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如果你理解他的戾气,他的戾气就开始减弱

学诚法师  2018/04/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果你理解他的戾气,他的戾气就开始减弱

沟通是为了理解别人,如果你理解了他的戾气,他的戾气就开始减弱。

在世间,当我们拒绝别人的时候,实际上是需要智慧的,得让人很愉快地接受拒绝。

佛门讲法无定法,做任何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空间和一定的因缘,如果心存慈悲,自然会有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方法,临时抱佛脚肯定是不行的。

智慧不是外面给我们的,我们每个人本来就有智慧,只因为被我执下的烦恼遮蔽住了。现在我们把烦恼减轻了,智慧自然就会被开发出来了。比如寺院里吃饭的时候不说话,久而久之,人的内心会变得很安静,就会看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就会进步。

有人问,如果跟一个戾气很重的人沟通,我们是忍着不说,还是顺着他或者跟他作对?

其实,我们要明白一点,沟通不是为了说服别人。沟通是为了理解别人,如果你理解了他的戾气,他的戾气就开始减弱;如果你抱怨、冷漠,他的戾气就会增长。

现在善于表达的人越来越多,善于聆听的人越来越少。其实,什么是好好说话?很大部分是你好好听人家说了什么,然后再以爱心和智慧来回答。

有一次,一个法师从外地回到寺里后,跟师兄聊了一些心事,就是想倾述一下心情,但这位师兄理解错了,误以为小师弟需要他的开导,于是就好为人师了一番,结果这个法师听不进去,最终两人不欢而散。师兄委屈地把此事汇报给师父。师父说:“有时候,倾听比说话更重要。你应该听他说,听就可以了。”

在中国,人们常常说上善若水,水溶万物。当一个有上善之美称誉的水接收到不善之语的时候,它的形状就会变得狰狞、难看,可想而知,当我们人心受到了不善伤害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水且如此,人何以堪?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推荐】瞋恚的习气最为害人

富贵人更容易瞋恚,稍不称心,就要发火,轻则口出恶言...

把宽容留给折磨你最深的人

有一群儿狼,经常到一个牧场叼羊,牧场主用了整整一个...

要如何化解情绪呢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日常生活中,...

恶友究竟有多恶

《佛子行三十七颂》中还专门讲了区别恶友和善知识的方...

【推荐】我们并没有比别人高多少

修慈悲忍辱的善行。瞋恚心有两种人,一种是放逸的人,...

愤怒时先想想对方的优点

几乎每个人都有情绪冲动的经历。有时,看到别人火冒三...

烦恼和生气有意义吗

大士阁有一副含义非常深远的楹联:上联是 若能转念无须...

宽严法师《如何控制你的嗔怒》

有人说,现在的世界是修罗世界。修罗的特性是什么?就...

终日念佛为何无法往生

人们常说,终日念佛,为何无法往生?截流大师告诉你答...

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

在日本有这样一位年轻的临终关怀护士大津秀一。他在亲...

「爱」与「慈悲」的区别

南传《法句经》说: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

行策大师《净土警语》

劝发真信 念佛三昧。其来尚矣。自远祖崛起庐山。肇兴莲...

细行能成万法 从看花开始学佛

现代通南怀瑾居士,有一次谈到他少年时代,一心想学剑...

念佛能得到命中没有的福报

现在年轻人面临着很多的诱惑,是很容易走向歧途的。生...

证严法师:三好合一调伏法

人要先从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调整好,才会快乐自在。...

逃不掉的因果

以我自己而言, 一生感果苦得很,常生惭愧,怕错因果,...

国画大师张大千:我当了一百天的和尚

我家里信奉天主教,但我对佛学很有兴趣。我当初决心要...

死亡不可怕,问题是来生去哪里

这个临命终的处理,一般的社会的医学者跟佛弟子的看法...

用佛法智慧净化社会人心——济群法师访谈录

在利益社会大众的同时,保持超然的心态 记者: 您是怎...

不净观颂

死想第一 (人死时心脏和呼吸均告停止,其状可畏) 有...

巴马人长寿的原因

以前我们的生活虽然贫苦一些,要吃上点肉,那需要等到...

能够长寿的不是富裕或条件优越的人

经常可以看到,能够长寿的不是那些生活富裕或者处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