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抱怨对身心有什么影响

心平法师  2017/08/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抱怨对身心有什么影响?

心平法师答:谈起“抱怨”,我就会联想起中医《黄帝内经》里面所讲的“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人体五脏失调会引起不同情绪,反之,情绪又会影响五脏。所以要爱惜身体,就要不狂喜、不大悲、不嗔怒、不惊不忧不恐。抱怨可以对上这里的“忧、思”两种情绪,但是却是隐患最深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人一旦不断重复“抱怨”的时候,许许多多长期被我们压抑的情绪就会被勾起来,心就无法平静,并且会引起肠胃功能紊乱等一些列问题。

问:当心中充满抱怨时,如何调伏其心?

心平法师答:抱怨来自对自我的执着,当心中充满抱怨的时候,意味着你身边的人没有按照你设定的剧本去走,碰触到你设定的“规矩”,没有演好你设置的“角色”,所有的抱怨都在诉说着身边的人是如何没有善待你。然而,请你换个位置思考,你喜欢别人为你设定“剧本” 或者设定“规矩”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当心中有抱怨的时候,我们首先要静下心找找看,你抱怨的根源在哪里?找到根源之时,很多答案你自然而然就有了!

问:怎样才能觉察到内心的抱怨情绪?

心平法师答:佛教把心对顺境的执着称为“贪”,把心对逆境的执着称为“嗔”,这里的嗔指的是“嗔恨心”,当我们心里头有不舒服的感觉(愤怒、憋气),情绪产生忧受,这里的忧受不仅仅定义在生气、气闷、包括了孤独、寂寞、无奈、恐惧、孤立、放纵、疏离、自责、任性、内疚等等。甚至很多的情绪是表达不出来的,只要我们心有那么一点点不舒服都属于嗔心。而我们会抱怨往往和这些情绪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觉察到自己心里有那么一点点不舒服,就要马上提起“念正知”来对治,而不能随着心在无明中转。

问:怎样才能避免让别人产生抱怨?

心平法师答:佛教当中有一句话,相信大家会很熟悉:“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如果我们可以像佛菩萨一样慈悲和智慧,心中之爱处处放光,在生活中念念正知,处处看护别人的心念,慈悲的心念时时感染着周边的人,别人还会抱怨你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此行能证得大福大慧优雅的容貌

佛法与外道不同的是佛法讲心。而外道大都以心外求法。...

外界的打扰来自我们的内心

有个小和尚学会了入定,可是每当入定不久,就感到有只...

为破三轮故说净土

原文: 此经起由,为破三轮故。三种轮者:一为破无常轮...

宣化上人:内心不清净就有烦恼

菩萨见三界的众生,都患了贪瞋痴三毒的毛病,有种种的...

【推荐】「我」所引发的痛苦

如果有一所房子,你把它视为自己的家了,这叫我所执。...

有所求都是痛苦的开始

有所求即遭受苦,没有想要求时就快乐。 菩提达摩在论中...

让这四种观念常存你心

佛经有指示我们应该怎么修,叫做四念处,四念处,四念...

如实知自心

坐禅的过程和我们人生的经历一样,二者具有共性。刚开...

十跪父母恩

父母一路养育我们长大,给予了我们许多,我们逐渐有了...

玄奘法师梦中得诸佛指点:佛经不可随意删减

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十记载,玄奘大师开始...

人生中的三个「三」

学会做三件事 人一辈子有三天,即昨天、今天、明天。...

忘失眼前生死大事的设想

【原文】 庚午四月,先太夫人病革时,语子孙曰:旧闻地...

无明的人是最可怕的

当我觉醒后,我才发现,世间最可怕的人,不是小人,也...

【推荐】菩提心是一切诸佛成佛之种子

发菩提心是佛教常用术语,全称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五个故事与五句话

1、宽容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

快乐如果是真的,那它就不应该消失

一位年青的西方僧侣刚到阿姜查的森林寺院中的一家分院...

宋仁宗皇帝赞僧赋

夫世间最贵者,莫如舍俗出家。若得为僧,便受人天供养...

临终助念应以何心态来念佛

问: 在为临终人助念过程中,应当持什么样的心态念佛...

凡是你排斥的,就是你所要学习的

法则一:从外在看内在,从别人看自己。 透过别人,你...

修空观的三种观法

智慧的观照应该怎么观照呢?就是我们遇境逢缘应该怎么...

持戒与犯戒

戒,梵语「尸罗」,《大智度论》卷十三说:「尸罗,此...

为亡者做功德,比烧纸钱更有用

【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稽首悲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