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学佛人要闭是非之嘴,开念佛之口

2017/08/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学佛人要闭是非之嘴,开念佛之口

释迦牟尼佛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说,在末法时期法欲灭时,我们修行人要想有成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必须要遵守。如果你遵守这个原则,依教奉行,你这一生必定成就。如果你违背这个原则,背道而驰,你这一生就不能成就。那么这个原则是什么呢?

“于诸众生,不求其过。见诸菩萨有所违犯,终不举露。但自观身,不求他过。永断一切粗犷之言。不求他过失,亦不举人罪,离粗语悭吝,是人当解脱。”

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对于一切众生,都不要去看他的过失,都不要去找他的过失,都不要去说他的过失,更不要去传他的过失。不看是非,不找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这才是真正的修道人!正如六祖慧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修道人,他念念当中,回光返照,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照顾自己的净业时间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去看别人的过失?

我们必须要知道,看、找、说、传别人的过失,就是自己最大最严重的过失!如果你心地清净,身口意三业清净,你就不可能去见别人的过失。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社会,佛菩萨希望我们学佛的同修,要礼敬诸佛,称赞如来,隐恶扬善。

《无量寿经》教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不要去讥笑别人,不要说别人的过失,真正修道人要从这里修起!人家有好的地方,我们要赞叹,要表扬,要向他学习。人家有不好的地方,我们要给人家隐藏起来。

好的善的尽量宣扬,坏的恶的尽量隐藏。这样用心才与佛心相应,才与道相应!大家这样在一起修行,每个人都只找自己的过失,不寻求别人的过失,这样才能安定人心,这样大家才能真正和睦相处,修六和敬。

希望我们学佛人、念佛人、修道人,永离恶口,永远不说粗鲁、伤害别人、没有礼貌的言语。对人不要粗鲁,对事对物都不要粗鲁,对一切东西都要有爱惜之心! 尤其是说话,一张嘴巴两片皮,常说美好善良语。说话不要造口业,造口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要堕拔舌地狱。谚语常说:“祸从口出!”

经常说别人过失的人,他的嘴巴很臭,口里气味很臭,俗话说的“口臭”。经常说别人好处、恩德的人,他的嘴巴很香,常出清香,青莲花香。这就是相随心转的道理!说坏话,如口中吐出咬人的毒蛇。说好话,如口中盛开香洁的莲花。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不说别人的过失,不打妄语,不乱说话,不造口业,我们将来的舌头伸出来才能舔到鼻尖,才可能把脸盖住,将来成佛才有如来的广长舌相!我们要为自己的言语负责任,要牢记佛的教诲,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只有自己真正断恶修善,依教奉行,才能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

不说别人的过失,这才算是真正修道人。真正修道德、做学问、用功夫的人,他懂得如何说话,他懂得化敌为友,化冤为亲,不与一切人对立。真正修道人,说话要恰到好处,不要说过火了!说话要利益对方,说话要符合性德,正所谓是“金玉良言”。说话的声音还要美妙好听,说像百灵鸟在唱歌,不要学乌鸦嘴叽叽喳喳乱叫!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为什么我们总是做不到?为什么我们还是常见世间过?常见世间过的人,他还在感情用事。不见世间过的人,他已经转识成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第六意识就是分别,第七末那识就是执着。放下一切分别执着,一切都不分别了,一切都不执着了,哪个众生不是佛?真正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因此,只要自己离开一切分别执着,那么一切众生就没有过失了!

对于别人的好处、恩德,我们要知恩报恩,永远不忘。别人有九十九个过失,只有一个好处、优点,对我有恩德,我就永远记住他这一个好处,永远忘掉他九十九个过失,这就是成功、成道的秘诀!这也是我们这一生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的关键之处!

请大家牢记佛的教诲“于诸众生,不求其过。”如果以后我们再说别人的过失,就用封口胶把自己嘴巴封住。我们不这样做,不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改正自己的过失,我们就对不起释迦牟尼佛!自己的恶习气、恶毛病改不掉,又如何能去教化别人呢?

因此,我们人人都要学习弥勒菩萨,说话温和,笑面迎人。说话要爱护人家,和颜爱语,让别人听了感受会不一样,他感恩于你,因为你爱护他,以真诚的心爱护对方,你说的话就是菩萨的“爱语”,这样修道,自行化他,双方都能成就!

“祸从口出,言多必失。”这些话算是老生常谈,大家也听得太多了。但是有的人还是经常发现别人的毛病而不能包容,轻易批评人,甚至大发雷霆,这就是造口业---小小一张嘴,往往闯大祸!说别人的过失,别人不见得真有过失,反而是自己造下了严重的过失,这就是一般人常常犯的毛病!

我们修净土的人,要专修净业。什么叫净业呢?就是身口意三业都要清净。其中第一条就是口业清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一条对于我们修学净土、往生净土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念阿弥陀佛,如果还常犯恶口,那就不能往生。

我们妈妈生的这张嘴,为什么不念经念佛?为什么要造口业?为什么要张家长李家短说这些是非人我?以前我们造了口业,现在要赶快忏悔!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天天要念佛念法念僧,要念别人的好处,称扬赞叹三宝的功德,这样修行一天,我们才有无量无边的功德。

所以,我们一定要修净业,要善护三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三业清净,我们念佛才能决定往生!

有诗赞曰:

漱口连心净,发言百花香。

三业恒清净,同佛往西方。

也如印光大师所说:

成就一众生往生西方,

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

此等功德,何可思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为什么别人总看我「不顺眼」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莫名其妙讨厌一个人,不管他吃饭...

明证法师《我的学佛经历》

谢谢大家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来向各位汇报一下我的学佛经...

观察他人缺点比具有缺点的人更有过患

我们常常会很轻易地发现别人的缺点并因此而起烦恼,这...

宣化上人:一言一行都要谨慎小心

佛教徒也要注意因果,凡事要小心谨慎,不能随便毁谤人...

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

现代社会非常重视人脉,亲友、同事、同身份、同地域、...

诽谤圣者,忏悔得解脱

过去,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舍利弗尊者...

内心不勇敢的人,特别害怕别人背后的嘴巴

内心不勇敢的人,特别在乎对方当面的言词,特别害怕别...

我们曾经发誓永不原谅的那些人和事

小时候,有一年过年,王小三说他有一个新玩具,叫粑粑...

如何走出情痴

活在世间,情对于人来讲是必不可少的生活要素,真挚的...

饮酒的三十六种过失

佛言人于世间。喜饮酒醉。得三十六失。何等三十六失:...

阿伽陀药,万病总持

原文: 予昔在炼磨场中。时方丈谓众云:中元日当作盂兰...

只追求物质财富,往往会走入歧途

大家在家生活的时候都很忙,买菜做饭、洗衣服、看小孩...

老舍的脚步声

在他住的房子的不远处有一个破旧的庙宇,里面住的全是...

一门心思先看净土经典

一般的人,特别是对于有文化程度的人,一接触佛教,就...

具足信愿称名,依旧是万修万人去

净土法门就是感应道交的产物,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拯救...

如何对孩子进行佛学教育

问: 弟子是学前班老师,如何对孩子进行佛学教育,而...

莲池大师是如何面对汤厄(烫灾)的

【原文】 辛丑孟春十日,予随例入浴①,失足沸汤中,从...

宣化上人:水与冰

我们若不知道在六道轮回里没有什么意思,你就不会想超...

增福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师父说:你们知道增福最快的方法是什么吗? 就是回家孝...

妙莲老和尚《佛七圆满开示》

(一)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恭喜诸位!你们有福德因缘参...

看看富贵人的八大特征

贫贱的人各种各样,富贵的人却有着共同的特征,看看富...

观想念佛要消除躁妄魔境

念佛的方法,总的来说有四种。也就是持名,观像,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