一般人体会不到这种空慧?因为人们执著「我」的存在,认为自己的身体很重要,自我所拥有的东西最重要,一旦遇到利害得失的考验,自我中心便受到困扰。倘使人们能将身体以及所有的财物名位,视为生命过程中的现象,本来没有,未来也会消失,巧妙地运用这付幻有的身心所构成的自我,以此来修福修慧、自利利人,那就是悲智双运的菩萨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所有烦恼过患皆由此而生

过去,有位智光长者请佛为大众宣说出家与在家之胜劣,...

印光大师法语的人生哲理

印光大师是现代著名高僧,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大师一...

把烦恼习气一点一点磨掉

修行是什么?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习气,把我们与烦恼相...

毗舍阇鬼喻

从前,有两个毗舍阇鬼共同拥有一个竹篓、一根木杖和一...

所有的功德中,智慧最重要

前面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福德的资粮,它是让一个...

达真堪布:怎样对治即将生起的烦恼

最好有无我的、空性的智慧,在烦恼刚起来的时候就将它...

虚云老和尚禅语三十句

1、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2、善用心者,心...

我们的烦恼都是自愿的

一天,师父带着徒弟到山里面,走着走着,突然,师父就...

圣严法师:识人识己识进退

人不可能是孤立的,一定跟其它的许多人有关系,不能天...

时空与生命的超越

时间过得真快,记得我还在当小沙弥的时候,看到年纪上...

转苦为乐

人世间有很多人都能够忍苦耐劳,即使在非常艰苦的生活...

圣严法师《结真正的善缘》

教中有「结缘」的说法,意思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支持、...

济群法师:随喜功德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

佛教徒应以怎样的心态对待钱财

问: 请开示:作为佛教徒、学佛者,应该有怎样的心态...

【推荐】赚钱与修行--对生意者的忠告

很多居士会认为:我没有时间修行。因为我要去挣钱,等...

外业障与内业障

外业障,是人们因家庭、事业、外在环境等因素遭遇的障...

参禅之四易四难

《佛印了元禅师痛谕文》,其略曰:一念静心,终成正觉...

宣化上人:修道的六大宗旨

修道人要有择法眼,才能选择何为正法,何为邪法。正法...

海涛法师:掌握人生的钥匙

(一) 1.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最重要的是感情,在各类...

为什么修行人要精勤修习孝养父母之道

母亲具备了十种德行 一名为大地于母胎中,为子女所依托...

父母恩,重如山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精舍,与大比丘二千五...

一念仁善顿改贫夭

裴度是唐朝人,年轻时,一贫如洗,在乡下的私塾中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