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增长生死有二种法,胆大欺心胆小偷心

蕅益大师  2018/02/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增长生死有二种法,胆大欺心胆小偷心

出生死有一种法,名为直心,亦名信心;增长生死有二种法,胆大者欺心,胆小者偷心。夫三乘出要,虽则不同,六度万行,则皆缺一不可。但具一正直出生死心,便能信法信人信己。

法有三种,如来所谓出家三种事业是也。坐禅、读诵、营众福业,随修一种皆能超生脱死,成就菩提。不善修之,皆足增长系缚,坐禅则有暗证之失、无闻之祸,读诵则有说食数宝之讥、天鸟泥轭之报,营事则有错因昧果之愆、火枷地狱之苦。

又此三事修必随机,药病不投,徒增冗结。或一门到底,或展转助成。自己既无道眼,必须谛信知识善友言教,如重病者须信良医。若自信己意,应服者不服,应忌者不忌,虽小小疾病,尚可致死,况无始痼疾,宁能有瘳?故既信法,必须信人,具缚凡夫,能知如来秘密之藏,虽是肉眼,名为佛眼,的的可信,不待真佛菩萨现身而后信也。若于凡夫菩萨,尚信不及,设遇真佛菩萨,去汝境界益远,益复惊疑不信矣。或遇魔所摄持之人,顺汝生死情见,逗汝狭陋浅小之机,而有魔福魔党之所助成,则汝必将反信之矣,岂不险哉?

所谓信己者,则是谛信心性之理,与佛无异。迷之有九界差别,悟之则十界同真。切莫高推圣境,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惟是圣贤境界,而甘心且作下愚。若有此一念自恕之心,恒沙诸佛出世,决定救你不得。

何谓欺心?即是今时丧心病狂的无耻禅和,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承虚接响,窃掠古人现成大话,当作自己门庭。听其言语,高超佛祖之先;稽其行履,尚落狗彘之下者也。

何谓偷心?即是一辈怯弱之人,虽具半点学好念头,无奈信法不及、信人不及、信己不及。无始我相习气放不下,名利关锁打不开,希望于佛法中讨一适性便宜的路头,不肯彻底向一门中透去。于是禅不禅、教不教、律不律、行门不行门,依稀仿佛将就苟且。遇著不知的人,则件件在行;遇著作家,则面面相觑。如此混过一生,毫无真实利益,百千万劫,依然还在生死窠臼,有甚了期?

所以当今之世,佛法名虽大盛,实则大坏。以正法之眼已灭,徒有门庭施设故也。若欲的的确确求出生死,求证菩提,先将近时禅讲流弊,尽情识破;将自己从来杜撰主意,尽情放舍;将平生软暖习气,尽情打扫干净;将梦幻身命,尽情拼得抛得;将种种恶逆境界,尽情看作真实受益之处。如松柏必藉霜雪,如宝剑必藉磨礲,如攻玉必藉他山之石,如种植必藉粪秽。将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尽情看作毒药毒箭,决定埋没人志气,移夺人精神,破坏人操守,增长人习气。

能作如此降伏烦恼,则不坐一炷香,不看一句经,敢保出生死有分。倘不向痛处加拶,直欲向佛法边起见,假饶坐断八万四千劫,徧尽三藏十二部经,只好向平常无事中过日子,一遇顺缘依旧牵去,一遇逆缘依旧打失,一不觉察,依旧落在无记,如何出得生死,到得西方,成得无上菩提?汝试二六时中微细自检自察,此种好佛法心,此种好佛法解路,当好衣美食时,还亲切否?当无明烦恼时,还记得否?

古人云:日中作得十分主,梦中止作得一分主;梦中作得十分主,死时止作得一分主。今白日浩浩,尚且作主不来,何况生死到前?汝莫谓白日作不得主,止因不知佛法。我今苦学不休,自然渐渐得力,颇见世间大学问大聪辩人,依然只是凡夫。良以做学问时,元不与生死心相应故也。

所以《圆觉经》云:末世众生,无令求悟,惟益多闻,增长我见,但当精勤降伏烦恼。须知坐禅、读诵、与作福事,皆可增长我见,亦皆可降伏烦恼。事非一向,但贵谛审自己根性,于三事中,何事最切近?何事最对病根?何事最可方便作尅除习气良药?今在汝,惟有营福一事为便,何以知之?数年作学问而不成,一旦愿斋僧而已就,此便是夙缘有在。又身见最重者,宜以苦行消之;贪爱力强者,宜以苦境炼之;人我高山者,宜以逆缘挫之;体面心重者,宜以忍辱治之。

只须一心一意,向此门中打个透彻,他年心花发明,照十方刹,自能游戏百千三昧,通达无量法门。较诸枯守蒲团,咿唔章句者,不可同劫语也。杨岐十载打尘劳,古德芳风于今未坠,急须以直心行去始得,更欲之乎者也,总是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矣,勉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蕅益大师文章列表

死后的去向与临终处理的关系极大

实例一: 有一天,朋友打电话来要我去助念。我进门之后...

同登彼岸,不为渡河,是为度梦

好,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现在我们站在的地方呢,是佛...

顿超三界乐悠悠

寒山顶上月轮孤,照见晴空一物无, 可贵天然无价宝,埋...

今生最宝贵的

很多人不曾意识到,人的身份究竟有多重要。因为我们此...

唐太宗与390名死囚的死亡之约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九月初四这一天,长安城宽达150...

【推荐】真正能带到来生的有多少

关于出离心,我们要知道到底离开什么,很多人修出离心...

不要错过解脱的机会

我们已经有幸得到了暇满人身,丰衣足食,比较健康,也...

伐树撅根的故事

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伐树和撅根的佛经故事。就是讲到说...

在寺院当义工,接受物品是否会犯戒

问: 道场分给师父们的水果、饮料等,师父们可以给居士...

明旸法师:出家有三种不同的意义

佛陀普度众生,跟他出家学道的有五众弟子,一、沙弥...

关于回向,学佛人普遍存在一个误解

有关回向的比喻,是一个人舍不得将食物独自享用,而将...

心力跟佛力是不能分开的

回顾中国两千年的佛教历史,我们会发觉中国佛教在这两...

如何消除业障与消业的征兆

一切法由心想生。罪由心起,必将由心忏悔。只有心地清...

什么是佛法当中的真富贵

问: 什么是佛法当中的真富贵?它的含义是什么? 惟觉...

人生的四种境遇

人生在世,所处的境遇虽然千差万别,概而言之,不出苦...

身心五条绳,越执越紧缚

财色名食睡,身心五条绳,越贪越难解,越执越紧缚。 一...

虔诚祈祷观音菩萨,韦驮菩萨梦中指点脱险路线

一九四一年,日本军队侵占香港之夕,有一位郑子嘉居士...

不住于过去、未来、现在

(一)普通人的心理活动-住于过去和未来 一般人总是常...

防癌数字

近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死因预测报告,在未来1...

这个佛七改变了我

我叫净玉,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东林寺打佛七,这个佛七让...

以敬信之心听法

一日,佛陀从俱萨罗国回到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此时,...

戒酒不难,有没有下决心而已

说戒酒不容易,其实是没下决心而已。我可以告诉大家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