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欲明佛道先要放下身心

慈舟法师  2018/03/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欲明佛道先要放下身心

佛法本无定相,深者见深,浅者见浅。以我们这浅浅的根器,学佛法中浅浅的小乘都觉得很难。何以故?因小乘尚须看得破身心世界无我。一切众生不能转凡成圣,不离六道生死,皆为我所系故。我见不破,连小乘尚构不上,况大乘之顿教法门?一空一切空,即我法皆不著。

这几天我们讲的教典中有云:“顿教之佛,法性身住法性土。”法性身者,无身相故,即无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等。以无相之身住无相之土,故曰法性身住法性土。然法性身住法性土,究竟作什么呢?还是度众生。但众生有相,不离世间,况顿教不立文字,若用世间话解释甚难,故曰:“依文解义,三世佛冤。”又云:“离经一字,即同魔说。”到底法性身住法性土,度哪些众生呢?能明此理,方知有生可度,即无能度所度。

所谓法身无相,必还依相,安得不依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但不计著而已。其心念念以如如智契如如理,又者如如智即法性身,如如理即法性土,如如智不离如如理。身心世界宛然现前,而不计身心世界。以此不计之身来度可以离念的众生,而离念众生是离一切杂念,只念佛法僧:若有机缘闻法,即刻离念。所以可离念的利根众生,说放下即放下,故为顿教佛所接。但此离念众生,究竟是何等人呢?常听善知识讲:“终日吃饭不曾咬破一粒米,终日穿衣不曾沾著一缕纱。”因人法俱空故。终日吃饭乃随缘应事,其心乃如如智观如如理,其身乃法性身住法性土,而身心皆不在饭上。

儒教亦有:“君子食勿求饱,居勿求安。”亦似此义。不如此即咬破米了。何谓咬破米呢?因只在饭上起分别,不是觉得味不好吃,即是觉得色恶不食。如此则身心世界毫未放下,以起分别故。能食者为正报,所食者为依报,一放不下,一切皆放不下。用功之人吃饭无分别心,即顿教所接机。又终日穿衣只在衣上起分别,衣长衣短,材料好坏。用功之人非不穿衣,然以无分别心,将身心世界一帚扫净,只有如如智契如如理。

虽说顿教随顺禅宗,但念佛法门亦顿亦圆,故曰:“圆人受法,无法不圆。”何况渐顿。念佛法门中,念一佛即念多佛。念一佛是念自性佛,自性与十方三世佛本不可分,故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何得不圆?既念佛圆满,则圆消一切业障,圆断一切烦恼。身心一转一切转,即圆教;身心一放下,一切放下,即顿教。身心分别一点一点地放下,即渐教;若一点都放不下,即凡夫。凡夫念一句佛号,纵不能顿而且圆,也得种点善根。有朝一日善根成熟,即可转凡成圣。

由此看来,我们凡夫即使转凡成圣,都很难,何况圆念佛,顿放下。但任何人都想学好,须知万丈高楼从地起。解要圆,行要方。莫要捏着鼻子哄眼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要说我是个圆念佛的人,我是个顿放下的人。自己要深自省查自己,凡夫心中所想的事不想,凡夫作的事不作,凡夫说的话不说,即三业转。先从身口意三业作起,口非佛法不说,身非佛法不作,心非佛法不想,这样才能转凡成圣。但还要时刻考查自己究竟转得动,转不动?世间事引诱我,我断尽了没有?还作不作?贪嗔痴还起不起?是多起,是少起?无财色名食睡之缘不起,若有缘还起不起?乃至口中不当说之话还说不说?三业不被境动转,才可说转凡成圣。自己要鞭策自己,要警惕自己。以一句阿弥陀佛,来打消世间之三业。要说之话,以一句阿弥陀佛易之。

祸福无门,惟人自招。说多话打闲岔,要转凡成圣,还是好好念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极忙之人的修行法门

【净土起信二:净土之说,有理有迹。论其理,则见于日...

唯有阿弥陀佛才称得上这七个字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莲池大师《西方发愿...

大乘佛法「大」在哪儿

智悲光尊者说过:一个凡夫众生,如果施主、吃穿等样样...

念佛真能治病吗

念佛真能治病吗?很多人对念佛能治病产生了有些疑问,...

家庭助念,让姥姥那朵莲华盛开

二零一五年的春天,敬爱的姥爷逝去了。在四十九天内,...

持戒近善、转短命为长寿之法

僧不二将投师受戒。菩萨曰:惜哉惜哉!堂堂相貌,表表...

为什么一定要念佛呢

佛法的最要问题,就是了生死。若论了生死这桩大事,很...

只需放下,便是修行

正月初五,漫天飞雪飒飒而至,忽来的暖意,雪亦成了今...

上等人,有本事没有脾气

有些人是事业型的,有些人绝对不是事业型的,不要安排...

内心清净,病也会比较少

《正法念处经》中说:心清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

道证法师:用坐电梯来比喻净土法门

下面我们打个比方来说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坐电梯』...

恶口一言,角长头上;伤人一语,尾生臀际

读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讲到了菩萨的四摄,非常令人感动...

我不如别人自惭形秽该怎么办

问: 我是一名居士,在寺庙参学时,与许多出家在家众接...

不要等到死亡来临或身患绝症时才念佛

学习净土法门以后,大家一定要抓紧时间修行。现在我们...

不杀生的十大利益

释迦牟尼佛于《十善业道经》中说:当知菩萨有一法,能...

圣严法师《本来无一物》

问:六祖惠能大师有一个偈子,本来无一物是其中的一句...

明心法师的出家学佛心路

我出生在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畔的一个古镇,这里风景如...

随分随力,至心持念弥陀圣号

原文: 从此随分随力,至心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无论语默...

莫为小情绪,放弃大追求

我们万万不能因为生活中的不满意,而沉浸在自己的负面...

五乘法门的修行目标及相互关系

我们先看第一个,总标五乘的要义,先作一个总标。 我们...

广修福德,相好庄严

《大方便佛报恩经》说:「佛的身体有三十二相、八十种...

凡亲皆成怨敌时,是内存有歹毒心

凡亲皆成怨敌时,是内存有歹毒心, 恶业利刃轮自己,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