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证严法师:心中那朵清净的莲花

证严法师  2011/01/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净的莲花,都有无量的智慧——把良知、良能启发出来,则福慧果报无量!

△ 佛陀在人间,无非是要教导众生自觉有与他同等的这分智慧,也要教导众生与佛有同样的自性,都能进修慈悲与智慧。

△ 学佛必须要遵守佛陀教育我们的三个原则:戒、定、慧。戒是生活行动的宗旨,用来教诫我们的心不做坏事;行为不发生差错,心就有定力,精神就会统一;如此就可产生智慧。

△ 心有定力,智慧自然产生。人常来外境所影响,即是定力不够,学佛即是要定。“定”用现代语讲,就是庄敬自强。

△ 在深切的证悟之后,以这分了觉来开启众生的智慧。自觉而后觉他;佛的本怀——圆觉,无非如此。

△ 有智慧的人,所带走的是觉悟了之后的有情。

△ 一般人都以为聪明就是智慧,其实不然。聪明不一定具有智慧,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聪明;聪明只是一种计量利弊得失的能力,贪婪诡诈也是聪明的象征。

△ 聪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则勇于舍得。

△ 同样一个“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有智慧的人就能够舍,能“舍”也就能“得”,能得无限的快乐;不能“舍”就会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宁。

△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磨炼出来的,若逃避现实,离开人与事,便无从产生智慧。

△ 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 智慧与烦恼好像手心与手背。其实两者都在同一只手上,但手背无法拿东西,若反过掌来用手心,则双手万能。

△ 善是利益,恶是损害。一念之非即种恶因,一念之是即得善果。

△ 人之初,性本善。只因常在人我物欲打滾,所以原有的善良的本性离我们就越来越远。

△ 心田要多播善的种子,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可减少一枝杂草。土地不耕种,则必杂草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

△ 做好事并不是为求名,也不是为求功德;抱着“尽本分”的心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诚无私的善事。

△ 善字的意思是适度、刚刚好。不偏不倚、不极端、爱得不会太过分,也不会产生怨恨心;在人与人之间没有不平等的分别心;对自己所爱的人,能以智慧断除占有的感情,对自己不爱的人或不投缘的人,能尽量善解,以好的心念去对待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修心养性二十四要

第一要 [看破世事] 世事若还看不破,身沉苦海怎能出。...

海涛法师《心主宰一切》

学佛就是要把自己的念头调到最庄严,最高品质的状态。...

憨山大师《观心铭》

观身非身,镜像水月。观心无相,光明皎洁。 一念不生...

心非永恒、非断灭

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率先提出意识流之说,认...

净界法师:同一句佛号,心态不同功德便不同

净土宗是一种佛力加被的法门,如果按照密宗的说法,它...

事与愿违时要好好检讨自己的心念

别埋怨自己命运坎坷,先检讨自己负面(黑暗)的心念。...

如何能做到心转境界

问: 请问师父,如何能做到心转境界? 传喜法师答:...

不要跟着感受走

在我们生命当中最麻烦的就是感受的问题,感受问题。那...

心的罪源来自无明爱欲

人间最需要的就是爱,但是爱一有偏差,这个爱就会变成...

新加坡114岁寿星许哲拜会证严法师 畅谈有爱不老

2011年全球热爱生命奖章得主新加坡国宝、114岁的人瑞...

证严法师《灵验和不灵验》

贪婪渴求人生贫困的「因」, 心中无欲即远离求不得的...

说一丈不如行一寸

人有二耳、二眼、一口、双手、双脚,此中道理:是要人...

佛在你那儿睡着了

师父说:什么是佛?可以有很多种答案,那我试举一种。...

谈「苦」

许多人不了解佛教,认为佛教太重言苦,把人生说得苦不...

这里不是我们的久留之地

小时侯读《一千零一夜》,记得里面有这么几句话:尘世...

出家人托钵意义何在

出家,乃出离俗家牵缠杂务之束缚,以期证悟无上菩提为...

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心志

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扫地...

让菩提树茁壮成长,让明镜台不断清净

虽然每个人都具备佛性,却因为客尘污染,不得明心见性...

【推荐】时时微笑念佛,每一念都改造命运

我们无法要求环境都顺我们的心,但是要练习把一切都当...

悟开法师念佛问答

问:《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如何把佛号念到专注不间断

问: 如何把一句佛号不间断地念到专注? 大安法师答:...

老牛闻经转胎为人

过去某地有一大寺院,寺里有一部大藏经,龙藏的字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