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17/09/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据《中阿含 箭喻经》第十所载: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有一天,鬘童子午后静坐时,独自思维,心中有很多不解的疑惑,于是便起来去到佛所,行礼后于一旁坐下,即向佛说:“世尊!我正独自静坐,忽然起了一个念头:有些问题世尊总不解释,或将之搁置一边,或予以摒斥。这些问题是:(一)宇宙是永恒的,还是 (二)不永恒的?(三)是有限的,还是(四)无限的?(五)身与心是同一物,还是(六)身是一物,心又是一物?(七)如来死后尚继续存在,还是(八)不再继续存在,还是(九)既存在亦(同时)不存在?还是(十)既不存在亦(同时)不存在?这些问题,世尊从未为我解释。我不能领会。如果世尊为我解释,我就继续在世尊座下修习梵行。如果世尊不为我解释,我就要离开僧团到别的地方去。”

鬘童子所问的问题,恐怕还没有找到答案,人就已经命终了。这就好像有一个人被毒箭所伤,他的亲友都非常的关心,想带他去看外科医生,希望能把毒箭拔出来,为他治疗伤口。假如当时那受箭伤的人说:我不愿意把这箭拔出来,我要先知道是谁射我的﹔他的姓名与氏族;是刹帝力种、婆罗门种、吠舍种,还是首陀罗种;是梵志还是居士;是高、是矮,还是中等身材﹔他的肤色是黑、是白,还是不黑不白﹔他来自那一城市乡镇,是东方、西方、南方、抑或北方呢?我不愿取出此箭,除非我知道是被什么弓所射中,弓弦是什么样的;那一型的箭;箭羽是那一种羽毛做的;箭簇又是用什么材料所制的……鬘童子!这人必当死亡,而不得闻知这些答案。鬘童子!如果有人说:“我不要在世尊座下修习梵行,除非他回答我宇宙是否永恒等问题。”此人还未得知如来的答案,就已告死亡了。

我们净土宗的十三祖印光大师就是如此,他在普陀山闭关修行,修得非常的好,他曾阅藏多遍,可是却经常跟别人说:“我们来不及了,要赶快念佛!”因为很多人总是到藏经里去找数据、找答案,但是,大家都知道阅藏一遍至少需要三、五年,很多人还未看完就已经没命了。所以印光大师劝大家赶紧念佛,不要在外面找答案;我们要相信释迦佛,要相信阿弥陀佛,要相信念佛法门;念佛法门是非常究竟的、非常彻底的,而且三根普被,不用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只要我们老实念佛,就能达到涅槃彼岸。古德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财富是一点一滴的累积,而念佛也是一句一句的累积;累积多了,资粮便够了,将来便能往生净土。

当时释迦佛接着又跟比丘和鬘童子开示说:“世间有常,我是一向不说的。梵行是与这种见解无关的。不论一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见解如何,世间实有生、老、坏、死、忧、戚、哀、痛、苦恼。而在此生中,我所说法可灭如是等等苦恼,是为涅槃。”

“因此,鬘童子!记住:我所解释的,已解释了。我所未解释的,即不再解释。我所未解释的是什么呢?宇宙是永恒?是不永恒?等十问是我所不回答的。鬘童子!为什么我不解答这些问题呢?因为它不与义相应、不与法相应,与修练身心的梵行根本无关。不能令人趣智、趣觉、趣涅槃。因此,我没有为你们解答这些问题。”

“那么,我所解释的,又是些什么呢?我说明了苦、苦的生起、苦的止息、和灭苦之道。鬘童子!为什么我要解释这些呢?因为它与义相应、与法相应,与修练身心的梵行有根本上的关连,可令人趣智、趣觉、趣涅槃。因此我解释这些法。”

意思是说,世间如果是有常的话,就与佛经的意义不相应,与法不相应,这都是与修行人的梵行无关的,所以是不趣智、不趣觉、不趣涅槃;一个修行的人要有智慧,要有觉悟,只有觉才能破迷,而最终的归宿就是涅槃,如果世界是有常的话,那就违背了涅槃,人们就不会去追求涅槃,也不会去追求觉悟了。

什么法是佛陀一向所说的呢?即“苦、苦的生起、苦的止息、和灭苦之道”,这才能和义相应,和法相应,这才是我们修行人所应该追求的,所谓“趣智、趣觉、趣涅槃”,“不可说者则不说,可说者则说。当如是持。当如是学。”佛是应机说法的,既然人生无常,修行人便要趣向智慧、趣向觉悟、趣向涅槃;朝着这个方向,去修持、去学习。比丘和鬘童子听了之后,非常的欢喜,信受奉行,此后不再议论无记的问题,不再追寻永远没有答案的戏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心不要随着境界而动

在一切境相当中,这些显现都是自然规律,来了去了,聚...

苦也有五种功德

世界上所有的学问,和一切的科技发明,其实都在解决人...

临终前身体四大的变化

说到人的死亡,其实人天天随时在死,不只一年一月的衰...

知苦才能离苦

无论小乘或大乘佛法,都是以苦谛为根本, 如佛经里面讲...

人如群牛

在《法句譬喻经》中有这样一个公案:往昔佛陀曾在王舍...

在生活中感受和体会无常无我

当提起无常时,总会觉得离我们很远,有一些距离感,只...

要从当下的一念去把握

佛法真正学好了,就能够用智慧观照自己的身心状态,时...

七十岁的人切勿将念佛当作泛泛悠悠的事

日前陈豫堂来函,言汝父女二人均欲皈依,祈为取法名,...

怎样办丧事才有利于亡者?

虽然绝大多数人并不相信佛教六道轮回理论,可许多人在...

夫妻间和谐解决之道

有位少妇由于不被丈夫宠爱,心中郁郁寡欢,成为一种心...

【推荐】六道之中,情难长久

娑婆世界的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沉沦在是世情的罗网中...

「带业往生」是否应该说为「伏业往生」

问: 请法师慈悲为弟子们诠释带业往生的义理,是否应该...

阿弥陀佛给我们作了决定的承诺

师父慈悲,请问念佛行人如果在毫无准备的条件下,遇到...

至心信乐应如何理解

问: 至心信乐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答: 我们讲十八愿...

1000美元也可以成功

1980年的一天,刚满19岁,大学还没有毕业的美国青年戴...

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

原文: 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虽似平常无奇,而其...

入禅之门第五讲:无门关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叫无门关。我想进入这个关、禅的关...

星云大师《如何认识益友和损友》

世间上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朋友有所谓的益友与损友。什...

如何出爱欲海,断生死流

问: 如何出爱欲海,断生死流? 大安法师答: 我们要...

放经书的书房挨着卫生间,这样是不是不恭敬

问: 家里有佛像也有经书,但家里的书房直接挨着卫生间...

人格的熏陶

佛陀出去托钵,路过皇宫的楼阁,看到难陀和爱妃正在享...

作福不嫌多,但用于解脱正道

有一次,佛陀来到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