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为什么邪见的过失,比散动还严重

净界法师  2018/12/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为什么邪见的过失,比散动还严重

丑三、治失坏因  分二:寅一、明立定慧;寅二、随释此因

寅一、明立定慧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不复退还而失坏因,故立定、慧波罗蜜多。

寅二、随释此因

失坏因者,谓诸散动及邪恶慧。

一个人已经是发心趣向于菩提,而且他也已经坚固不退转,他能够善调其心,用行力跟忍力知道什么该进、什么该退,但是还要注意一个“失坏因”,你的功德不要因为障碍而产生损失跟破坏。

什么叫“失坏因”呢?“谓诸散动及邪恶慧。”一个人经常不做定课,内心总是散散乱乱,向外攀缘,就很容易失掉道心、忘失正念;你以前的功德:你发了菩提心,也产生了观照的空正见,就会被破坏。就是“散动”破坏你的善根。

第二个更严重,叫作邪知邪见。什么叫邪知邪见?就是对因缘法产生错误的判断,把过失相误认为是功德相,这样子也会破坏你的善根。这个邪知邪见的过失,是比散动还严重。

我不知道诸位修行的经验怎么样,古人讲一个观念:一个人要失败,越早失败越好;一个人要成功,越晚成功越好。因为你这个失败,你出家越久、年纪越大,你更经不起失败,你要更谨慎。我们一个人,你要作一个调整,你不管是改变一个地方、改变一个环境、改变一个任何的生命的作为,你都要三思而后行。《易经》在这个方面说得很明白,《易经》是认为生命有变化跟不变化,你可以保持动,也可以保持不动。

你不动则已,但是你一动,四种相貌——吉、凶、悔、吝!你一动,只有四分之一的几率是更好,吉;其他的,凶、悔、吝。你只要对生命产生变化,有四分之三是更差。所以我们中国的祖师经常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慎始善终,刚开始就要谨慎,不要做错了再来忏悔。我们经常说,忏悔则清净、忏悔则安乐,其实都是安慰人的话。你只要做错,你一定要付出代价,就要损失。当然,你可以重新来过,但是你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做对呢?

所以我很希望大家,尤其是老参注意这一点。古人讲一句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错误一世穷。它这句话是从世间法来说。它说你吃饭再怎么吃,吃不穷你,乱不了;你穿衣服,一辈子穿几件衣服,穿也穿不穷,乱不了;但是你对于算计错误,你只要对因缘产生错误判断,你一辈子都穷。所以我们一个人出家越久,你真的是输不起。你跌倒一次,那不得了,这个受伤的程度可能你要花好几十年的时间来弥补。

所以我们修行人,你刚出家的时候,你失败没什么,因为第一个你也没什么善根,你说损失,也没什么好损失的。你也没有功德,损失什么?所以你要失败、要去尝试,你刚出家的时候赶快去尝试。你越有功德的时候,你越要战战兢兢,因为你输不起。

我觉得,一个人稍微懈怠一点,乱不了,人总是有情绪。但是一个人产生颠倒,他已经看错方向,这个是非常危险。所以我总是觉得,你要作什么重大的决策,多听听善知识、很多人的意见,慎重慎重而行,因为你实在是输不起。我们累积的善根,可能会因为一次的错误的判断,全盘皆输。这种损失,可能你要花多生多劫去弥补。你说我错误判断,我还俗了!我遇到障碍,我没有办法修行!因为我产生错误的判断了,找不到好修行的地方,还俗了!

我想这种损失你没办法估计的,你要经过很多生很多劫再遇到出家,再重新开始。你何必呢?你一个错误判断,你看你要牺牲多少的代价。所以我们要经常保持头脑清楚。所以这个“邪恶慧”,真是很严重的过失,退失、损失、破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分心散乱的对策

其实除去五盖,在生活中还有一种最常见也最常被忽略的...

魔境生起时应如何保持正念

佛陀诃责十种魔境的过失。 魔境产生的因由 阿难!如是...

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

我们看佛陀对末法时代的一个预言。下一段。 预记末法:...

如何成就一心不乱

九心住(欲界定) 一、内 住 于一切外境摄心令住内境。...

狐狸精跟着狮子王

禅宗这一法,是最上乘,是无相法。社会上这个道,那个...

宣化上人:楞严咒的功德利益

楞严咒分五部,表示五方: (1)东方金刚部,金刚王咒...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

圆瑛法师,俗姓吴,出家後法名宏悟,字圆瑛,号韬光,...

为什么念佛会没有效呢

有人说念阿弥陀佛没有效,他肚子痛的时候念佛也一样痛...

孝顺父母要及时

佛说:孝顺父母,世间第一福田。若能孝顺父母,则可得...

净土法门与人间佛教

一、做人是实现净土的前提 说到净土,就与人间佛教分不...

寿命无常的具体修法

以前讲的入座和出座之法,在修无常时也是一样的。当身...

怎样才能既快乐又成功

有些人学佛法以后就有一个疑问,就说:哎呀,我也觉得...

平衡膳食,辩证用膳

平衡膳食,辩证用膳是中国传统营养学理论的精髓,在膳...

圣严法师《持诵观音圣号的法门》

观音菩萨的法门一共涵纳七个法门,至深的是《楞严经》...

黄豆替佛珠,念佛供养两不误

【原文】 僧有募化施主黄豆,每念佛一声,过豆一粒,一...

在功利化的社会中如何拥有平和之心

问: 我感觉现在的人很功利化,有事相求的时候,跟你...

【推荐】幸福快乐到底在哪里?

现代人每天熙熙攘攘,席不暇暖,问他为什么这么忙?他...

万缘放下,深参念佛是谁

念佛是谁?高旻寺这个禅堂,作为禅宗道场,从上以来都...

以德报怨的国王

佛陀时代有一段故事――佛陀来到舍卫国的只园精舍,摩...

仅贪求极乐世界的享受,是否会障碍往生

问: 《大宝积经》说,时一比丘,闻佛赞扬不动如来佛刹...

【推荐】吃饭也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

有一位日本禅师,日日修行,也没什么别的嗜好,唯独喜...

吵闹着炫耀一番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