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下生死柱得解脱

2019/04/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下生死柱得解脱

以前有一个国家,设置了一根非常高大的石柱,完成后,国王下令移去石柱周围的阶梯、樚栌(柱上的方木)及绳索,把石匠放在柱头上。为什么呢?因为如果石匠存活着,他会在别的地方建造比现在更好的石柱。

这时,石匠的亲戚宗族,在夜晚的时候,聚集在石柱旁,问石匠说:“你现在要如何才能下来?”石匠非常聪慧,有很多善巧方便,就从衣服中挑出细线,垂放两条到石柱下面。他的亲族们找来粗线,系在细线上,石匠将线往上拉,手捉到粗线时,就告诉亲族们:“你们现在可以系上微粗的绳索。”亲族们就依照石匠的话,如此来回反复,最后系上粗大的绳索,这时石匠就运用粗大的绳索爬了下来。

故事中的石柱比喻为生死;阶梯、樚栌比喻为过去佛已灭的佛法;亲族比喻声闻众;衣服细线比喻过去佛的定与慧;挑出衣线比喻观察思惟过去佛所说的种种法门;衣服细线从上面往下垂放比喻信心;系上粗线比喻亲近善知识而得多闻;细绳比喻多闻线,又悬挂持戒线,持戒线上悬挂禅定线,禅定线上悬挂智慧绳,所以粗绳坚牢。系粗绳比喻束缚生死,从上面爬下来比喻下生死柱,得到解脱。

“以信为缕线,多闻及持戒,犹如彼粗缕,戒定为小绳,智慧为粗绳,生死柱来下。”

典故出自:《大庄严论经·卷十五·八四》

省思:

佛法浩瀚如大海,唯信能入,藉由善知识的引导,在听经闻法中,建立正确的知见,并以“戒、定、慧”三无漏学,作为修行的准则。所谓“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持戒是修行的根本,持戒清净,才能修得正定,进而启发内心的无漏智慧。在因地上,朝正确的方向,坚持努力修行,必能脱离生死苦海,得到自在解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欲速脱轮回之苦,莫如持名念佛

念佛求生净土,乃一门圆摄百千法门,非举一废百也。但...

八万劫后,未脱鸽身

八万劫后,未脱鸽身,这也是一个佛经典故了。有只鸽子...

阿那律与跋提的出家缘记

三千年前的佛陀时代,释迦王族有二位王子,一位是摩诃...

无论何等根性,均可了生脱死,以仗佛力故

原文: 若真知佛力,自力之优劣,则断不至犹执着于唯究...

你死的次数越多,你越了不了

怎么样不死呢?学佛,成了道了,得了解脱道,就不死了...

关掉生死业力的开关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前面是一个...

为什么净土法门要不断地讲世间的苦

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其顽迷,而令起厌离。摄则...

生命有限,应积极寻求解脱

大家都知道,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也是有限的。人们追...

从有形看到了无形

为什么有的人不能容人呢?年轻人问。 因为有的人心太小...

阿罗汉身具胜香的因缘

佛陀涅槃百年后的印度,崛起了强盛的孔雀王朝。其国君...

因果报应不虚假

汉朝安世高,是南印度安息国的太子。童年即以孝顺闻名...

一念之差,人生的结局决然不同

【传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要克服这些惯性、习性...

虚云老和尚《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现在这里的和平法会。已举行几天了。这是很希有难得的...

外面境界没有错,错的是自己

世出世间法都是因果的定律,若能明乎此理,见解就正确...

百千万劫难遭遇——人身难得

那么有没有的来的话,我们这里再给大家点及一下。首先...

七位高僧大德的临终开示

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临终时当晚对身边的弟子说: 净土法...

学会忘记,留一份淡泊给自己

人生如戏,为了生存,为了理想,为了情缘,每个人都在...

莲宗助念的殊胜利益

莲宗助念利益之殊胜,非世俗送终陋习所能比。对有缘的...

范仲淹诵经救母

宋朝范文正公仲淹,他的母亲去世后二十一天,梦见亡母...

星云大师《佛教青年成功立业之道3》

各位同学: 我今天第三次来和各位讲佛教青年成功立业...

佛弟子是否应该求财?

来寺院烧香的人很多,由于发心不一样、目的不一样,学...

三则高僧感应事迹

疠疾获瘳 齐代高僧僧远法师,常住梁州薛寺。法师平日不...