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今世修福慧,后世得富贵

2018/02/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今世修福慧,后世得富贵

命终之时,若想带着自己所积蓄的钱财、宝物至后世去享用,那是不可能的事!如果畏惧来世贫穷、困苦,应该怎么办呢?唯有修布施、供养,作种种功德,广集福慧资粮。

过去,有一位国王名叫难陀,积聚各类珍宝希望带到后世享用。当时国王下令全国百姓毫无保留地献上奇珍异宝,由于太过贪图蓄积财宝,国王甚至将公主安置于淫女楼,并命令侍者:“若有人送宝物给女儿,须将其人连同宝物带来我这里。”国王无所不用其极地集宝敛财,因此,整个国家的钱财珍宝都被搜括殆尽,聚积于王库当中。

当时有位寡妇,非常疼爱唯一的儿子。没想到她的独子见到姿貌非凡的王女后,非常迷恋,但是因为家无财物,无法与王女交往,日夜想念因而病倒,身体日渐消瘦,气息微弱。寡母问独子:“你怎么会病得如此严重?”独子告诉母亲:“若不能与王女交往,我将必死无疑。”母亲回答独子:“国内所有一切财宝,尽被国王搜括无遗,哪里还有宝物呢?”寡母仔细思惟后,告诉独子:“当年你父亲下葬时,口中含有一枚金币,你若掘坟启棺,可以取得那枚金币,用来与王女交往。”于是,独子便到亡父坟冢,启棺取出父亲口中金币,以此金币得以亲近王女。

王女遵照国王命令,将独子连同金币送至国王面前,国王问独子:“国内一切钱财珍宝都在国库当中,你从何处得到金币?你一定还有宝物偷偷藏着,没有缴出!”于是,下令施以种种拷打,要独子供出藏宝处。独子启禀国王:“我实在没有藏匿任何宝物于地底,是母亲告诉我,当年亡父下葬时,曾于父亲口中放置一枚金币。因此我掘坟启棺,从亡父口中取得这枚金币。”国王立刻派人前去勘验独子所说是真是假,使者发现其父口被扳开,国王才相信独子所言真实不虚。

此时,国王独自思量:“我先前聚集一切宝物,无不希望带着这些财宝至后世享用;可是独子的亡父连含在口中的一枚金币,尚且带不走,何况我所珍藏的诸多珍宝,又如何能带得走呢?”

国王有感而发说道:“我一直以来,积极蓄积一切珍宝,希望随着我一起至后世。如今看到掘墓的人轻而易举就取走了金钱,一文钱尚且无法带走,何况整个王库的珍宝?我应当用什么方法,让这些珍宝随我到后世?以前,顶生王曾带领随从、军众及象、马等七宝到天上;罗摩王也曾造草桥,通达至楞伽城。现在既无天梯让我升天,也无桥梁通达至楞伽城,究竟要如何才能带着珍宝至来世?我实在是无计可施!”

此时,有一位辅相大臣,聪慧又知进退,知道国王的心意后,趁机进言:“大王所说,甚有道理!若投生至来世,必须要有财宝,然而珍宝以及象马,却无法带到后世。为什么呢?大王您现在的身体尚且不能随您至来世,何况是财宝象马!应该用什么方法可以将财宝留给来世的自己?唯有将今世财宝供养沙门、婆罗门,并济施贫穷,修种种善法,将此生钱财转为福报,福报必定能跟随自己至来世。”

辅相大臣又说道:“譬如面貌庄严之人,水中倒影必定庄严美好;水中倒影的美好与丑陋,都随本人的相貌映射;人若庄严,则倒影庄严,人若垢秽,倒影则垢秽。今世的所作所为,如同临水照映的身形,后世所受的果报即如水中倒影。以持戒、修慧,庄严身形者,后世必得庄严可爱的果报;若造恶之人,后世必受苦报。现世深信因果,以财物供养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及贫穷困厄的人,其后世所得果报,即如同临水照影,照映布施、持戒、修慧所得的庄严身影,富贵安隐的果报于后世显现。

大王拥有众多大臣、辅佐、随从、宫人、婇女、吏民及音乐倡妓等,但是无常来临时,一旦命终,众人哀伤悲恸,也只是送至坟冢,便各自返家,无有一人能跟随大王,一同至来世。所有后宫亲眷、侍者,国库贮藏的所有珍宝,象、马、宝车一切娱乐设施,国土、人民,庭园、游乐处所,全部尽舍,无可相随,只有自己孤独逝去,唯一相随的是此生自己所造作的善恶业,永远紧追不放。

人在临命终时,气息粗糙、喘息不止;喉舌干燥,既无法喝水吞咽,也无法开口言语;目光无法依自己的意愿瞻视,身体筋脉逐一断绝;风大如刀,支解形体,四肢软瘫衰弱,关节如废,不能动转;举身酸痛,如被针刺。当命尽终了,孤独无伴而去,一切所爱亲友,必定舍弃分离,只身处于一片漆黑,如身坠深坑、独游旷野,见不到任何人,更无同行伴侣,只有自己踽踽独行于恐怖的黑暗中。此时,唯有此生所修福德能作为亲伴,保护自己。所以为了来世,应当把握现在修福、修慧,庄严自心,累积善法资粮。”

辅相大臣婆罗留支为了更清楚说明唯有此生广修众善,方能利益将来的道理,便以偈子赞叹大王:

“虽有诸珍宝,积聚如雪山,象马众宝车,谋臣及咒术,

专念死时至,不可以救免,宜修诸善业,为己得利乐。

目如青莲者,应勤行戒施,死为大恐畏,闻者皆恐惧。

一切诸世间,无不终没者,以是故大王,宜应观死苦。

目如青莲者,应当修善业,为己得利乐,宜勤行戒施。

人命寿终时,财宝不随逐,壮色及盛年,终不还重至。

目如青莲者,应当修善业,为己得利乐,宜勤行戒施。

弥力那侯沙,耶耶帝大王,及屯豆摩罗,娑伽跌利不,

翘离奢势夫,逾越频世波,如是人中上,众胜大王等,

军众及群官,悉皆灭没去,欣戚相续生,意念次第起。

目如青莲者,应当修善业,使己受快乐,宜勤行戒施。

财宝及荣贵,此事难可遇,福禄非恒有,身力有增损。

一切无定相,地主亦非常,如此最难事,今悉具足得。

目如青莲者,应具修诸善,使己受快乐,宜勤修戒施。

劲勇有力者,能越渡大海,专念健丈夫,能超度诸山。

设作如斯事,未足名为难,能利益后世,是事乃为难。”

典故摘自:《大庄严论经·卷第三(十五)》

省思:

佛法云:“现在因,未来果。”国王难陀希望来生能够过着如同今生的富贵安乐,却因为没有正确的知见观念,不懂得因缘果报的真理,误以为拥有全国人民的财富,便能确保来世富足,直到寡妇独子取得亡父口中金币一事,及大臣的方便引导下恍然醒悟:“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了知来世安乐富足的善果,源自于今世勤修众善,广集福慧资粮的善因。我们若能时时知因识果,秉持正知正见于生活中落实,非但来世如意,所在之处必能随所住处常安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如何从种种恶缘中解脱

若是有好的因缘和福德,在哪里工作、生活都可以,不然...

掌握自己的命运要先深信因果

什么叫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又叫因果报应,是佛教...

丢掉的是自己的福报

买点茶叶送远方的朋友。外面套着个极为大而精美的包装...

快速实现愿望的秘诀

只要你对佛菩萨有信心,人世间的所有名利愿望,没有不...

智者归命得正道

从前,有位婆迦利人来到古印度中部,当时中印度国王任...

一名退休妇产科医生的忏悔

以下所述,是发生在我母亲身上的真实故事。 因为母亲退...

自作自受是最公平的因果

这个阿赖耶识,就像我们刚才挂在脖子上的硬盘一样,人...

阿育王弟的果报因缘

古印度时代的阿育王,有弟名毗多输柯,相信苦行外道的...

道宣律师的故事

唐朝有一位道宣律师,是彭祖的后代,吏部尚书钱申的儿...

农妇麻三的惨淡人生

在我的老家,有一个非常可怜的老人,她无儿无女,老伴...

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念佛人

平凡却不平凡的念佛人 当我遇到了逆境,生起烦恼时,有...

杀生可以致富,那是前世的福德因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告诉诸比丘们...

【推荐】学道须具足五种正信

第一要信自己方寸中一个喜怒哀乐底主人翁,觌体与三世...

向天空扔斧子

一人请教禅师,说有人在背地里捅他刀子,该怎么办?...

职场中的「儒家五常」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儒家五常影响中国几千...

不是佛号有问题,而是你的心有问题

净土宗的修学是本尊相应的法门,就是说,我们临命终是...

一碗白饭的故事

二十年前,某日黄昏,有名看似大学生的男孩,徘徊在台...

海涛法师《佛陀的格言2》

一 1.痛苦的根源是私欲,无论企求快乐、报复,或只企...

【推荐】老去,其实很残酷

有因缘去福利院看望了那里的老人。 大家都要老,但是,...

圣严法师:找不到心

禅宗说:「参禅不在腿。」这是说,参禅不一定要靠打坐...

神通不敌生死

昔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弘化时,有梵志兄弟四人,皆...

半日学解,半日学行

汝于净土修法,尚未了了。这意思是说,你对净土法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