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仅贪求极乐世界的享受,是否会障碍往生

大安法师  2021/01/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仅贪求极乐世界的享受,是否会障碍往生

问:《大宝积经》说,“时一比丘,闻佛赞扬不动如来佛刹功德,心生贪著而白佛言,世尊,我今愿生不动佛刹。佛告比丘,汝之愚迷,岂得生彼。何以故,不以爱著之心而得往生,唯有植诸善本,修诸梵行,得生彼故。”请问“爱著之心”是否障碍往生极乐净土?宝积经文,是权说,还是实说?

大安法师答:佛宣说过一部《阿閦佛国经》,不动如来即是东方阿閦佛国的教主。在《大宝积经》中,也有讲到阿閦佛国清净妙丽的境界,那里的佛刹也有七宝池、七重行树、宝网弥空种种庄严,衣食住行等五欲都很精妙。

当佛讲到这里的时候,有一个比丘一听,心生贪著,贪慕那个地方的五欲条件很好,说:“我愿欲往生到不动佛刹。”在这种情况下,佛没有说:你一定可以去。而是说:“你愚痴呀!迷惑颠倒呀!”意指你发的心念就不对呀!“不以爱著之心而得往生”,就是以贪求和执著享受的心求生彼国,这个心还是没有离开世间五欲六尘的心,那是往生不了的。

所以,到阿閦佛国也是要发菩提心,要修菩萨六度万行,修十善业道,修清净梵行的。若他没有这些修行,只是想去阿閦佛国享受微妙五欲的快乐,这种心跟那个刹土是感应不上的,感应不上,便往生不了。

那么,你这个问题是很关注自己现在所发的心了,“爱著之心”是否障碍往生极乐世界呢?还是会障碍的。

《大宝积经》这段经文,乃实说,并非权巧方便之言。为什么净土法门要谈信愿?《无量寿经》三辈往生,第一句就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这里的菩提心,具体到净土法门往生三资粮当中,就是深信切愿之心。用昙鸾大师的话来说,发菩提心就是发成佛的心,成佛的心落实在往生净土的心,往生净土的心落实在摄一切众生都生到彼佛国土的心,这就是菩提心。

我们净业行人念佛求往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成佛的,成佛是为了度众生的。若不是这种心态,而只是觉得:“哦!极乐世界黄金为地,七宝宫殿,种种资身用具应念即至,无不具足,我在这个世界一点黄金都没有,为了生活挣点钱又很辛苦,到那里享受多好啊!”这就是“爱著之心”,根本没有离开世间人贪求五欲六尘的范畴。若以此心态来念这句佛号,就跟阿弥陀佛的名号和极乐世界的特点不相应,感通不上,就不能往生。

所以为什么要不断的谈信愿啊!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菩萨的法界呀!念佛求往生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去那里是要做阿鞞跋致菩萨的,菩萨是要以智慧上求佛道,以慈悲下化众生的,是要有这种发心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八万四千法门只须净土一法就可以吗

问: 藏传净土法门,特别强调往生事因,明观福田 积资...

佛者觉也,是觉悟到什么呢

我们前面讲到佛者觉也,那么到底觉悟是觉悟什么事情呢...

圣严法师:欲望得失

诸欲求时苦,得之多怖畏,失时怀热恼,一切无乐时。─...

往生的护照--净土三资粮

学生们出国留学时要申请留学生护照;商人们出国考察时...

如何掌握给亡者助念和开示的时间

问: 法师说,给亡者开示时,不要死板地每隔两个小时...

临终提不起正念,阿弥陀佛能把我救走吗

问: 我们都说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然后一定要相信阿弥...

这段障碍一过,真正的福德智慧就现前了

你听很多的经啊,你对事实上,你不能进入你的心,效果...

饮食要适时、适量、适度

佛教有「日中一食」,伊斯兰教也有「斋戒月」;两者都...

佛号是消业障之王

这个念佛,特别是闭关念佛,它首先直接地知道自己的念...

净土法门的特点

由这个他力的救度特点,也就构成了净土法门与通途自力...

菩萨六度,布施摆第一

布施是一个好事。在菩萨六度里面,布施摆在第一。 大家...

《苦行头陀墓林僧笔记本》是否能流通修学

问: 最近全国各地流行的《苦行头陀墓林僧笔记本》一...

为什么现在众生的怪病越来越多

确实有很多人吃常素是很困难的,他已经吃惯肉,很多人...

星云大师《拥有与享有》

良田万顷,日食几何?大厦千间,睡眠几尺?你有想过吗...

不注重福慧资粮的积集可否往生

问: 有些人也深信切愿念佛,但不注重福慧二资粮的积...

星云大师《为死囚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您一定听过死囚在铁窗里,唏嘘哀悔...

弘一大师弘法的三个约定

1937年5月初,梦参法师持青岛湛山寺倓虚法师之函,到厦...

道宣律师的故事

唐朝有一位道宣律师,是彭祖的后代,吏部尚书钱申的儿...

药师佛国与西方无异,何须定愿西方净土

又问:东方药师佛国,依正庄严,与西方无异。又有八大...

太子出城游历,照见世间老病死

释迦牟尼佛出家前为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名为悉达多...

李嘉诚先生:成功的秘密

李嘉诚和比尔盖茨一样,一开始只知道赚钱,后来得到大...

如何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善恶矛盾

问: 皈依佛门之后,如何面对日常的人与人、生活与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