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气柔心细不战而胜

证严法师  2011/01/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周朝时代有一位专门养斗鸡的人叫做纪渻子。“斗鸡”,顾名思义,那种鸡是好斗成性的;两只鸡对立时,一只稍微一动,另一只就立即反应,于是两只鸡就冲突起来,彼此攻击,有时斗得鲜血淋漓,遍体鳞伤,鸡毛拔光了,它们还是不甘罢休,到最后通常是两败俱伤,甚至必须有一方死亡。

周宣王很喜欢看斗鸡,这位纪渻子专门为他饲养斗鸡。有一天,有人从外面买来一只很强壮的斗鸡,周宣王很高兴的把它交给纪渻子,过了几天,周宣王就问道∶“几天前买回来的斗鸡,你把它训练得怎样了?可以上场去比斗了吗?”

纪渻子说∶“还不可以,因为这只鸡血气方刚,斗志高昂,还不宜上场。”

再过几天,周宣王又问同样的问题,纪渻子的回答仍是∶“还不能上场,因它一看到其他鸡的影子,就会冲动,所以还不能上场。”

又过了多天,周宣王再问,这次纪渻子说∶“可以了,因为它看到其他的斗鸡,听到它们的声音时一动也不动,它的心已不受外物所动,就像是只木鸡一样,所以可以上场了!”

诸位听这个故事会觉得很奇怪吧!争斗不就是要血气方刚、斗志高昂才斗得赢吗?平常人都以为是这样;但深入其中的道理后,就不认为是如此;如纪渻子他认为这只斗鸡虽然很强壮,斗志很高昂,但如果一点风吹草动就先主动攻击,那它必败无疑。因此,使它的斗志收敛于心,才可让它下场争斗。

后来这只训练后的斗鸡果然一上场就稳稳的站立,即使其他的鸡到了她的身边百般挑衅,它还是像只木鸡一样处处不动,只以眼睛注视着对方,对方就会产生莫测高深的畏惧,自然的后退,不敢攻击。万物众生也有这种心理战术,能不斗而胜,连禽类都讲究心理的运用,何况是人呢?

人,一定要有这分不瞋的涵养,不可动不动就心浮气躁,以为别人都在与你做对。我们要以宽容的心去待人,不要有“我如果不跟他斗斗看,他还以为我很傻”的想法,有句话说“大智若愚”,不要怕人家笑你傻,要担心的是人家说你太聪明,太聪明就是狡猾,“聪明”不是好听的话。如果人家说∶“他怎么那么傻,任人家欺侮,一点也不在乎!”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做到这样就是成功了。

近来,每次看电视新闻,就教人触目惊心,从最高的议事殿堂,以至社会群众皆以暴力做诉求,用拳打脚踢来解决问题。原本可以是很美好的人生,为何却变成互相争斗的情形?这都出于不肯忍让而起的争斗之心啊!

前面也说过“见好不求难”,经济富裕者还要追求更多的财富,地位崇高者还要追求更高的权势,所以才会起这番争斗混乱的场面。我们每一个人若能尽本分,以佛心为己心,哪还会有什么争端?学佛的人,就是要做到“被辱不瞋”——被人侮辱而不发脾气;才是真功夫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恶性须菩提

世尊成道之后,观察到大海龙王一族有得度的因缘,便现...

圣严法师《生一棵树的气》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人在扫院子,一边扫,一边抬头看看...

易嗔之人,就连亲人都厌恶他

一个人纵有万贯家财、乐善好施,但若易嗔的话,连亲人...

【推荐】怨害之起 烦恼为根

从前,优填王的儿子名叫娑罗那,心乐佛法而出家学道,...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在此世间,每一个众生都在追求着安乐,为什么会不期而...

能忍之人有大力量大能力

人者,忍也 忍字从刀从心,心字上面一把刀啊!心是很敏...

烦恼和生气有意义吗

大士阁有一副含义非常深远的楹联:上联是 若能转念无须...

怎样克制自己不发脾气

问: 请教师父,怎么样克制自己,让自己不要发脾气?...

芒鞋布衣

有一次,世尊从舍卫城到吠舍离,在路上他看到一些弟子...

【东林原创漫画】念佛度冤

念佛度冤,选自《纪文达公笔记摘要》...

释迦牟尼佛的婚姻家庭

1、佛陀与父亲净饭王 《菩萨睒子经》云:人有父母,不...

得遇善师令我们免受沉沦之苦

过去世尊与众多弟子都是靠着双脚,一步一步迈向弘法之...

以佛法来指导自己的身语意

要知道由闻思修修心的方法和次第,对此获得定解之后,...

四种念佛的方法

一念佛起,万虑顿消。其他的什么事情都不重要。心中唯...

邪淫如同桶底洞,有多少福都会漏完的

印光大师曾经开示说:人生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

十大因素让僧人们健康长寿

长寿是千百年来人类探索和追求的目标。秦始皇为了能使...

海涛法师《佛法修行精要》

1.当我们在修持或听闻佛法时,必须培养想要利益一切众...

益西彭措堪布:唐译阿弥陀经

这部《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即是唐译《阿弥陀经》。这部...

拜经后有什么感悟

问: 请问当初是何因缘促使你对经文《华严经》等一字...

何谓佛度「有缘人」

佛法中的有缘人,指的就是闻、思、修佛法机缘已经成熟...

这首偈语为污秽肮脏做了诠释

妄语为言垢,不勤为家垢;不严为色垢,放逸为事垢;悭...

昌臻法师:学佛从做人下手

为什么学佛要先从做人下手?太虚大师说,学佛先学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