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为何把佛、法、僧称为宝

大安法师  2018/07/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为何把佛、法、僧称为宝

佛宝、法宝、僧宝称之为宝,略有六义:一希有义,二离垢义,三势力义,四庄严义,五最胜义,六不改义。具如《要集》中说。——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之所以把佛、法、僧称为宝,是引用《宝性论》中的六种意思来赞叹三宝的功德。

第一是“希有”义。一切珍贵的东西,必须是希有的。如果天天能看到,天天能接触到,就没有希有感,不能称为宝。

世间的金银都是希有金属。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也是很希有,如昙花一现。佛虽然能够住持很多劫,但是为了显现希有的尊贵,他要示现涅槃。

如果众生看到佛一万岁、十万岁、百万岁还在这里,他会觉得不希有,不希有就很难生起恭敬之心。所以佛示现灭度是摄受众生的一种权巧方便,是很必要的。

业障重、福德浅的众生难以遇到希有的佛法僧三宝,如同贫穷的众生,对于世间的金银七宝,可能连看都看不到,更别说拥有了。

第二是“离垢义”,离开垢染。世间七宝金银的体性都有很高的纯洁度,都是离开瑕疵、污秽的。

我们建大佛时拿金银首饰什么的去提炼黄金,用于阿弥陀佛身上的贴金。在提炼的过程中,发现杂质有不少哦。如果黄金里面加了一块表面镀了金的铜,那整个黄金一下子就被染污黑了。

这就需要有一个特殊装置,把黄金中的杂质全都析离出来,然后才能够达到99.99%的纯度。世间的珍宝体性都是这样的离开污秽,佛法僧三宝也离开了种种的烦恼,习气都没有。

第三是“势力义”,就是三宝有大势力。世间的珍宝也有它的势力,能够使人脱离贫穷。当一个人拥有金银财宝时,讲话都腰杆硬气些,所谓财大气粗。如果没有钱,也许就会觉得怯弱。在世间,没有财的人是薄福之相,很麻烦的。

佛法僧三宝有比世间财宝更强的势力,以佛来讲,佛具足三明、六通等不可思议的功德,能够降伏一切魔障,制服一切外道。这些就是三宝的势力,如师子吼。

第四是“庄严义”,就是这个“宝”一定能够有庄严、审美的价值。世间的七宝能庄严身体,佛法僧三宝能庄严我们的法身慧命。

第五是“最胜义”。世间的珍宝在一切的物质里面最殊胜,比如说金刚能断一切,不为一切所断。佛宝在所有的生命体当中也是最殊胜的。三界二十五有当中,没有比佛宝更殊胜的了,被称为“无上士”“调御丈夫”。

第六是“不改义”。世间的珍宝即使用火去炼、用石头去磨,它都不会改变。特别是钻石啊,你用猛火去烧,它都保持着很强的结晶体,不会改变。

佛法僧三宝也是这样,在世间法(也叫世间八法,毁、誉、利、衰、称、讥、苦、乐)前,如如不动,毫不改变。

因为三宝有这样的功德,这样的内在价值,所以值得我们恭敬、赞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光图热闹恐怕你永远都走不进佛门

问: 当前非法的佛教场所很多,合法的寺院也会搞一些...

男众入寺应注意的事项

清信士即对佛法有清净信心的男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

静波法师:学佛与思维观念的转变

非常感谢净慧大和尚给了我这个机会与大家结法缘。实际...

慧律法师《佛教的根本精神不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观世音菩萨》

有一个信徒拜佛拜得非常烦恼,她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念了...

入禅之门第一讲:什么是禅

今天讲第一个题目:禅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禅。这是个...

为什么不能吃葱、蒜、韭菜

所谓素食,不仅仅是不吃肉而已,而且连葱、洋葱、韭菜...

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

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红...

割断欲望之绳

有一则故事:一个年轻人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他...

这种快乐,才是能够长久保持的

众生都希望自己得到幸福快乐,趋乐避苦是一切众生的生...

学佛的人可以练气功吗

问: 学佛的人是否可以练气功? 大安法师答: 学佛的人...

从极乐回到娑婆世界后还会堕落吗

只要往生到了极乐世界,我们就不被生死业缘所拘系。由...

行时正好念弥陀,心头念念绝娑婆

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 足下时时游净土,心...

都说出家好,怎么个好法

佛说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鹄(鸿鹄)能远飞。 白衣虽...

末法修行魔障多

末法时期修行对我们来说,具有着种种的魔障,如果在修...

魔军的这十支队伍

菩萨道里面,特别强调忍的力量超过持戒、精进、禅定一...

入禅之门第三讲:四祖禅法

今天的题目是道信大师之禅法。大家知道,道信是中国禅宗...

出家人的袈裟为何如此殊胜

时值酷暑,不少居士来到寺院礼佛,稍一走动就会满头大...

星云大师《得与失》

人的一生,不是得,就是失;形容人间事,得失而已!得...

生命可以透过努力,作很大的改变

「忍辱」跟「精进」,它们两个也不是什么功德,但是它...

星云大师《如何实践佛法》

第一篇 惭愧忏悔 壹前言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九种不净观法

六妙门之第四是「观」。行者若修习观门,则能生起九种...

父母之恩撮发难报

我们众生都应该孝顺父母的,不孝顺父母的人,那就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